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替邦德开坦克:一位特技演员的《黄金眼》坦克追逐片段回忆

文化   2024-12-25 12:21   上海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336篇原创文章,作者:阿登的苦林
作者简介:阿登的苦林,山东人,喜欢二战及冷战军事,尤其是太平洋战争、苏德战争和冷战武器装备,曾在“空军之翼”等网站发表过若干文章。
全文共10043字,配图14幅,阅读需要20分钟,2024年12月24日首发。
快捷阅读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点击标题下方的作者“阿登的苦林专辑”!
按:本文编译自外文杂志,原作者吉姆·道达尔(Jim Dowdall)是一位特技演员兼军用车辆爱好者,他在文中讲述了间谍电影史上最经典的追逐场景之一——007系列电影《黄金眼》中詹姆斯·邦德驾驶坦克在圣彼得堡街头横冲直闯的幕后故事。译文配图有改动。

图1.本文原作者吉姆·道达尔是一位特技演员兼军用车辆爱好者,上面的照片摄于他在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战争电影《狂怒》拍摄片场,背景中可见一辆作为道具的M4“谢尔曼”式坦克

说到007系列电影中的飙车镜头,恐怕观众们最先想到的是男主詹姆斯·邦德和英国著名的“阿斯顿·马丁”系列奢华跑车,这一人一车可谓如影随形。然而,在该系列电影中,最经典、最让人大呼过瘾的追逐场景之一却和那款著名的银色跑车没有半点关系;相反,这经典一幕的主角是邦德“驾驶”的一辆产自苏联时代的坦克!
由马丁·坎贝尔导演的《007之黄金眼》上映于1995年,这是詹姆斯·邦德系列的第十七部电影,由拥有爱尔兰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男演员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著名的英国军情六处特工007。该片中引人注目的特技效果和场景不胜枚举,包括影片开头和006号特工艾里克一起到前苏联境内的化学武器工厂执行任务时,邦德从瑞士孔特拉大坝侧壁上以“蹦极”的方式一跃而下的惊险一幕。不过,最令人难忘的也许要数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街头的那场坦克追车大戏。

图2.1995年热映的007系列电影《黄金眼》中,坦克追车大戏的经典一幕给众多军迷和影迷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一名特技演员,我(注:指原文作者吉姆·道达尔,后同)曾参与过之前几部007系列电影的拍摄工作,当皮尔斯·布鲁斯南被选中作为第五任007并筹拍《黄金眼》时,我已经是该系列电影的“邦德常客”之一了。
皮尔斯·布鲁斯南和我是老朋友,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戏剧学校上学时我就认识他了。作为其担任男一号的首部007系列电影,皮尔斯建议我在《黄金眼》中饰演一名坐在马桶上方便的苏联士兵:在影片开场镜头中,他饰演的詹姆斯·邦德从瑞士孔特拉大坝侧壁上以“蹦极”的方式一跃而下,秘密潜入苏联基地的卫生间,然后“恰好”遇见了一个坐在马桶上看报纸的苏军士兵并将其一拳击倒——那个挨拳的倒霉蛋就是我!这也是我参与拍摄这场号称“史上最成功之一的007电影”的源起。

图3.本文原作者吉姆·道达尔在电影开头“客串”了一位坐在马桶上看报纸并被邦德一拳击倒的苏军士兵

按照剧本要求,为了拯救被“坏人”劫走的女一号,007号特工邦德需要从俄国的一处军事基地“偷”一辆坦克,然后在大街上追击“坏人”,其外景分别取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和英国伦敦郊区的利维斯登摄影棚。在圣彼得堡进行拍摄谈判期间,电影制作团队原本希望使用拍摄地附近现成的俄罗斯陆军某坦克师师部。然而,在之前俄罗斯东部举行的一次演习中,两辆装备齐全的坦克“失踪”,有人怀疑这两辆坦克被盗窃并私下售卖,这也让该坦克师陷入了混乱和不安的状态,因此取景坦克师师部的拍摄方案最终告吹。
无奈之下,剧组决定从捷克购买两辆T-54坦克,并将其改装成“更像T-72坦克的样子”。之所以要买两辆坦克,是因为按照剧组的估计,如果拍摄用的坦克损坏或抛锚,修理期间产生的停机费用可能远高于购买一辆备用坦克的费用。两辆外购的坦克运到后,在其中一辆坦克的炮塔下方发现了不少轻武器的实弹和空弹壳。另一辆坦克几乎是全新的,还配有工具箱、零备件、伪装网,甚至还有涉水用的通气管。剧组在坦克的多个部位加装了假的“反应装甲”,这也是为了掩盖这两辆坦克的真实来源。

