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未来议程》(2024)开放问题篇 & 思考

科技   2025-01-25 17:59   北京  

2024年12月7日下午,由苇草智酷主办、信息社会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2024苇草思想者大会——重新理解秩序@计算”在北京大庆朗读成功举办。

《2050:未来议程》(2024)

以下为《2050:未来议程》(2024)开放问题篇&思考 详细内容:

21、智酷用大语言模型产生2050年议题,我用大语言产生答案(有说明使用AI生成)。这个QA过程,也应该是2050年的未来议题。因为人类用语言与文字写作思考,当大语言模型的语言思考比人类强时,AI重新定义了什么是2050年代的写作思考。微软重新定义打字机文件成了文件流程。计算机重新定义了统计成为多变量大数据。AI重新定义人类的思考与写作的模式到底是什么?


提问者:卢希鹏(台湾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系特聘教授)





22、人工智能有可能发展出自我意识吗?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出自我意识,是否会失控并威胁人类生存?


提问者:王中(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科幻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23、人工智能有想象力吗?怎样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构人类自身的想象力?


提问者:吴岩 (著名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24、回答了这么多问题,突然发现最为朴素的“公平与正义”竟然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如果说经济是技术的编程,那么文化、制度、价值观这些更为底层的议题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提问者:顾嘉(云南白药首席战略官、CEO战略助理)





25、人工智能快速演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如何重新实现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再平衡?


人工智能的关键影响或许不是人工智能与社会的关系,而是人工智能框架下的社会关系本身。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影响正在实际发生。如何在这种改变过程中,重新平衡公共性与私人性,将可能是一个关键问题。


提问者:贾开(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副教授)





26、人真正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给智能化大模型提供资源和支持,而智能化升级应该是大模型(不仅仅是大语言模型)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很多场景是非常需要人工智能来支持的。但在批发市场和基层的调研中,人们真正关心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和经销商、供应商以及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用?谁给用?怎么用?


提问者:吴秀媛(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

思考/有感:
陈 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范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对于复杂性和博弈论的研究。总的来说,我认为,需要对于这两方面的方法论研究,需要加强。简单地说:对于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进一步的清理和纠正。另一方面,对于现实存在的、大量的跨越层次的、不同质的肢体之间的博弈问题,我们还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希望加强在这方面的交流与讨论。推荐J. Holland《Signals and Boundaries》一书, 遗憾的是此书到现在为止尚未见到中文译本。





马光悌(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教授)很佩服主办者能有灵感,有智慧来召集一场以“后天”的视角来审视“今天”的讨论。国人习惯于“温故而知新”,是从经历、经验中获得知识,获得思维方式,摸清事物发展的规律以便于预测未来。祖先留下的哲学精华无疑对我们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后天”的发问,是在对事物认知有足够的“实力”后,提出,甚至定义一些未来的问题。我以为,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提前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方向,有助于检视当今解决问题方式的有效性,适当性。及时、高效地修改,优化对付面临的各种难题的方式方法。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的时代,经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而进入数字化,已经不止于从总结过去获得对付新问题的技巧,我们还需要预测、创生和实现。中本聪的数字加密币,就是从新定义了人类财富的属性,打开新的财富空间;其区块链技术,为金融、经济乃至行政领域定义了新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架构。信息技术超越为业务服务的“本职工作”,定义、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模式,这些就是在对未来提问之后实现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选择让机器来提问,而人就所关心的问题来作答。看似一场“问答游戏”,实际上是一场严肃的挑战,它将“问答”升级到了更高的层次,且更有AI的意义。大语言模型发展意想不到地迅速,语言模型背后是海量的知识,机器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已远超人类。机器为什么要这样问,它靠什么知识过程产生这种问题?一旦我们要向未来提问的事被机器做了,和我们要提的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地方?我们能回答它的提问并从中悟出它的思维过程吗?





