服务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教育   2024-11-12 21:43   云南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创办于2003年,是云南省一级二等完中。办学21年来,学校历经挑战与变革,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进步,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先进办学理念、良好教学质量、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学校。

“三向发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紧扣培养时代新人目标,通过讲好历史、练好内功、借助外力,“三向发力”,把握好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的着力点。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常态化开展西南联大精神传承教育,建设“西南联大附校博物馆”,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日常教育和校园文化。通过活动育人,开展思想教育、法治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系列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系统化、系列化、特色化;邀请“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农加贵老师等作专题报告;与云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聘请省内外思政专家提供指导,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开发思政校本读物,打造系列精品课程,推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贯通。

“三个聚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学校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强化过程管控,通过强师赋能、抓好课堂主阵地、推进“五育并举”等措施,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聚焦教师专业化成长,统筹落实梯级名师培养工程、青蓝工程、国培计划、万名校长培训等项目,打造名师工作室,持续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成果的提炼、教学管理的优化。近年来,学校教师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900余人次。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定期组织小、初、高学科大教研以及跨学部联合教研活动,构建跨学段融通教学的教研共同体,创新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案学案,实施六步教学法,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稳步提升教学质量。聚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行育人导师制,设立生活导师、阅读导师、心育导师等,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低碳学习中心、校园科技馆等52个创新教育平台,近三年累计开设校本选修课程400余门,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三统五联”推动学校一体化办学模式

学校办学规模从建校之初36名教职工、10个教学班、400余名学生,发展到目前有2所学校、6个校区、1400余名教职工、20000余名在校学生,全学段、多校区、覆盖15年全龄教育的优质办学体系。在探索一体化办学和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融的过程中,学校建立以部署统一、资源统筹、机制统合“三统共建”的制度保障,以文化联建、教学联研、人才联培、工作联动、评价联通“五联共促”为实施载体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增强了学校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办学效果成效显著。2014年由学校领办的润城学校、2018年开办的昆明湖校区均成为区域优质学校;2023年开办的盘龙校区,扩大了学位供给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4年学校巫家坝校区正式开学,实实在在解决了片区内家长们的燃眉之急。此外,学校认真落实“省管校用”对口帮扶、“组团式”帮扶等工作要求,结对帮扶6所县中,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根据云南师范大学“151战略行动计划”,实验中学于2024年9月入驻帮扶河口县民族中学,这是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的实践。学校将把河口县民族中学作为一个校区,结合历史发展和当前现状,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全力推动教学质量和管理双提升。一是坚持服务导向,国门学校担负着繁荣边疆的特殊使命,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边疆发展的高度去谋划推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要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发展问题。三是坚持发展导向,基于现代化学校治理理念、新课改理念,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完善“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云课堂、云会议、云教研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与河口民中“三统五联”,共享共生,推动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

往期精选:

提质量 见成效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推动云南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服务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昭阳中学

闭幕不落幕,运动正当时!

图文排版 | 廖常雪

素材来源 |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 李璐 白若兰

终审 | 余冰释 张辰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