图4.早期的T-54-1型坦克,可见其炮塔外观类似T-34-85,带有明显凸起的火炮防盾,与后来“半蛋壳形”炮塔外观的T-54坦克有较大区别;坦克两侧履带翼子板上的“盒子”为外部油箱

圣彼得堡当局虽然允许剧组在市区拍摄,但也严格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在城市中使用钢质履带。此外,按照拍摄计划,有一段重要的追逐戏份是在河边的一系列街道上拍摄的,那里分布着圣彼得堡市一些主要的下水道。然而,将近四十吨重的T-54坦克可能会压坏这些下水道,因此剧组决定以一辆英制“萨拉丁”装甲车为基础,改装出一辆更轻的假T-54坦克。车辆协调员史蒂夫·拉蒙比(Steve Lamonby)和我的老朋友皮特·汤贝斯(Pete Tombes)领导的团队接手了这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在“萨拉丁”装甲车的周围制作了一个完整的假车身,并安装了高出路面好几厘米的假履带。

图5.英国阿尔维斯公司研制的“萨拉丁”6×6装甲车模型,该车1959年服役,装备一门L5A1式76.2毫米火炮,战斗全重11.6吨,最大公路时速72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00公里,截至1972年停产时共生产1177辆

为了解决T-54坦克钢质履带损害路面的问题,我们通过在罗-罗公司公共事务部门工作的迈克·斯塔伍德(Mike Stallwood)购买了英制“酋长”式坦克的挂胶履带(这种履带装有橡胶垫,不会损害路面)。为了适应新履带的履带板节间距,史蒂夫还专门手搓了一个新的主动轮。“酋长”式坦克履带板的侧面还伸出一些很长的“角”,这对T-54坦克来说太宽了,履带板的“角”都要与车体侧面刮擦了,因此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用气动斧砍光了履带板上的“角”,然后将履带铺在地上,让T-54的负重轮对准履带上的诱导齿,最终将履带“绕”到了坦克上。这还没完,我们必须想办法让皮尔斯·布鲁斯南从右侧“驾驶”坦克,而真正的驾驶员,也就是我则躲在坦克里不露面(这样只能通过潜望镜看到非常有限的视野)。

图6.英国“酋长”式坦克模型,可见其履带板侧面伸出的长长的“角”

我曾为多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和汽车广告做过大量“盲驾”工作,我认为驾驶员不仅要能看到车辆正前方,还要能看到车辆两侧的情况,因为在拍摄追逐戏份的过程中,周围有很多剧组工作人员、背景车辆和临时演员。于是,我找了几台在当时来说最先进的微型“口红”摄像机,我们在坦克两侧增设了几个小型装甲“突出部”来安装和保护这些微型摄像机。另外,在主炮下方也安装了一台微型摄像机提供前方视野。安装完微型摄像机后,我在坦克内安装了三块小屏幕,通过这三块屏幕我可以较全面地看到周围的景象。
不同于今天数码成像设备所提供的高清数字图像,这些上世纪九十年代科技水平的摄像机和屏幕的画面材质可想而知,也没有好的镜头可供选择。三块小屏幕上呈现的图像质量用“凑合”二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反正绝对谈不上清晰。很快我就发现,作为坦克驾驶员,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判断距离,因为广角镜头给人的印象是旁边的人站在30英尺之外,而实际上他们可能距离坦克只有10英尺左右。对此,我决定在驾驶席正前方的装甲板上开出一道小小的“视线槽”,这样我就能直观地观察周围的情况,纠正屏幕图像可能造成的视觉误判。为了掩饰这个“视线槽”,我们还刻意安装了几台假的车灯和一些伪装网。

