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引制度:历代朝廷的割韭菜神器

文化   2024-12-21 14:00   上海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设置星标步骤:1.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2.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Follow us



说起食盐这个东西,跟空气阳光一样,甭管古今中外,只要是人就离不开它。既然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食盐,如果谁能把它垄断起来,那等于谁家里有了印钞机,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咱们老祖宗很早就知道了。而熟悉中国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早在先秦时代一些诸侯就实行过“官山海”制度,可谓在食盐专卖这块儿遥遥领先。


◇  图为管仲画像


只不过朝廷的愿景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皇帝王公贵族们当然想要把每一粒盐都管控起来,但自己的能力终究有个限度。所以到了后来,朝廷不得不跟商人合作,向他们发销售食盐的凭证,这就是盐引。


它从宋朝开始延续了将近千年,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往后几个王朝的经济和物资流动,关于它的研究在历史学界也一直是热门的话题,今天咱们就简单讲讲这盐引的历史,做一个小小的科普。


官营食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候的管仲,后来西汉初期,中央朝廷并没有一统天下的权力,有些诸侯王就靠着煮盐积累了大量财富并最终叛变。可见谁有权力售卖食盐,谁就能靠它迅速积累财富,甚至王朝兴衰也跟它息息相关。


◇  图为刘彘发行的劣质货币:A龙币,C龟币,刘彘通过这种劣质货币聚敛民间财富


到了汉武帝刘彘登基之后,这位爷雄心勃勃,一方面削弱诸侯王势力,另一方面需要敛财死磕匈奴,所以很快把食盐专营确立为基本国策,在全国设置盐官,招募百姓制盐,而各地官府统购统销。如此食盐专营当然为汉武帝聚敛了巨量财富,但这么做有个前提,那就是朝廷中得有个雄才大略的主坐着,并对这个庞大的体系运行和维护事事上心,还得硬扛由此带来的成本,很显然这并不是历史的常态。


  图为东汉制盐画像砖拓片

  图为连环画《桑弘羊舌战群儒》


到了唐朝中期,这样朝廷总揽一切的盐政已经开始出现了松动,而北宋时期朝廷又对盐政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当时北方边关地区缺钱缺物缺粮食,朝廷就想办法招募商人纳钱货粮草到指定地点,换取文券至解州领盐,如此一来,边关得到了急缺的物资,商人获得了食盐经营权,更重要的是由商人参与,在大宋形成了一个原始但管用的物流体系,这对于朝廷来说可以说是性命攸关。朝廷,商人,民众和边关各取所需,一举多得。


◇  图为唐代盐铁使印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此法虽好,但实行过程中也在暴露问题。整个过程中商人得辛辛苦苦用骡马驮着货物翻越千山万水,运输成本非常高。庆历年间,商人参与措施进一步优化,商人只要在边关纳钱就可以获得经营食盐的文券,此所谓盐钞,如此一来,商人在去往边关的路上不用携带大宗货物,进一步减轻了商人的负担。这一切看上去挺好,但问题是朝廷大权在握,想发多少盐钞是无节制的,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盐钞滥发,信用全无,商人拿着盐钞却不能兑换盐,参与物流和经济的积极性大为降低,朝廷的原始物流陷于瘫痪。


  图为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明代图中的官监店铺就能买到盐


既然如此,这盐钞也必须改革。徽宗年间,宰相蔡京改盐钞为盐引,用官袋装盐,限定斤两并加盖官印,一袋盐为一引。官府这边对盐引进行严格的号簿登记,商人缴纳税款之后可以从官家这里领盐引,这就算官家钦定的盐商了。而关于盐引怎么用,朝廷也有严格的限制,这盐引分长引和短引,都在袋子上标记着,长引行销外路,限期一年,短引行销本路,限期一季。到期盐未售完,即行毁引,盐没于官。


从本质上看,这盐引和盐钞没什么区别,还是商人参与而官府垄断的食盐经营,只不过盐钞一次次信誉破产之后,官府对盐引的勘验核发更严格,以此维护本就不多的那点信誉,并维护由商人主导的原始物流体系。


盐引之法在宋朝创立之后在元朝愈发严苛。比如说商人凭借盐引卖盐之后必须在五日之内赴地方官之处核销盐引,违者与贩私盐同罪。在严苛的制度下,盐引的价格也在短时间内飞涨。


