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江苏常州市工信局就《常州市“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对接活动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旨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四链融合,建成一批长三角领先、国内知名的特色标志性产业链。
内容摘要
其中在“强化金融赋能”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到:
丰富产业链金融产品
征集产业链企业贷款、发债、定增等融资需求,积极引导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优化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不断丰富产业链金融产品供给,降低大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推广供应链金融应用
支持常州市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与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
支持链主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银企合作对接,以点带面推进供应链金融全面发展应用。
增强资本市场支撑
支持头部基金、垂直赛道知名机构、产业资本和国有资本举办“产业链+资本”协作论坛、峰会等对接活动,鼓励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投资并购。
加密组织后备企业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行券商对接交流,加快推动企业上市。
全文如下
常州市“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
对接活动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着力构建以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产业链为骨干的“1028”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新能源之都建设,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总目标,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举办“百场千企”产业链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融链强链,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以“百场千企”产业链对接活动为抓手,推进 “1028”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要素的深度融合,将市场、科创、人才、金融、服务等资源嫁接融入产业链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四链融合,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建成一批长三角领先、国内知名的特色标志性产业链,为打造国内一流产业发展高地,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围绕扩需求、稳订单、拓市场、谋合作、促发展等主题,聚焦 “五个一”工作目标,暨建设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引育一批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促成一批有战略性的产业链融合、引进一批有成长性的优质产业项目,塑造一批有知名度的常州品牌。全年组织开展不少于100场产业链主题对接活动,服务产业链企业5000家以上,对接产业链链主企业500家以上、央企成员企业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00家以上,签约合作项目1000个以上。
三、重点工作
建立对接渠道,汇聚优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服务平台等各类资源,搭建高水平展示、交流、服务对接平台。根据每条产业链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行业特色等因素,因链施策确定对接合作主题,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探索产业链竞合共生新模式,不断增强全市产业链发展的联动性、协同性、整体性。深入推进八大重点工作:
(一)强化整零对接
1. 梳理供需协作清单。对照“1028”产业体系,梳理产业链链主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龙头企业名单及其采购需求清单,对应梳理全市产业链配套能力清单。
2. 扩大本地产业协作。大力倡导在常产业链链主企业、总部企业、龙头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物流协同、售后服务等领域就近配套、就地协作,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常州属性。
3. 对接市外龙头企业。积极对接国际、国内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知名服务机构等,引导更多的本地零部件企业进入其供应商名单,支持在常召开供应商大会、品牌发布会、产业投资大会等产业链对接活动。
(二)强化市场开拓
4. 推广应用三首产品。梳理全市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目录,鼓励产业链企业率先使用三首产品,通过新品发布、产品展销、案例分享、场景展示等方式扩大市场应用。
5. 服务企业出海需求。征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轨道交通、机器人等产业链企业出海需求,依托国内、国际大型展会、论坛、峰会等契机开展对接活动,引导产业链企业开展国际化布局,帮助常州产品走出常州、走向世界。
6. 拓展新兴场景应用。拓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改数转网联、能源结构转型、绿色制造、养老健康等新兴应用场景,加快产业链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探索新经济发展。
(三)强化科创协同
7. 发布技术攻关指南。围绕产业链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核心技术等发布攻关指南,梳理产业链科研院所、创新平台、专家院士名单,促进融合创新。
8. 开展科技联合创新。加强企业与国家级、省级等高能级创新载体的联合创新,吸引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在常举办,以技术孵化、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产业链科创协同,增强产业链创新策源。
(四)强化项目招引
9. 实施产业链招商。瞄准500强企业、链主企业、领军型科创企业等强化项目招引,瞄准在常链主企业核心配套环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对接招引,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
10. 推动区域交流合作。加大对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优势产业链、优质项目的对接招引,深化产业链区域合作。
(五)强化央企合作
11. 扩大央企在常投资。依托央企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产业布局的优势,吸引央企在常扩大投资,落地新型储能等一批标志性、牵引性的场景示范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项目落户,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
12. 开展央地合作共建。依托央企技术、人才等创新策源优势,积极吸引检验检测、权威认证等央企参与市重大平台建设,组建央地联合创新体等,鼓励央企在常设立子公司、区域总部、功能中心等,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13. 加大央企在常配套。依托央企市场份额主导地位、产业链资源整合强的优势,推动本地配套企业与央企加大合作,支持更多企业进入央企供应商名单,提高配套比例,扩大央企在常朋友圈。
(六)强化金融赋能
14. 丰富产业链金融产品。征集产业链企业贷款、发债、定增等融资需求,积极引导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优化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不断丰富产业链金融产品供给,降低大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15. 推广供应链金融应用。支持常州市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与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支持链主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银企合作对接,以点带面推进供应链金融全面发展应用。
16. 增强资本市场支撑。支持头部基金、垂直赛道知名机构、产业资本和国有资本举办“产业链+资本”协作论坛、峰会等对接活动,鼓励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投资并购。加密组织后备企业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行券商对接交流,加快推动企业上市。
(七)强化人才引育
17. 加大人才供给。征集产业链企业对紧缺岗位、专业技能、学历层次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动态人才数据库。促进高校和职业院校、社会化专业培训机构等与产业链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具有特定技能的各类人才,深度挖掘整合人才资源,集聚丰富人才供给。
18. 加大人才招引。依托线上线下岗位信息发布、人才项目路演、技能大赛各种形式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企业与高端人才、急需人才等匹配对接,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八)强化党建引领
19. 建强产业链党组织。探索“职能部门牵引+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创新成立产业链联合党组织,将产业链链属企业、机关单位、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纳入其中,坚持条块联动推动产业链发展与党建指导同部署、同推进,以组织链融合产业链。
20. 擦亮党建服务品牌。面向产业链企业需求清单、部门资源清单和行动项目清单,依托“红色帮帮团”党建服务品牌,组织相关部门送政策进企业,送服务进产业链,赋能产业链向新向好。
四、工作机制
(一)构建“1+7+N”多主体多层次活动体系
统筹各方力量,按照“每月一链一对接”的工作频次,市工信局牵头每月组织开展1场市级主场活动;6个辖市区和常州经开区每月组织开展1场以上区级精准对接活动;支持各链主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服务平台等举办N场特色对接活动,全年举办超过百场对接活动,构建“1+7+N”多主体多层次产业链融链强链活动体系,营造浓厚产业发展氛围。
(二)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市级建立“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工信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市工信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召集人。各辖市区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政府办(金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投资集团等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主要研究产业链融链强链工作重要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指导各地、各单位产业链对接活动开展;按需召开工作调度会,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安排及推进情况。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本地区工作方案。(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见附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坚持闭环工作管理,汇总对接活动信息,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对接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工作协同。主动对接部、省资源,坚持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政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加强活动策划,推动各领域积极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
(三)加强政策支持。积极统筹中央、省、市相关资金,落实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智改数转网联、绿色制造等支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在产业链融链强链的引导作用。
(四)加强工作评估。采取专题调研、召开现场会等方式,跟踪产业链融链强链工作进展,对活动绩效进行综合评估,确保产业链对接活动有实效。
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
1. 行业报告 | 《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新鲜出炉,快来一探究竟!
2. 子报告《中国商业保理行业政策法规研究报告2023-2024》揭秘 | 这些政策法规将如何重塑商业保理格局?
保理从业者的在线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