图7.原文作者吉姆·道达尔与电影《007之黄金眼》中使用的道具坦克的合影

为了在坦克前装甲板上切出一道观察口,同样需要动用前文提到过的砍履带的气动斧,外加大量时间和动力气体,因为正如你所料,坦克的前装甲非常厚。我花了大半天时间才切割出所需的小小的方形观察口。直到今天,我还把砍下的一块装甲板放在我办公室里,作为镇纸使用。好了,砍出观察口之后,我可以看到任何我想看的地方了,并能判断出正确的距离,起码我希望如此!
随后,我们开始“试驾”坦克,并研究如何才能让T-54坦克做一些正常机动性范围之外的动作。我教特技演员加里·鲍威尔(Gary Powell)如何驾驶坦克,因为他被安排为“一号”坦克的首席驾驶员,而我则担任“二号”坦克的驾驶员,同时兼任“萨拉丁”版T-54坦克的驾驶员。T-54坦克采用二级转向机构,这意味着其具有两个规定转向半径的转向机构,其转向离合器对应两个固定的转向齿轮位置,在一侧接合转向半径较小的转向齿轮后,可以实现比普通钢质履带制动更“急促”的转弯。为了把这些博人眼球的急转弯动作纳入坦克追逐大戏中并突出速度感,我们决定让坦克在公路上“滑动”。采用符合圣彼得堡当局“保护街道”要求的橡胶履带意味着,在干燥的沥青路面上,道具坦克具有比普通钢质履带更好的抓地力。为此,我要先将坦克开到我们的“试车场”,“试车场”位于当时已倒闭的原罗-罗公司旗下利维斯登飞机制造厂的跑道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属于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旗下的利维斯登制片公司,所有八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和其他华纳兄弟公司的大片都在这里拍摄)。然后,我会让坦克尽量多在地面上“滑动”,意在尽量多磨损履带的橡胶垫,这样既能呈现出履带的钢质边缘接触路面的假象,又不会像真正的钢质履带那样破坏路面。

图8.T-55A中型坦克使用的原装钢质履带节(单销履带)

为进一步帮助坦克在公路上“滑动”,我们曾尝试在街道上泼洒柴油,后来又泼洒掺有大量洗涤肥皂液的水,这样既能让坦克在行驶时不必把马力开得太大,又能让驾驶员对坦克保持足够的控制,以便在需要时制动“滑行”。我开着坦克在“试车场”上跑了好几天,以充分磨损崭新的履带橡胶垫,然后我们继续在“试车场”上测试,直到坦克可以在各种障碍物(测试时用的是报废的旧汽车)周围“滑行”,而且每次试验都呈现出“相同的性能”。实地拍摄时,消防员在开拍前会先让消防车喷水把现场的路面弄湿,然后我们会把一桶桶“秘制的打滑液体”混合物倾倒在需要坦克“滑行”的地方。每天拍完戏后,还必须用沙子覆盖洒过液体的地方并冲洗干净,我们不能把这种“打滑液体”留在圣彼得堡的街道上,因为每天的拍摄工作结束后,这些道路还要对市民开放。
在圣彼得堡,我们的拍摄团队中有大约十五名英国特技演员和一些雇佣的当地人。在拍摄坦克追逐大戏的过程中,还动用了多辆“拉达”警车,其中很多警车都被T-54坦克碾压而过或一头撞飞。我们的拍摄团队中还有两个年轻的俄国小伙子,他们是维护保养坦克的技师,在需要时还要对坦克的制动和转向装置进行必要的调整。他们对T-54坦克非常熟悉,每天晚上都会用一根火柴棒作为千分垫来调整坦克的制动装置。平心而论,尽管我们拍摄团队中有各类保障工作人员和各种先进工具,但那两个俄国小伙子用火柴棒调整后的坦克制动装置是最好用的。

图9.《007之黄金眼》中那场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坦克追逐大戏的拍摄背景地之一,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

