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数智绿色协同转型 培育壮大公交发展新动能
——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陆海卫
企业概况
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地面公交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主要包括公交运营、场站管理、建设管理、综合经营四大业务板块。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革重组,现在的久事公交是从1992年原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等14家单位联合注资发起设立巴士股份开始,由巴士股份、巴士实业集团、巴士公交、巴士集团等一路沿袭演变而来。2018年,久事集团对巴士集团和交投集团进行联合重组,正式成立久事公交。截至2023年底,公司注册资本43亿元,员工总数约2.4万名,拥有停车场22个、枢纽站40个、汽车站3个,总建筑面积100.34万平方米,土地面积164.90万平方米。
久事公交的主业板块为公交运营板块,由五家公交营运公司和一家客车维修公司组成,主要负责上海浦西中心城区的公交运营和管理。截至2023年底,共有运营公交线路506条,线路总长度6988.46公里,公交线路车7200辆,线路车年行驶里程约3.75亿公里,年客运量约5.04亿人次,年客运收入约9.94亿元。久事公交运营总体规模约占全市公交市场份额的47.02%。
图 久事公交71路(建党100周年彩车)
Q1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绿色赋能是重要一环。请您谈谈近些年,久事公交是如何通过数智化转型助力城市公交绿色发展的?
A1陆海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绿色科技创新,充分赋能新质生产力,实现提“绿”升“质”。久事公交自2003年起,便着手研发调度信息化系统,2006年投用第一台超级电容车。二十多年来,我们协同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守正出新、行稳致远,推动服务供给品质、经营管理水平向更高能级跃升,为美好出行赋彩、为城市发展赋能。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主动提供服务“双碳”战略的应用场景,推动各类创新要素、科技成果在公交应用转化,从中择优而用,同步自主研发,不断创造更多环保效益和管理效益。
为节能减排加载智慧路径。我们加快推动公交车新能源化,新能源车占比由2020年的74.4%升至2023年的98.4%,浦西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新能源车全覆盖。我们依托新能源监控平台,制定精细化的节能减排策略,为停保场量身定制“避峰就谷”充电计划,制定驾驶员节能操作奖励措施,推动车辆共享和梯次利用,对行业出台节能减排规范标准发挥重要影响作用。通过上述措施,公交车能耗总量从2020年的12.97万吨标准煤降至2023年的9.64万吨标准煤。紧密结合公交车新能源化趋势,在大型停保场、枢纽站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已投运充电车位总数达到6190个。积极拓展公交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民府路超级充电站今年5月正式向社会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新能源车快速充电等共享延伸服务。
图 新能源车充电桩建设
为生产要素描绘数字画像。我们探索画出主要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数字图像,为资源优配和管理优化提供数字底座。为线网画像,我们通过“一张网、一张图”系统,描绘线网运行效能,据此锁定了一批有待优化的低效线路。为车辆画像,我们通过新能源监控平台、智慧机务管理系统等,描绘出公交车的“健康”体征,据此精准“治疗”。为乘客画像,我们通过线路客流数据治理、合作研究“多卡合一”等措施,深化对出行规律、出行趋势的认识和研判,不断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图 久事公交信息化建设
为优化管理提供决策辅助。我们依托数字画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决策优化模型,使运营管理的决策逻辑更科学有效。借助驾驶行为、道路稽查视频自动识别分析系统,对驾驶员吸烟、打手机、打哈欠、长闭眼、不规范停站、超速进站、路口未礼让行人、机动车道违规上下客等行为进行分析识别、及时预警管控,有效防患于未然。开发应用时刻表辅助编制系统,生成高质量的行车时刻表,提高营运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自主开发、深入应用巴士通系统,实现对营运现场的实时监控,乘客感知度较强的首末班车准点率等实绩明显提高,出行可靠性不断提升。
Q2城市公共交通分会:绿色转型牵引数智发展,在企业日常的运营、管理、服务过程中,有哪些提质增效的创新实践?
