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于民很容易,纳计于民不容易。党员干部俯下身子、问计于民、打捞民意,只是走好了第一步,纳计于民才是终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需、问计于民,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度。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正确的改革发展道路应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真心问计之后更要诚心纳计,通过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纳良谋,真正将群众智慧和意愿融入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去,让改革发展与民众需求同频共振。
问计于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高效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改革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参与者、监督者、创造者,广大群众中蕴藏着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党员领导干部在谋发展、作决策、抓落实时,应自觉俯下身子、迈开步子、问计于民,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所思所想,这不仅是对民意的尊重,更是对民智的集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制定的政策、制度尽可能切合实际、符合规律、反映民意。反之,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憋思路”,就会脱离实际,容易成为“绣花枕头”“银样镴枪头”,看似“高大上”,实则“中看不中用”,最终群众不买账、工作难收场。
只“问计”不“纳计”,问计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意义。谨防单纯“问计于民”,而不“纳计于民”。换言之,党员干部若在“问计于民”时“左耳进右耳出”,不把群众意见放在心上,或者中听的就听、不中听的就不听,有选择地听,归根结底还是我行我素。这样的“问而不纳”终究是走过场、搞形式、假问计,对于“献计”的群众来说是一种伤害,时间久了,会失去群众信任;对于“问计于民”这一群众路线的方法路径,也是一种亵渎。等再次“问计”时,可能没人愿意来“献计”,到那时,尴尬的不会是群众,只会是问计之人、问计之部门。
听取民意就要尊重民意,问计于民更要纳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子问计于民、打捞民意,只是走好了第一步,纳计于民才是终极目标。当然,问计于民很容易,纳计于民不容易。民意诉求的背后,代表着一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意味着问题和困难。民有所呼,政有所为。能否纳计于民,考验着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真心、诚心、责任心。党员干部当以百姓心为心,真心问计、真诚纳计,及时将人民群众有用、管用、实用的意见建议筛选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把群众所盼变成干部所干,把群众烦心事做成暖心事。唯有如此,才能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才能让“献计”的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真诚态度,才能对今后的“问计”更加主动,才有助于推动干部群众的良性互动。
作者:陈绪然 张文怡
作者单位:宿迁市政协办公室 沭阳县委组织部
编辑:赵静
制作:李梦苇
审核:王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