T-54坦克安装有一台小型启动发动机,在零度以下的清晨,需要先让这台启动发动机运转起来,待主发动机机油升至合适的温度,再启动主发动机——在俄国军队中,不这样做是要上军事法庭的!每天早上6点45分左右,当我们到达拍摄现场时,道具坦克的发动机舱就会发出蓝色的闪光并伴有砰砰声,因为工作人员已经让热机马达运转起来了。在他们确认发动机油温指针偏转到绿色区域之前,是不允许我启动坦克主发动机的。当时,他们的工资是每月一美元(编译者注:原文如此)。当我们离开俄罗斯时,我们为他们举行了一次募捐活动,共募集到两百多美元。当我们把现金交到他们手中时,他们还打量了一番。
发动机油温升至合适温度后,我们就准备好开始拍戏了。我们排练了坦克追逐场景的各个环节,并使用包括一辆跟踪拍摄车在内的不同机位进行拍摄,其中一辆道具坦克上安装了微型“口红”摄像机,用于捕捉皮尔斯·布鲁斯南在整理领带时拉动假操纵杆的特写镜头。另外两辆坦克(包括那辆“萨拉丁”版T-54)与特效车辆和行人一起拍摄其他镜头。我们只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萨拉丁”版T-54在河边追逐戏份的拍摄。听上去,只为了拍个镜头就造一辆假坦克似乎是项不小的工程,但这的确就是当年007系列电影拍摄过程中真实发生过的事。

图10.皮尔斯·布鲁斯南在1995年热映的电影《007之黄金眼》中的剧照,可见他所饰演的詹姆斯·邦德手持AKS-74U折叠式短突击步枪,西装笔挺,发型一丝不乱

有一个镜头必须在一段环形道路上完成拍摄,在镜头中,有几辆车的戏份是在高速奔来的坦克前面急转弯躲避开。在一次拍摄过程中,一名特技车辆驾驶员在驾车从坦克前方横穿时车子突然熄火了,而T-54坦克的制动性能不好,让其停下来需要一段距离和时间。就在坦克的左侧翼子板就要撞到汽车驾驶室车门时,这台钢铁猛兽终于停了下来。不夸张地说,当时那位特技驾驶员的表情非常“丰富”。
道具坦克在圣彼得堡实景拍摄中的表现非常出色。拍完实景镜头后,我们回到英国伦敦郊区的利维斯登摄影棚,电影剧组的艺术部门在那里后场搭建了圣彼得堡的多条街道外景。在摄影棚里,我们表演并拍摄了坦克追逐大戏中撞坏建筑物的镜头,当然还有这场追逐大戏的开场部分——邦德开着坦克冲破了一堵巨大的围墙,破碎的围墙在反派将军乘坐的汽车后面轰然倒塌。

图11.《007之黄金眼》中经典的坦克追逐大戏的开场一幕:邦德驾驶着坦克从一堵巨大的围墙后破墙而出

之所以在摄影棚内拍摄的镜头比原计划多,部分原因是,我们在与圣彼得堡当局敲定了外景拍摄的费用并将拍摄设备运往该市的过程中,俄国当局突然要求大幅增加费用。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某个镜头的拍摄过程中,四个全副武装的俄罗斯黑手党分子突然开着一辆汽车冲了过来,他们用枪指着我们,然后抢走了当天拍摄的全部胶片,并索要五万美金作为归还胶片的费用。制片人芭芭拉·布洛柯里(Barbara Broccoli)说“够了”,然后我们就提前收拾行李回英国了。回到伦敦后,制作团队发现,圣彼得堡的街景元素可以在摄影棚里搭建出来,而且费用低于俄国人额外加价的外景拍摄费用,更不必因为咄咄逼人的黑手党来袭而时刻担惊受怕。

图12.本文的真正主角——T-54坦克和电影拍摄人员在圣彼得堡街头的留影

为了拍摄开头时坦克撞开砖墙的镜头,我们先是搭建了一堵真正的砖墙,并在墙内侧用枕木搭建了一个斜坡,这意味着坦克在驶上斜坡并撞破砖墙后,需要在空中“悬空飞行”一段距离再落地。拍摄这一幕时,由加里·鲍威尔驾驶坦克,我负责提示反派将军乘坐的汽车在坦克破墙而出的同时进入镜头。由于当时电脑CG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一切都是由特技替身人员驾驶实车完成拍摄的。加里·鲍威尔从离斜坡将近八百米处开始加速,让坦克在驶上斜坡之前达到最大速度。我必须站在能同时看到坦克和汽车的位置,然后提示汽车驾驶员史蒂夫·格里芬(Steve Griffin)准确把握入场时间。在实际拍摄中,一切都毫无压力!
当坦克破墙而出并落地时,尽管里面的驾驶员加里·鲍威尔系着安全带并戴着头盔,但还是差点被甩飞出去。不过,他迅速恢复了对坦克的控制,这无疑是这场标志性的追逐场景的一个惊险开端。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我们开着坦克,从各种各样的汽车中间驶过,并用绞盘将一辆“拉达”牌警车沿着马路拖行,以便坦克从后面驶来时可以从警车上碾过去。我们甚至还驾驶坦克直接拦腰撞断了一辆满载“毕雷”牌矿泉水的半挂式大货车,这个镜头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喝了好几个月的“毕雷”牌矿泉水。一路上,我们碾压和撞毁了越来越多的警车。

