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报道重要进展!复旦大学步文博:在长效镇痛新技术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开发不耐药、非成瘾、超长效镇痛的新策略和技术

文摘   2024-09-16 18:30   上海  


来自复旦大学“生命健康"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践行行业使命感,助力基础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服务行业,造福社会!


疼痛是癌症神经痛和关节炎等疾病患者中最常见且令人恐惧的临床症状。疼痛发生的根本机制在于,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产生伤害性刺激因子,并可持续激活外周神经的膜受体蛋白(如TRPV1),引发以离子电流为基础的疼痛信号,继而通过神经传导传递至大脑,产生持续且强烈的痛觉。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的痛觉区达到镇痛目的,而并非从致痛根源上阻断疼痛信号,易引起神经环路的可塑性变化,存在可控性、易脱靶、药物耐受、强成瘾性以及镇痛时间短等缺点。因此,从疼痛机制的根本出发亟需开发不耐药无成瘾且具超长效镇痛的新策略和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步文博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先后于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题为“Ion Current Rectification Activity Induced by Boron Hydride Nanosheets to Enhance Magnesium Analgesia”和“Piezoelectric Analgesia Blocks Cancer-Induced Bone Pain”的论文。连续报道的两类基于生物物理作用的新型电活性纳米功能材料,分别通过干预神经元细胞膜的离子电流和膜受体蛋白空间分布,成功实现了对顽固性疼痛的长时高强度非成瘾的高效缓解。从疼痛机制的角度出发,该系列研究开发的不耐药、非成瘾且具超长效镇痛的新策略和技术,不仅从致痛根源上阻断疼痛信号传导达到镇痛目的也为基于动作电位和膜受体蛋白的疾病治疗及新型药物研发提供全新的思路

首先,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类离子电整流镇痛新机制用于指导非阿片类高效镇痛药研发(图1)。通过构建MgB2纳米材料,利用其在生理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原位动态生成了具有类硼烯结构的二维BH纳米片,利用BH离域π电子与钠、钾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精准调节神经周围离子的分布和跨膜扩散,改变膜离子通道的电导率,从而显著提高神经动作电位的阈值,抑制神经兴奋性,由此实现了高效镇痛

图1. MgB2离子电整流作用:显著提高动作电位发放阈值,抑制神经兴奋活动


体外背根神经元(DRG)与材料MgB2孵育后显示,其阈值电位从正常的-35.9 mV显著增加到-5.9 mV,表明动作电位的发放变得更加困难,从而有效地抑制神经元兴奋性阻断疼痛上行传导至中枢从而短时内发挥出强效镇痛作用。在小鼠疼痛模型中,研究人员构建了炎性痛(CFA)、化疗痛(CINP)及坐骨神经结扎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CCI)三种疼痛模型。三种疼痛模型的实验结果显示,鞘内注射MgB2的镇痛效果比MgSO4分别高约2.23、3.20和2.0倍,比吗啡分别高约1.04、1.66和1.95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炎性痛模型中,多次注射MgB2可持续发挥长达84小时的镇痛作用,且不会导致药物耐受;相比之下,吗啡治疗24小时后即出现明显的药物耐受(图2)

图2. 机械痛敏检测:MgB2可对多种疼痛模型强效止痛,效果优于吗啡,且无耐药性


这类MgB2纳米材料不但具有强效镇痛作用且重复多次给药不会诱发耐受或成瘾等副作用;同时材料起效后完全分解为可被组织代谢和吸收的离子及小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是一类极具临床转化潜力的非阿片类新型镇痛药。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类离子电整流镇痛新机制,通过设计电活性材料与钠、钾阳离子相互作用,改变离子分布与扩散状态,影响神经电生理信号的形成与传导,实现了对神经行为的有效调节有望克服成瘾和耐药等临床瓶颈问题指导基于离子电流调控的非阿片类高效镇痛药物的研发。该研究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DOI:10.1002/anie.202405131)


其次,受启发于膜受体蛋白的脂筏学说,研究人员首次开发了一类利用超声介导纳米压电极化场调控膜受体蛋白空间分布(内化)的革新技术。巧妙利用膜蛋白受疏水力和静电力相互作用而“漂浮”于膜表面的力平衡稳态特征,通过超声波介导纳米压电材料产生的压电极化场,与带电蛋白发生电荷互作,打破膜受体蛋白漂浮于膜表面的力平衡稳态,继而调控神经细胞表面痛觉相关受体蛋白TRPV1的内化,创新性地从骨肿瘤致痛根源上切断骨癌痛的产生和传导实现了基于外周神经的强效非成瘾镇痛效果(图3)

