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多策并举提振消费

财富   2024-11-22 11:33   北京  

作者|侯潇怡「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

提要:

  • 消费金融公司凭借线上、线下的持续探索,拓宽了金融机构的客户群体服务覆盖范围,满足了更多长尾客群的合理金融需求,显著提升了金融可得性。

  • 政府、市场等各方应继续采取多重积极措施,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健康稳健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在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在一揽子稳经济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国内经济正加快巩固回升向好势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已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

2023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合理增加消费信贷”。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人民银行拟重启消费金融公司金融债发行等多项利好举措,都在进一步释放监管层意图通过发挥消费金融功能定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积极信号。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年轻参与者,十多年来逐渐步入发展快车道。在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消费金融对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在不断凸显。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面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压力,消费金融公司整体展现了较为突出的潜力和韧性,以诸多创新举措为支持消费提振和稳定经济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提信心促消费,消费金融公司发挥积极作用

顾名思义,消费金融是围绕消费而开展的金融服务,对拉动消费有着直接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从理论层面来看,消费金融对消费总量的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消费金融可有效缓解居民的流动性约束,为其提供一定保障,减少预防性储蓄,通过建立平滑机制提升当期消费;二是消费金融可激发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即根据相对收入假说,背负消费信贷的居民将倾向于更加努力工作以增加收入,使其消费能力得以保持或有所提升。

消费金融还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改变了厉行节俭、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愿意并敢于通过合理的消费借贷提升生活品质,消费信心进一步提振,进而显著带动了消费升级。数据显示,我国恩格尔系数持续呈现下降趋势,近十年下降2.5个百分点,体现了我国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居民消费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从数据来看,十年来我国短期消费信贷余额从2013年底的2.66万亿元增至2022年底的9.35万亿元,增长逾250%;我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从2014年的11.2%提升至2021年的29.8%,预计2023年将达到30%,与美国36%的平均水平相比,已显著收窄差距。

从消费金融公司的维度来看,自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开启首批试点以来,至今已有31家消费金融公司展业经营。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达3.3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844亿元和8349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7.5%,显著高于同期经济和消费增速。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消费金融公司定位本身为贴近中长尾客群消费的普惠金融服务,与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和信用卡服务的主力客群存在显著不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十余年来,其主力客群已逐步从一二线城市下潜至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客户在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中占比逾75%。学历较低、收入较低、年龄较低的“三低客群”和背井离乡、为城市化建设作出显著贡献的新市民群体因处于传统金融服务风控政策的偏好之外,长期面临金融服务缺位的窘境。消费金融公司凭借线上、线下的持续探索,拓宽了金融机构的客户群体服务覆盖范围,满足了更多长尾客群的合理金融需求,显著提升了金融可得性。其业务规模和质量的快速提升,为广大长尾客群恢复和扩大消费潜能、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探场景优服务,消费金融公司科技提升普惠质效

不同于拥有天然场景优势的互联网平台、拥有天然支付渠道和存量客户优势的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场景和渠道端的资源禀赋相对薄弱,一小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只扮演着类资金通道方的角色,长期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而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激烈的竞争态势之下,多数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积极借助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为发挥消费金融拉动消费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科技创新推动降本增效,让利于民促消费

部分行业头部机构较早开展数字化转型,创新纯线上消费金融发展模式,极大提高了消费金融服务效率和运营效率,同时风险评估和定价精准度不断提升,为行业不断减费让利创造了商业上微利可持续的基础和空间。自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约束民间借贷利率后,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正规金融机构,主动将利率水平降至24%以内。随着监管部门对利率下限的引导和消费金融公司风险定价机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金融市场的利率整体处于持续下行趋势中,部分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平均利率水平降至16%以内。同时,利息和费用水平的披露透明度和规范度也在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有效供给对非法民间借贷造成了有效“挤出”,显著降低了长尾客群的融资成本,实现让利于民,减少融资成本过高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抑制影响,促进消费升级。

●自主探索与开放合作并举,丰富场景促消费

《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的二十条细则中,前十四条都是针对不同场景展开的,足见场景对消费的重要意义。场景本质是金融产品触达客户的介质,只有场景真实,才能确保金融触达到了客户的消费意愿,信贷真正流向消费,实现对消费的有效拉动。