图13.电影《007之黄金眼》中,邦德驾驶坦克直接拦腰撞断一辆满载“毕雷”牌矿泉水的半挂式大货车的镜头(注:“毕雷”是一款产自法国的天然带气泡矿泉水,其法语名字Perrier意为“沸腾之水”,其独特的口感源自天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

按照剧本要求,有一个镜头是坦克驶入一条窄巷中追逐反派将军乘坐的汽车,不幸的是,这条巷子对汽车来说足够宽敞,但对坦克来说却太窄了。摄影棚中的建筑和小巷都是用轻体砖搭建的,成本不低,为此我们设置了多个拍摄机位,因为从理论上说,拍摄这个镜头是一锤子买卖。其中,一台摄像机架设在小巷入口附近的地面上,坦克驶来时,必须用一根拴在摄像机底座上的绳子把这台摄像机拖走。没想到,坦克“漂移”的距离比我们预计的要远,负责将摄像机拖走的人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整台摄像机就被卷进了坦克履带里。最终,最大的一块摄像机残骸也只有十二厘米见方,而保险公司不得不为此承担十四万美元的损失。幸运的是,在残存的胶片中找回了一些镜头。
为了获得电影所需的视觉冲击效果,这两辆道具坦克在拍摄期间受到了严苛的对待,但相关人员还是出色完成了坦克的维护保养工作,并根据加里·鲍威尔或我本人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改装坦克的某些方面。虽然苏制T-54坦克非常皮实耐用,但我们在电影中对它们的要求超出了坦克的设计性能参数。在拍摄的最后一天,有一台坦克的离合器彻底趴窝,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当时已经得到了所要的全部。影片拍摄完成后,这几辆道具坦克在伦敦郊外利维斯登摄影棚的一个车库里停放了几年。后来,我租了其中一辆坦克,并驾驶它拍摄了伊恩·麦克莱恩(Ian McKellen)主演的电影《理查三世》(1995年上映)的开场镜头。虽然我是这部电影的特技协调人,但我还是选择驾驶坦克穿墙而过,因为我熟悉坦克。镜头的拍摄工作顺利完成,有两辆“邦坦克”后来还参与了在废弃的伦敦巴特西发电站的战斗片段的拍摄工作。
图14.皮尔斯·布鲁斯南在拍摄过程中与剧组人员交谈,注意坦克履带的细节
我曾多次想买下那两辆坦克,但均未成功,最后就把这件事给抛诸脑后了,直到我在一次军车嘉年华活动上看到其中一辆坦克已成为私人藏品,所以很显然这两辆坦克已经被卖掉了。我听说,这两辆坦克后来都被恢复成了T-54坦克原始配置的样子。

- 全文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
作者“阿登的苦林”其他文章可以从下面的链接进入阅读:

1327. 两个月内,国都易手+政权更迭——小计1975年的越南战事

1254. 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1917-1945年红海军巡洋舰小史⑥——其他巡洋舰

1251. 谁才是那个真正干掉山本的人?

1249. 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1917-1945年红海军巡洋舰小史⑤——开山之作“基洛夫”级

1245. 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1917-1945年红海军巡洋舰小史④——黑海中坚“斯维特兰娜”级

1242. 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1917-1945年红海军巡洋舰小史③——传奇之舰“共产国际”号

1236. 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1917-1945年红海军巡洋舰小史②——一代名舰“阿芙乐尔”号

1233. 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1917-1945年红海军巡洋舰小史①——旧式巡洋舰

1221. 1941年时的苏联海军舰队:一位外国网友的观点

1217. 大洋锡罐:一位美军驱逐舰舰员对舰上生活的回忆

1209. 亚平宁海杖——管窥今日之意大利海军

1205. 狼群的末路——小记扭转大西洋之战态势的“黑色五月”

1202. 空袭巴尔干:一位外军眼中的“联军作战行动”

1191. 马努斯岛外海的巨响:小记“胡德山”号弹药运输船爆炸事故

1183. 一位外国网友眼中的“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

1176. 从克里米亚到乌克兰——管窥俄罗斯黑海舰队历史上的几次沉浮

1171. 二战风云人物一战时都在干啥?