图3. 超声激活的压电极化场诱导TRPV1内化,从根本上抑制疼痛信号传导


该工作构建了具有良好压电响应性能的BiOIO3纳米片(BIONSs)经局部注射后可贴附在神经细胞表面。在0.08 W/cm2的安全超声功率下,BIONSs可产生15.29 μV的极化场。细胞实验结果首次发现,材料的压电极化作用类似于中医的针刺反应(针灸),当材料在5 min超声极化场作用下,可调控细胞膜表面TRPV1的空间分布,使其内化进入细胞质内、并进一步发生降解,由此导致脊髓神经元内Ca2+信号减少,抑制宽范围动态神经元的活性(图4),从根源上阻止了癌性骨痛(CIBP)的传递。

图4. 超声介导的压电极化场诱导TRPV1内化,降低基于Ca离子流的痛觉信号转导


更为重要的是,这类超声极化场“针灸”镇痛新策略,被验证可在多种小鼠疼痛模型中展现出优异的TRPV1抑制效率和疼痛抑制效果,有效镇痛时长高达6小时,是临床吗啡的3倍,且未发现有成瘾性。该研究开发的基于超声介导纳米压电极化场的调控膜受体蛋白空间分布(内化)的革新技术,首次发现了局域微电场作用可调控膜受体蛋白内化的新现象提出了基于生物物理效应的膜蛋白调控新方法和新机制不但开辟了从根源抑制疼痛传导的新思路也为细胞间通讯调控提供了全新视野。该研究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2403979)


上述系列研究为解决临床疼痛治疗失效快易成瘾和易耐受的瓶颈问题提供了一类全新的纳米医学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该类多学科交叉研究还有望启示基于电活性材料、纳米压电材料与生物信息离子流和带电生物大分子物理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布、结构、聚集调控,促进生物物理、蛋白质生物学、临床医学和纳米医学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为解决生命健康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一类基于纳米电活性材料的可借鉴革新技术


注:文中插图源于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5131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03979


来    源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近期活

近期进展

● 交叉学科又一重大成果!Nature系列|复旦大学张凡:开发高亮度近红外探针,实现弱光照射下的高信噪比生物成像

● 促进精准医学发展!Acc Chem Res|复旦大学仰大勇:活细胞中DNA纳米组装体的动态化学

● 癌症免疫治疗新方案!Nature系列|复旦大学刘天舒/余一祎:晚期RAS野生型MSS型肠癌靶免化治疗新策略

● 肠菌群阻止近视发展!Cell Discov|复旦大学竺向佳/卢奕:发现肠道微生物能抑制高度近视进展,为肠菌群-眼信号轴提供新见解

● 运动抑癌!Cell系列|复旦大学杨云龙:合作揭示自愿运动通过抑制肿瘤胶原,增敏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机制

● 发明心衰治疗新手段!Nature系列|复旦大学路福建:揭示心力衰竭的重要致病机制,发明心力衰竭治疗新手段与体外心肌细胞成熟新技术

● 人类遗传研究新进展!NSR|复旦大学徐书华:解析了高原塔吉克族的遗传融合及适应性演化机制

● 揭示新的致病机制!Nature系列|复旦大学陈向军:联合多团队阐明患者来源的致病单抗使导致NMDA受体聚集和内吞的致病机制

● 衰老相关研究新进展!Dev Cell |复旦大学余逸群/余洪猛:合作绘制嗅上皮衰老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 新发现!Nature系列|复旦大学胡晋川:揭示RNA聚合酶II被损伤阻挡后的命运决定机制及其与转录偶联修复缺陷相关遗传疾病的关系


关于光华


复旦大学光华生命健康校友会”是复旦大学校友总会正式注册成立的分支机构,是跨学科、跨界别、跨地域,覆盖生命健康领域的公益性行业校友组织。

校友会以推动中国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提升人类健康为使命,以促进“产学研医用”的融合创新与资源整合为目标以加强母校与校友联动,增进校友互助协作,发掘科技创新成果,助力母校发展、助力校友成功、助力行业进步、造福社会大众为为宗旨

校友会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会员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附属医院校友为基础,同时覆盖化学、材料、信息、大数据、金融、管理等多学科泛生命健康相关院系,涵盖产业、学术、科研、医疗、政府、资本等“产学研医政资”的优秀校友。


有意入会的校友,可以填写以下申请表。

复旦大学校友会光华生命健康分会
“复旦大学校友总会光华生命健康分会”新媒体平台,传播生命健康领域“产研医”的最新知识与进展,促进产业界、科研界、医疗界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助力母校发展、助力校友成功、促进行业发展、造福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