  图为忽必烈画像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江南盐一引值中统钞九贯,四十多年后的元仁宗时期,同样的江南盐一引已经要值中统钞一百五十贯了。官盐非常昂贵,必然的结果就是私盐贩子铤而走险。朝廷眼看官盐卖不动,又扩大官卖食盐区域,强配民食,不分贫富,一律散引收课,这就导致“衣民卖终岁之粮,不足偿一引之值“,也就是说农民把一年的粮食收成都卖了,都不够买一引的盐,这可比当时宋朝的盐钞滥发后果严重得多。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私盐贩子张士诚等人揭竿而起,而最终元朝也走向了灭亡,所以后世历史学家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时,这苛刻的盐政是一定会提到的。随后建立的明朝盐政制度也是一开始效仿前朝,实行开中之法,盐商把粮食运到边关并向朝廷换取盐引,并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取食盐售卖。到后来商人们觉得长途运输粮食耗费巨大,得不偿失,干脆就在边关地区屯田种粮食,这也就是所谓的“商屯”,而山西有众多边关要塞,也让这里的商人从商囤和盐引中迅速崛起(详见:晋商抱着权力的大腿崛起,为啥又被时代所抛弃?| 循迹晓讲)。


◇  图为明“盐钞银”银锭


当然啦,就算是商人能够在边关开垦,此处的粮食产量并不高,而且边关需要的除了粮食还有其他的许多物资,光是解决粮食问题远远不够,因此孝宗弘治年间对盐引制度进行了改革,商人以银代米交给官府,以此换取盐引,这么一来朝廷在短时间内集聚了大量的银子,带来的后果就是边关商囤迅速荒废,粮荒再一次成了困扰边关的老大难问题,而盐商们纷纷聚集在经济发达的江淮一带,由此造就了徽商的崛起。


当然,这样的改革不论初心如何,在朝廷权力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也一定会滋生腐败,看到盐商交纳的巨额银两之后,朝中诸公也纷纷上下其手,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宦官勋贵,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与盐商并从中牟利。此种现象称为“占窝”,算是一种典型的官商勾结。


当然,朝堂上收了盐商的好处之后也默许盐商一系列便利,比如让他们“抬价”,或者额外收取“加耗”,而且除了少数垄断者,别的商人是无法入局的,其陋规一至于此。它严重影响了大明的财政收入,也大大加剧了底层民众的负担,晚明之时也不是没人想要改革这些,比如穆宗隆庆年间的右佥都御史庞尚鹏曾经试图改善盐务,但这牵涉的人太多,难以实行,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图为晚清时期的盐商执照


就这样,盐引制度催生了两淮盐商这么一群高度依靠权力获得巨额财富的团体。清朝前中期,这些盐商过着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比如当时最富有的盐商黄均太,他平时吃的一碗蛋炒饭就要花五十两银子,而这些富得流油的盐商自然也成了皇帝们摊派输捐,敲诈勒索的对象。


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其花销大部分都是盐商给“孝敬”的,而除了皇帝之外,他们派来江淮派发盐引的官员,也是盐商们重点贿赂的对象。当然啦,不管是“孝敬”天子还是打点上下关系,这些花出去的钱总要收回本,盐商们凭借着垄断经营的权力,给盐肆意加价,弄的老百姓是民不聊生。


◇  图为《乾隆南巡图》局部


清朝中期之后,朝廷通过正常渠道收上来的银子越来越少,就不断加大对盐商的摊派,这么巨大的开销之下,盐商们也有点遭不住了,不少人借贷经营最终破产,而民间为了活命,也在展开活跃的私盐贸易。此时的大清已经对地方的控制力愈发衰弱,那些大盐商们也在一次次的割韭菜薅羊毛中损失惨重。所以晚清的时候朝廷改盐引为盐票,商人不论大小,只要缴纳盐课都可以贩卖食盐,这等于彻底打破了大盐商的垄断,盐引制度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基本上宣告灭亡了。


纵观盐引制度的历史,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廷的物流,这比官家控制每个环节当然要好得多,但是它本质上还是朝廷利出一孔的情况下,商人主动选择跟朝廷合作的产物。这种情况下,就算到后来有大盐商们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他们也还是没有任何私人财产的保障,只不过变相地充当了朝廷的奶牛。他们自己和历朝历代无数吃不起盐的普通百姓,也都成了食盐官营的牺牲品罢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在“循迹晓讲”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设置星标: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后,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真·1小时22分零12天”速通大马士革,朱拉尼一战封神是咋发生的?| 循迹晓讲


朝鲜党争:从李氏王朝斗到尹大统领 | 循迹晓讲


把杰出女性称“先生”,到底是不是一种尊重?| 循迹晓讲


叛军1小时22分速通阿勒颇,阿萨德还能指望大帝吗?| 循迹晓讲




历史冷新泡
看历史 知大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