1144. “该死的鱼雷!”——太平洋战争早中期的美军潜射鱼雷问题与解决

1140. 勇敢战斗的无名小舰——小计太平洋战场上的LCS艇

1136. 鱼雷艇从海岬出击(下)——小计PT-34/41伏击“球磨”号之战

1133. 应得的荣誉(下):美国空军计算空战战果的故事

1129.鱼雷艇从海岬出击(上)——小计PT-34/41伏击“球磨”号之战

1123. 应得的荣誉(上):美国空军计算空战战果的故事

1108.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燃油与后勤③——石油在日美开战前后的地位与作用

1105.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燃油与后勤②——石油在日美开战前后的地位与作用

1101.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燃油与后勤①——石油在日美开战前后的地位与作用

1091. 驱逐舰“格温”号的南太平洋英雄之旅 (下)

1088. 驱逐舰“格温”号的南太平洋英雄之旅 (中)

1086. 驱逐舰“格温”号的南太平洋英雄之旅 (上)

1083. “接孩子们回家”——小计二战结束后美军的归国行动

1080. 为轰炸东京做准备(下):杜利特尔及手下在埃格林机场的训练

1078. 为轰炸东京做准备(上):杜利特尔及手下在埃格林机场的训练

1075. 一位美军飞行员对参加“杜利特尔空袭”的回忆

1072. 波罗的海的小黑背:管窥今日之德国海军

1070. 大西洋上的一场“水下偷窥游戏”

1067. 一位历史学家笔下的“威尔士亲王”号之旅

1066. 直布罗陀猫鼠戏(下)——一位美军舰员的回忆

1063. 直布罗陀猫鼠戏(上)——一位美军舰员的回忆

1061. 传说、谜团和现实(下):一位美军试飞员眼中的“零战”

1057. 传说、谜团和现实(上):一位美军试飞员眼中的“零战”

1055. 灾难前夜(下)——重巡“芝加哥”和“阿斯托里亚”在瓜岛的第一天

1052. 灾难前夜(上)——重巡“芝加哥”和“阿斯托里亚”在瓜岛的第一天

1048. 巨兽之亡(29):“黄蜂”号之死(下)

1046. 巨兽之亡(29):“黄蜂”号之死(上)

1045. 1944年4月29日,特鲁克上空十分钟(下)

1044. 1944年4月29日,特鲁克上空十分钟(上)

1043. 子虚乌有的“鱼雷艇袭击”——北部湾事件(下)

1041. 子虚乌有的“鱼雷艇袭击”——北部湾事件(上)

1039. 一名外国防务记者眼中的新时期空中反潜巡逻(下)

1037. 一名外国防务记者眼中的新时期空中反潜巡逻(上)

1036. “炮弹向鬼子们的机场砸去”——小记TF67的炮击蒙达机场之战(下)

1035. “炮弹向鬼子们的机场砸去”——小记TF67的炮击蒙达机场之战(上)

1033. 扬子江上的炮声③——双方人员对长江炮战事件的回忆

1030. 扬子江上的炮声②——双方人员对长江炮战事件的回忆

1029. 扬子江上的炮声①——双方人员对长江炮战事件的回忆

1023. 脆弱的血管⑤——二战美军航母特混舰队的海上后勤

1021. 脆弱的血管④——山姆大叔跨海渡洋的船只及航运(下)

1020. 脆弱的血管④——山姆大叔跨海渡洋的船只及航运(上)

1019. 脆弱的血管③——欧亚大陆两端两场潜艇绞杀战的简单对比(下)

1018. 美国空军对科索沃战争中电子战的反思

1016. 脆弱的血管③——欧亚大陆两端两场潜艇绞杀战的简单对比(上)

