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时代提问-15:下一代AI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到底是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还是大量被替代?

科技   2025-01-19 17:58   北京  

2024年12月7日下午,由苇草智酷主办、信息社会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2024苇草思想者大会——重新理解秩序@计算”在北京大庆朗读成功举办。

《2050:未来议程》(2024)

以下为《2050:未来议程》(2024)开放问题篇 详细内容:

问题十五


根据人类以往的经验,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工作岗位的激增,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那么下一代AI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到底是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还是大量被替代?总体工作岗位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问者:解晶(HICOOL市场部)

陈 娱(策展人、新媒体艺术家):根据历史的经验,每当技术革新都会伴随着新兴岗位的出现和传统职业的淘汰,这也是技术迭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例如,人工智能正逐步取代许多低技能、重复性高的工作,从而减少繁琐的劳动力需求。这也迫使人们需要更专注于创造性、灵感驱动的工作内容,进一步推动社会创新和发展。未来我们将看到大量新兴职业的出现,例如“AI原理判定师”“数据生态分析师”等,这些岗位将深刻影响就业市场的结构变化。这就需要教育体系快速响应,通过转型培训和技能提升,培养适应新职业需求的人才。

工业革命解放了人们双手,人工智能的时代正一步步地解放人们的大脑。未来的人们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情感交流、个性化创作以及具有深度思考和价值判断的问题上。这种技术驱动下的转变,不仅释放了人类潜能,也构建着更具创造力和人性化的情感未来。





陆树燊(行者慎思科技创始人,慎思学社首席研究员)从目前AI生成技术的表现和未来展望来看,AI主要是对一些可自动化的岗位进行替代,而对应出现的新岗位是偏少的。这也符合社会的整体趋势:生产力的提升将减少社会整体从事生产的人数,单位个体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足以养活更多的人,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去从事一些与生产无关的事情,或者直接退出劳动市场。

具体点说,AI革命将带来岗位两极分化:从事在AI辅助下进行创造性的岗位,或者从事连AI都难以高效达成的服务性岗位。





苏凌云(中美健康峰会研究员/顾问、原阿里健康研究院院长)觉得以前新技术带来“更多”工作岗位(这点本身就值得探讨,至少需要更严密的论证)所以这次也会的想法,跟火鸡科学家的逻辑没啥区别。需要考虑的是就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那个目的可以在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被满足了,那么就业就可以成为可选的状态而不是必要状态了。如果我们觉得AI会对就业形成威胁,那么要不要考虑让AI的成功来直接养所有人,而不仅仅是所谓AI的“所有者”。这个“所有者”本身就有很多问题,是技术人员?是投资人?还是别的什么主体?为什么?能禁得住挑战吗?(不要仅仅局限在既有的“公理”体系中,比如职务发明、知识产权等等,因为这些其实都是人造的条件,本身都不一定禁得起推敲,至少也要进行严格的scrutiny,尤其是在格局变化时期)。





吴甘沙(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从历史看,会增加。但总有一次不按照历史规律。当然,同时人会减少,繁衍的需求减弱,感情的需求可以被电子取代,产业的需求被自动化满足。





缐伟华(阿里巴巴淘天集团研究中心副主任)在当前,很多工作场景中,AI通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它们在人类的工作中,多以“AI助理”的方式存在,它们在更好地服务、支持我们的工作。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会增加劳动者的整体福祉,主要表现在工作效率更高,收入、工作体验更好方面。但在技术起势之初,具体到一些职业和个体,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这样的时代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适应冲击,抓住机遇。





星 河(知名科幻小说作家)被代替。总体工作岗位的数量会减少。但这将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并不可怕。





游 敏(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新岗位和大量替代同时存在,工作的性质定义也会发生变化,主要问题是分配机制能否适应这个变化。






苇草智酷简介——


苇草智酷(全称:北京苇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思想者社群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沙龙、对话、培训、丛书编撰、论坛合作、专题咨询、音视频内容生产、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苇草思想者大会(原名互联网思想者大会),苇草智酷致力于广泛联系和连接科技前沿、应用实践、艺术人文等领域的学术团体和个人,促成更多有意愿、有能力、有造诣的同道成为智酷社区的成员,共同交流思想,启迪智慧,重塑认知。

好文推荐
向时代提问-14:技术快速进步,人口加速向特大、超大城市集聚,人造自然、虚拟环境是否会让人类丧失“田园理想”?
向时代提问-13:人类智能衰落个体智能退化,是否跟“有限性应对有限性”有很大关系,如果是或者不是,“智人如何再次伟大?”
向时代提问-12: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它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互动?
向时代提问-11: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社区的重建和社会凝聚力的提升?
向时代提问-10:虚假信息的泛滥如何影响社会信任和公共舆论?
向时代提问-09: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促进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向时代提问-08: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市场和就业结构?
向时代提问-07: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通过环境经济政策和绿色投资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向时代提问-06:面对全球化带来的供应链复杂性,如何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向时代提问-05:数字货币的普及对全球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向时代提问-04:在探索外太空和开发地外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
向时代提问-03:人类增强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加剧社会不平等?
向时代提问-02:自主武器系统的发展对国际法和战争伦理提出了哪些挑战?
向时代提问-01:量子计算的突破是否会导致现有加密技术的失效?
《2050:未来议程》(2024)正式发布
钟义信丨人工智能研究的方法论挑战
朱嘉明 | 新科技形态主导未来25年
陈小平 | 机器智能的另类性:从科技到社会

苇草智酷
让天下思想者连接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