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热河生物群”

时尚   2024-11-21 07:35   北京  

     热河,因热河古生物群而名闻天下。热河古生物群遗址,是中国知名古生物化石遗址之一。

    热河古生物群的热河,指的是旧行政区域名,简称“热”,其设置于民国三年(1914年),当时叫热河行政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制为热河省,辖内蒙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省会承德,直到1955年行政重划而弃用。而“热河”一词,因滦河支流之一武烈河承德境内部分终年温泉滚滚、热气腾腾而得名。

    热河古生物群,主要生活在中生代,以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的最为知名,其主要产地有内蒙古宁城、辽宁凌源、辽宁北票、辽宁义县、河北丰宁、河北围场等地。 

    热河古生物群,其实在清代已经露出了冰山一角。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哈达清格主编的《塔子沟纪略》卷六载:“鱼儿石。塔子沟西北二十五里,有村名西北地。四面皆山,村北五里,山之麓,掘地尺余,可得鱼儿石。其色或青、或黄,俱系石片,参差磊落,约长尺余,或七八寸,宽三四寸至五六寸不等。其厚者,可揭为二三层,面上俱鱼形,隐约如绘。先是民人,因掘得石。远近传闻。好事者往往恣意掘取,今其石遂不可多得。及考此石出自何年,传之何人,迄无知者。间有所得,不过宽长仅二三寸,绝无盈尺者。细阅其石上,鱼形大小不一,其鳞刺皆可剥落,再剥,仍为石矣。揆其理,乃鱼当山水骤涨时,随流入沙碛中,水退急,而鱼不能去,遂夹于中,久而成片,并非从内而生,所以层层皆有,而不能深透石中。与大理石之天工奇巧,固迥别矣。”

    当时,乾隆有一件屏风就是用狼鳍鱼化石制作的。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上面有御诗《鱼石屏歌》一首:“造物有无宗元疑,石中鱼形谁所为。雕琢不到绘难挥,又匪其中置鲲鲕。擘开纹理纷镂奇,鬐甲刻画噞喁姿。永免丽罶及粘徽,漫虑溉釜脍银丝。琴高仙驾或其遗,不然善眩如条枝。殖瓜种树幻术施,冠凫秋化石不移。元王沉璧洛水涯,化玉未闻仍孕其,湘乡奇踪向谓虚。事必有偶今始知,诡谈诧迹序若斯。折中理气繄予思,是地昔必潦水滋。水退鱼存僵淤泥,岁久土变石理宜。试看易剖片片披,宛然藻潜还浪吹。寓形得所寿可期,磨而不磷涅不缁。制屏堪陈笋席垂,兆维丰年念在兹。”由此诗可知,乾隆对古生物化石有独到的见解。

     热河古生物群开始与西方科学接轨,得从戴维讲起。戴维(1826年~1900年),法国人,动植物学家。当时,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1862年,戴维在辽宁凌源小城子科考时,发现了一种狼鳍鱼化石,且将这块样本带回了法国巴黎,送给当时法国鱼类学家索瓦士鉴定,索瓦士认定这是鳉鱼科的一个新种,遂将其命名为戴氏种,直到1901年,英国地质学家伍德华重新归类,正式将其命名为戴氏狼鳍鱼。科学界为了感谢戴维,此名沿用至今。

     热河古生物群真正走向科学界,却要从上世纪20年代说起。美国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和中国早期地质学家翁文灏,两人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一道来到热河地区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1923年,葛利普在其著作《中国地质史》中,第一次提出了“热河系”地层与热河古动物群这一概念。  

     当时,活跃在热河地区的,都是外籍地质学家与外籍古生物学家。伴了日本侵华与伪满洲的建立,热河古生物化石迎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觊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地质破坏与中国国有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流失。大量日本地质学家、日本古生物学者与日军一道来到了中国。满洲鳄、满洲龟、矢部龙、室井氏狼鳍鱼等命名,都是特殊时代的产物。科研只是一小部分,更大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与掠夺。

    直到上世纪60年代,热河古生物群伴着中国当代地质学与古生物学的启动而重新被国人认知。真正为热河古生物群建立独立学术系统的,是中国现代古生物学家顾知微。1962年,其在葛利普学术基础之上,架构了热河古生物群这一体系,且将戴氏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与三尾类蜉蝣定义为热河古生物群三大代表。 

     在热河地区,我们发现了鱼类、腹足类、昆虫类、两栖类、蜥蜴类、恐龙类、叶肢介类等等各种各样的古生物化石。

     到了90年代后,伴了一个又一个地质团队的连续科考,热河古生物群由前所未有的大发现从而轰动了全球:原来,世界上第一只鸟在这里起飞!原来,世界上第一朵花在这里盛开!……





热河生物群
化石爱好者以及研究者,介绍热河生物群化石以及国内外化石研究最新动态以及研究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