1010. 脆弱的血管②——维系二战英国海上生命线的护航船队

1003. 战斗力有点甜:二战美国海军与冰淇淋有关的二三事

1000. 料理杂记:二战中与吃喝有关的几则轶事

997. “领袖”行动:“突击者”突袭挪威峡湾里的德军船只

994. 台风“眼镜蛇”:二战中美国海军最惨重的海难事件

982. 日军在所罗门水面战斗的最后胜利:维拉拉韦拉海战

979. 从“东京快车”到“芝加哥”号的沉没:瓜岛海战的最后岁月③

975. 从“东京快车”到“芝加哥”号的沉没:瓜岛海战的最后岁月②

971. 从“东京快车”到“芝加哥”号的沉没:瓜岛海战的最后岁月①

967. 阿留申的灰猎犬:小计科曼多尔海战中的“贝利”号驱逐舰(下)

965. 阿留申的灰猎犬:小计科曼多尔海战中的“贝利”号驱逐舰(上)

963. 残舰的末日——小计TF38的吴港大空袭(下)

959. 残舰的末日——小计TF38的吴港大空袭(中)

956. 残舰的末日——小计TF38的吴港大空袭(上)

954. 南洋上的追击战③——“埃德索尔”号的东南亚战记

951. 南洋上的追击战②——“埃德索尔”号的东南亚战记

947. 南洋上的追击战①——“埃德索尔”号的东南亚战记

943. 航母旗舰之殇——对“邦克山”号的神风特攻

942. 婆罗多的海刃——管窥今日之印度海军

940. 空军马鹿也搞船——小计“霍华德·洛伦岑”号导弹测量船

928. 面条国的“太平洋战争”

906. 二战爆发前夜的美国空中力量(下)

900. 二战爆发前夜的美国空中力量(上)

896. V-2导弹及其在战后的“重生”

894. 坚毅的“狐蝠”——小记米格-25战斗机(下)

890. 坚毅的“狐蝠”——小记米格-25战斗机(上)

887. 二战德日会师印度洋的计划与失败(下)

884. 二战德日会师印度洋的计划与失败(上)

882. “优秀射手”:一场险些引发美苏大战的核演习

877. 目标:纳粹德国空军!(上)

875. “查比”·詹姆斯的军旅之路(下)

873. “查比”·詹姆斯的军旅之路(上)

870. 霍纳将军的海湾战争(下)

868. 霍纳将军的海湾战争(上)

865. 设计上的缺陷?——浅析俄军坦克在俄乌冲突中的损失原因

863. 五群制原子师:核大战年代美国陆军在编制方面的探索

856. 米彻尔与中途岛海战之谜(下)

854. 米彻尔与中途岛海战之谜(上)

848. 更加“超级”的“超级大黄蜂”(上)

843. 波茨坦的最后博弈(下)

842. 波茨坦的最后博弈(上)

837. 一个外国人经历的红场阅兵式

836. 美国空军与第二次抵消战略(下)

835. 美国空军与第二次抵消战略(上)

834. 假如当年日本真的入侵珍珠港……(下)

829. 假如当年日本真的入侵珍珠港……(上)

827. 谁之过——对萨沃岛海战的再审视(下)

825. 谁之过——对萨沃岛海战的再审视(上)

822. 浅析二战期间日本的经济实力(下)——数字中的生产力

820. 浅析二战期间日本的经济实力(中)——输在船厂里的战争

818. 浅析二战期间日本的经济实力(上)——穷鬼和资源

816. “滚雷行动”是如何开始的?

811. 早期发展——河内那边的真正掌门人

808. 投还是不投?——德累斯顿大轰炸(下)

806. 投还是不投?——德累斯顿大轰炸(上)

804. “蛾摩拉行动”——汉堡大轰炸(下)

802. “蛾摩拉行动”——汉堡大轰炸(上)

799. 投还是不投——盟军在战略轰炸方面的分歧(下)

798. 投还是不投——盟军在战略轰炸方面的分歧(上)

796. 防空利器——无线电近炸引信(下)

794. 防空利器——无线电近炸引信(上)

792. 坂井三郎的“最长的一天”(下)

791. 坂井三郎的“最长的一天”(上)

790. 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重新规划二战前的美军航母(下)

786. 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重新规划二战前的美军航母(上)

- 给本站投稿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投稿”-
- 加入粉丝群,只需输入关键词“加群”-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欢迎关注、收藏、转发三连击!

历史冷新泡
看历史 知大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