面临先天消费场景匮乏,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加强对场景的探索和建设:一方面,加强自主勘探挖掘,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探索接入诸如线下商圈、家居、通讯、教育、旅游等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如招联消金在行业内较早自建分期商城,近年还通过“乡村振兴惠农计划”,通过电商平台生态圈进一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陕西长银消金依托股东发展汽车销售的场景;湖北消金依托当地农业合作联社发展农村消费场景等。另一方面,加强开放对外合作,发挥消费金融公司风控、产品、科技能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场景平台合作,开拓直播、电商等新消费场景,合力激发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消费潜能,如马上消金和字节跳动、OPPO、VIVO、唯品会等百逾个平台建立合作,尚诚消金和携程合作逐步在商旅业务上形成一定特色。

●数智化打造极致体验,提升服务促消费

当前,消费者对消费金融服务的需求早已超越简单、低频的信贷需要,便捷顺畅的产品服务体验,以及更进一步的中长期和高黏度的交互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客户的共性需要,也是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步入线上化、自动化2.0时代后的未来进化方向,即进一步朝智能化、交互化发展。

部分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在积累的金融科技能力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客户体验,注重KYC(了解你的客户)挖掘,完善产品和服务的极致体验。同时,进一步探索非资金服务价值,尝试建设客户权益体系,提供诸如消费权益、出行权益、资讯权益等更多维度的附加价值,进一步完善客户消费体验,渗透关联更多场景,有望发挥消费金融促消费的更大势能。招联消金在行业内创新推出价格“惠”商量、额度“慧”商量、还款“会”商量的3H服务,借助自动化智能交互工具,快速了解客户困难、响应客户诉求、解决客户问题,极大改善了传统金融服务在提额、降价、延期等关键需求服务成本高、效能低、客户缺少主动权的问题,目前该服务累计覆盖数千万人。在3H服务基础上,招联消金还进一步升级了数智化的自助服务体系,支持客户自助办理业务和解决问题,提升客户掌控感,同时精准提供千人千面的客户权益,以科技赋能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体验。

疏堵点解难题,推动消费金融公司高质量发展

客观来看,随着今年以来经济的持续温和复苏,居民就业和收入企稳改善,宏观和财税政策加大对市场和行业的支持,房地产市场有望因利好政策出台而回暖,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消费金融市场逐渐步入成熟发展和存量竞争新阶段,消费金融公司作为行业规模占比不足一成的新力量,同时面临着经营范围单一、获客和数据成本高企、资本金补充受限等方面的堵点和难点,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笔者建议,政府、市场等各方应继续采取多重积极措施,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健康稳健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在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完善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打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建立平等优惠的信息使用环境,降低消费金融服务和社会治理成本。同时,加强政策激励与约束,引导消费者珍视信用,合理用信,通过多方合力,构建“让信用不负期待”的诚信社会。

二是适当放开经营范围约束,考虑当前物价水平、GDP增速等因素,适当提高当前消费金融公司20万元的信贷额度上限。同时,开放政策,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更好地服务新市民个体工商户、二手车等普惠服务供给不足且消费金融公司有能力覆盖的客群及场景。

三是市场化引导利率下行,监管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市场参与方行为,加强防范“共债”风险,严查变相收费;消费金融公司自身应加强利率透明化管理,主动作为,适度授信,避免过度下沉,伤害用户信用。

四是考虑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二级资本债,允许经营优秀的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业务规模发展的合理需要,适时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更好践行普惠使命。

崛起之时,不进则退。展望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应坚守合规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另一方面也需以创新的锐气积极把握当前市场机遇,顺应数字中国的潮流趋势,不断提升消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在风控、营销、产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提高消费金融产品渗透率。同时,以个性化、有温度的线上线下服务体验抓牢潜在客群,进而为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寻得一条差异化、可持续和有竞争力的发展路径,长久有力地拉动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  吕晶晶)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以“权威、专业、理性、前沿”为理念,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特色,以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为主旨,长期服务于金融改革和发展、服务于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于金融从业人员,是国内外了解中国金融的重要载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