A2陆海卫:我们丰富提升绿色化转型内涵,以拓展更多“降碳”效益、争创更大经济社会效益为导向,牵引技术升级、流程优化,为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提供更优解。
推动车辆更为智能化。公交车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最富创新潜力的研发客体。在车辆新能源化的过程中,我们在巩固提升公交车安全、舒适、节能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引领新能源车研发方向,促进城市公交客车数智化、绿色化同步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公交车配有新能源数字终端、驾驶员监测系统等智能化设施设备。未来,基于双向互动功能、行为精准分析技术的智能化设施设备,将成为久事公交营运车辆的“基础配置”。为进一步匹配客流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联合整车厂开发新一代中小型公交车,20辆7米新车今年上半年已经投用。新车型具备强大的安全辅助驾驶功能、完备的无障碍化适老化设计,并采用适配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化设计,一经投用就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被网友昵称为“宝宝巴士”。
促进经营提“智”增效。我们建设升级久事公交“121+6”智慧管理体系(注:1个门户网站;2个中心:运营指挥中心和公交云数据中心;1个综合管理平台;6个专业管理系统:营运、机务、财务、人事、场站、安全服务),将生产要素和行为纳入一体化管理网络,充分激活内生动力。创新智慧管理模式,初步建成“1+9”监控指挥体系(注:“1”即久事公交智能分析指挥中心,“9”即5个营运公司指挥中心+机务、供电、场站管理、资产广告等4个专业保障中心)一体纵深推进“两网三集中”(注:“两网”即安全管理网格化、车辆抢修网格化,“三个集中”即集中调度、集中调派、集中清点)等新模式、新机制,有力提升发展质效。2021-2023年,我们建成骨干公交线7条,中心城区符合条件的轨交站点周边50米范围内实现公交站点全覆盖,形成以71路为代表的城市高品质服务公交矩阵,百万公里行车事故频率从2020年的0.94起降至2023年的0.49起,三年成本费用较预算节约15.6亿元,基本实现收支持平,连续保持本市地面公交客流分担率、行业乘客满意度测评成绩双第一。
图 公交站点
引领智慧出行风尚。我们为引导形成城市低碳出行新习惯提供先进时尚的解决方案,在国内首创公交车到站信息预报服务,缓解“候车焦虑”,提升公交吸引力。企业所辖公交站点全部加装电子预报屏,车辆到站预报准确率达到97%以上的精准度,并构建“发车屏、手机屏、站点屏”联动预报模式,推出手机端“乘车通”APP,乘客可方便获知车辆到站时间和车厢舒适度、轨交换乘、碳足迹积分等信息。今年,“乘车通”APP又上线了乘车到站时间预报功能,为美好出行增添更多智慧绿色选择。
图 公交站点电子屏
Q3城市公共交通分会:请您谈谈久事公交下一步工作思考和路径是怎样的?
A3陆海卫:久事公交将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因势因地而谋、积极主动布局,将公交数智绿色转型与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拓展公交数智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构建交能融合新生态。落实“双碳”战略,推进车辆全面新能源化、中小型化,至2026年,中小型车增至1350辆,占车辆总数23%,公交车能耗总量降至9万吨标准煤以内。以莘庄场光储充新能源微网项目为起点,扩大“光储充”应用范围,通过对公交车、场、站、楼及外部企业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的优化组合,解锁更多绿色能源应用场景。建设月浦新能源实训中心,与上海申沃、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合作,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教培基地。面向社会开放更多公交充电资源,下半年再推进2-3个场站的对外充电服务。推动与宁德时代已有良好合作“往深里走”,拓展双方在动力电池联合维保、退役电池处理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登攀品质服务新高度。构建更优线网,形成“中运量+骨干线+接驳线+特色线”的公交线网架构,以优化28条低效且超长线路为重点,推动线网服务效率提升,将盘活的资源用于完善公交服务薄弱区域的纵深覆盖、强化常规公交衔接地铁的“喂给”功能、丰富小区地段微循环公交服务。深化应用线、车、客“数字画像”,升级新能源远程监控平台,提升车型混编运营效率,持续推进新能源车梯次利用和备车共享,进一步提高车辆利用率。优化出行体验,推出更多适老线路,推进100个公交站点品质提升,针对通勤通学、文旅赛会、“夜经济”等市场需求,开发更多特色化定制班线。推动“乘车通”APP焕新升级,实现到达站点时间预报功能对久事公交线路的全覆盖,优化“定制公交”版块设计,推出乘车扫码和在线支付功能,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
图 定制班车(金融直通车)
织密全域安全防护网。保障运营安全,全面推进驾驶员“一键报警”功能使用,完善驾驶员脚未搁刹车预警管理,通过驾驶员安全行车“数字画像”,更精准开展风险评估。利用GIS数字地图和数字孪生技术,开发应用安全行车风险点实时提醒功能,帮助驾驶员安全通过沿线风险路段。保障生产安全,升级场站视频监控平台,常态化落实对生产作业场所等领域消防安全的排查治理,确保形成全链条管控闭环。推进建设项目管理数字化转型,建立项目开工、建设、完工全过程数字化管控流程,确保施工安全全程可控。保障城市运转,运用出行大数据加强客流研判,高效落实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支援轨交等保障任务,为超大型城市安全有序运行作出公交贡献。
提高运营管理智慧度。创新调度模式,进一步扩大区域远程集中调度应用范围,预计到年底实施远程集中调度的车队将超过车队总数的三分之一。我们还将同步推进一体化智慧站点建设,实现对发车屏、站点出入口道闸、人员电子门禁等设备的线上管理和远程控制,为区域远程调度创造必要条件。创新维保管理,依托新能源远程监控平台,应用车辆预检测门等新技术新设备,建立标准化作业和预防性维修机制,强化零配件采购配用管控,提升维修质量和效率。创新充电管理,升级充电综合管理平台,推进充电计划时刻表自动编制,优化停车场“避峰就谷”策略,实现更高效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