星 河(知名科幻小说作家)不增加问题,只增加几条我的思考原则——


技术进步必将使原有社会状态发生改变,同时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会因此发生改变。比如有关伦理,一定会对技术进步有所让渡。


与无限探索宇宙的传统思维相比,人类的数字化生存更加现实,当然数字化在宇航中同样会得到体现。


数字化之后,先是个体式的、排他式的、壁垒分明式的,但从一开始就会有意识融合的趋势,从资源相互调到人机意识融合,最终必将融为一个意识统一体。





王延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重启认知与重建价值:人工智能与智慧、知识反思


“我们在知识追求中所失去的智慧呢?我们在信息的收集中丧失的知识呢?”——艾略特.克罗拉斯《岩石》


21世纪的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如夜空中的烟花般让人应接不暇。人们将这种突如其来的信息呈几何速度增长的方式称为“信息爆炸”,人类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被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信息所包围。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天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已经达到13000多篇,每年产生专利70多万项,每年出版图书50多万种。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变得唾手可得,但人类却仿佛被庄子的预言言中似的,越来越感到“人生而有涯,知也无涯”,这表面上可以用芝诺的“同心圆”来解释,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因为人的知识越多,接触外界的未知也就越多,因而越困惑。

人的困惑并非来自于对外界不确定性的恐慌,而是来源于对自身认知能力的质疑,人越来越不自信,人工智能的挑战,这也许是高呼“知识就是力量”的乐观主义思想家们(如培根、洛克等)始料未及的,但他们的确是问题的始作俑者,是他们将知识贬低为人用来过滤、加工信息的工具,这在他们那个时代具有激励人的科学精神的进步意义,但如今却成为信息社会知识难题的症结所在。如果知识真的是过滤、加工信息的工具,那么人类迟早有一天会被人工智能征服,我们应该认识知识专属与人的特殊功能。







苇草智酷简介——


苇草智酷(全称:北京苇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思想者社群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沙龙、对话、培训、丛书编撰、论坛合作、专题咨询、音视频内容生产、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苇草思想者大会(原名互联网思想者大会),苇草智酷致力于广泛联系和连接科技前沿、应用实践、艺术人文等领域的学术团体和个人,促成更多有意愿、有能力、有造诣的同道成为智酷社区的成员,共同交流思想,启迪智慧,重塑认知。

好文推荐
向时代提问-20:近代历史上人类的重大进步都伴随着重要的理论创新,在今天这种理论发展的机遇在哪里?如何达成?
向时代提问-19: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意识是否会发生质的改变?
向时代提问-18:随着社会发展,不少国家生育率低,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向时代提问-17:政府提出的有关搁置所有权、“三权分置”的方案以促进数据的高效利用。这种政策未来真的能够奏效吗?
向时代提问-16:虚拟现实最后会不会引入量子计算?
向时代提问-15:下一代AI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到底是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还是大量被替代?
向时代提问-14:技术快速进步,人口加速向特大、超大城市集聚,人造自然、虚拟环境是否会让人类丧失“田园理想”?
向时代提问-13:人类智能衰落个体智能退化,是否跟“有限性应对有限性”有很大关系,如果是或者不是,“智人如何再次伟大?”
向时代提问-12: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它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互动?
向时代提问-1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社区的重建和社会凝聚力的提升?
向时代提问-10:虚假信息的泛滥如何影响社会信任和公共舆论?
向时代提问-09: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促进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向时代提问-08: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市场和就业结构?
向时代提问-07: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通过环境经济政策和绿色投资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向时代提问-06:面对全球化带来的供应链复杂性,如何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向时代提问-05:数字货币的普及对全球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向时代提问-04:在探索外太空和开发地外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
向时代提问-03:人类增强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加剧社会不平等?
向时代提问-02:自主武器系统的发展对国际法和战争伦理提出了哪些挑战?
向时代提问-01:量子计算的突破是否会导致现有加密技术的失效?
《2050:未来议程》(2024)正式发布
钟义信丨人工智能研究的方法论挑战
朱嘉明 | 新科技形态主导未来25年
陈小平 | 机器智能的另类性:从科技到社会

苇草智酷
让天下思想者连接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