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邪,最伤阳气!这些暖身小诀窍,温暖整个冬天

文摘   2024-12-03 17:01   北京  

天气一冷,有些人就比较难受了,他们开始出现手脚冰凉、面色无光、遇冷腹泻等问题。衣服越穿越厚,但身体却总是暖不起来,很多人觉得是自己“体寒”。那么,“体寒”到底是什么寒,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


寒来百病生


中医认为,“阳虚则寒,阴盛则寒”。


“阳虚则寒”属于虚寒证,是指身体阳气不足,温化功能减弱,寒从内生。


“阴盛则寒”属于实寒证,是指外感寒邪,导致体内阴寒。


由于寒有抑制、多静等特点,因此,体寒的人常有如下活力不足的表现:


●体寒的人往往比较怕冷,手足冰凉;


●脾胃有寒,便不敢吃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


●肾有寒,除了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


●肝有寒,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或头顶痛等。


中医看来,体寒的人身体血气运行不畅,易形成瘀血和痰浊、气滞相互“勾结”的状况,“痰瘀互结”积滞在某个部位,易导致疾病的形成,如腹泻、关节痛、胃炎等疾病。


此外,体寒的人还容易与下面这些疾病或状态挂钩: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结肠炎、肠易激惹综合征、性功能减退、不育、宫寒不孕、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易感冒、抑郁症等。


寒从哪里来?


01熬夜


中医素来重视睡子午觉,尤其是子觉。


因为,子时(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是阴阳交接之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初生,按时入睡可以为身体积蓄能量。


熬夜会导致阴盛阳虚,阳虚引发身体生寒。建议大家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


02受寒


因寒性凝滞,寒易伤阳,体寒的人本身就阳气不足,怕风怕冷,秋冬季节更要主动防寒驱寒。


否则受寒后会加重经脉不通,气血不畅的情况,反过来又损伤阳气,加重阳虚的症状。


尤其要保护好颈背、腰腹、膝盖、脾胃,这四个部位不受寒。


03饮冷


不管春夏秋冬,总有人喜欢大量摄入水果和冷饮,甚至是水果当饭吃,冷饮不离手。


殊不知,很多水果都是寒性的,长此以往,寒就来了。


04劳累


不论是过度劳动,还是高负荷地身心运转,都会加速身体消耗,这样过度消耗,会损伤人的精气,而精气不足,则会累及肾阴肾阳,这样的人,往往阴阳俱亏。


05情绪不佳


情绪不佳也会损伤阳气。


因为七情内伤,会导致脏腑的功能低下,长此以往,很容易引起阳气的不足。


对于这种情况,初起往往表现为脏腑功能的虚性亢奋,出现虚火,日久方显示出阳虚的状态。


缓解“体寒”,冬日暖身有诀窍


煲当归生姜羊肉汤


用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炖汤,有补益气血、温中散寒的功效,适宜手足不温、腹中冷痛、畏寒喜暖者食用。


煲黄芪党参乌鸡汤


可用黄芪、党参各15克……

本文为文章部分内容,

获取原文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 文字:广东中医药;图片:小薇;版权归相关权利人。
  • 本公众号仅传播资讯,分享知识,无商业用途
  • 实际诊疗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切勿随意试药!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为医疗机构、高校、企业等用户提供高质量中医药数据资源及知识服务,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欢迎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