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屑》自序

文摘   2024-10-02 13:46   安徽  

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戊戌六君子之一,生于1865年3月10日,卒于1898年9月28日。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谭嗣同奔走呼号,寻求救国真理,不仅撰写了思想经典《仁学》,而且积极参与维新运动。1898年8月21日,谭嗣同抵京,担任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谭嗣同拒绝出走,被捕入狱,后在北京菜市口与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锐一起英勇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时务学堂教习合影,左二为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中,谭嗣同的形象最为世人熟知。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当有两个:其一,谭氏著述在六君子中留存最多,对他的研究更为充分和深入;其二,谭氏本人性格之鲜明、经历之传奇,在六君子乃至整个近代史都可谓绝伦。当然,或许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普遍认知乃至影视剧的形象中不同程度地带有固化、简单化、绝对化、脸谱化的情况。曾有学者指出,谭嗣同研究起步很早、起点很高,也早就达到了近乎“饱和”的状态。然而在我的好友张维欣女史的引导、鼓励和帮助下,我开始以业余时间研究谭嗣同的时候,发现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未解之谜和不实之论。为此,将几年来发表的相关文字稍加董理,以稍微平易的笔调集中在一起,一来是向“饱和”说作一回应,二来是希望更多朋友能够在历史教科书和专业研究成果之外,有另一个走近这位天纵英才的通幽曲径。

我国悠久而璀璨的历史书写传统,本就是以人物为核心的。然而随着近世西方历史叙事模式的传入,这一传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一度盛行且至今其流弊也未完全消散的一些历史研究范式,更是将人物肢解成一段历史时期内几个“标志性事件”的参与者而已,仿佛参与这类大事之外,这些人物就不够“人物”,至于他们在这些事件中为何会做出是此而非彼的抉择,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情感逻辑,也不是其所关心的。鄙人期期以为不可,故以《孟子·万章》所论,谨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诵其诗”主要是与李让眉、张维欣两位女史合作《谭嗣同诗笺》时的心得,很多灵感来自她们,在此特表谢忱;

“读其书”是结合我所承担的《中国出版史研究》编辑部工作,从出版史角度切入近代史研究进行的粗浅尝试,感谢我在编辑出版学、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诸多作者,不仅对我们的学术期刊给予无私的帮助,还为我个人的学习、成长、求教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知其人”则是谭嗣同生平相关的考证文字,注重廓清流传中的一些值得商榷的见解。

我的谭研之路起于与维欣女史合作整理谭集。该书虽因故未能如初定计划在中华书局出版,但至今也已重印两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界需要。外编收录新编谭集的重订后记和为维欣《谭嗣同年谱长编》所写的书评,谨此致意这美好的学术因缘。京剧剧本《莽苍苍》,虽系游戏笔墨,自忖尚算用心,初稿名为《两昆仑》且仅有四场,后以申请西城区文化艺术相关经费而扩写并改现名,以期为拟改建为谭嗣同纪念馆的浏阳会馆腾退复建工作略尽绵薄。可惜申报功败垂成,无所安置,亦附书末,聊博诸君一粲。

前三编各得10篇,与外编共33篇,恰合谭氏之享年,也算得一个小小纪念。本无统系,更乏高见,仅仅是些零散所得,故此妄袭古人书名,亦颜之曰“谭屑”。

【谭氏族谱中之谭嗣同木刻像】

近代史研究中原本丰满浑成的历史人物形象往往被浓墨重彩的“事件”叙事割裂,思想史研究也素来有“思想的战场而非亡灵的画廊”的价值取向,那么,事件、思想背后的完整的人何在呢?汇集在这里的文字如能使读者多了解一些关于谭嗣同被忽略、遮蔽乃至误解的某些片段,那么对作者来说就是莫大的肯定了。耿耿此心,颇虑以书名隐晦而为读者忽略,故加副标题“关于一个英雄的碎片”。饶舌一至于此,万祈谅之。

感谢其中部分文字在发表时编辑和审读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出版社使这本不成样子的小书有机会面世。以我之荒疏孤陋,书中纰漏定必不少,概由本人负责,并希方家赐正。

是为序。

【截取自“竹林七贤图”的谭嗣同像】

附 《谭屑:关于一个英雄的碎片》目录

上编 诵其诗

忽添一剑比摩诃——“两昆仑”再探讨.... 4

英雄玩物不丧志——谭嗣同的题画诗.... 7

诗界革命着先鞭——谭嗣同的新学诗.... 10

濂亭心事有同情——谭嗣同的论艺诗与《仁学》题签.... 14

世间谁似汝兄粗——谭嗣同诗中的“粗”... 17

输汝风流还自赏——谭嗣同传世的唯一词作.... 20

一峦挺秀众山奔——谭嗣同与联语... 22

江南苏柳动公卿——谭嗣同与陈焕奎.... 25

不关王粲感登楼——谭嗣同与景廉的“穿越”式唱和.... 29

一字之差费踌躇——谭嗣同诗文中的误字... 31

中编 读其书.... 33

版权页上兄弟情——谭嗣同生前手订的“旧学四种”.... 33

何妨此儿故好弄——谭嗣同的著述观与日新精神... 36

秋雨年华丛脞书——谭嗣同的新学著述.... 38

无负死友甘刎颈——唐才常与《亚东时报》本《仁学》... 41

师友之间的抉择——梁启超与《清议报》本《仁学》.... 48

蝶翼轻挥起风雷——第一个单行本《仁学》背后的故事... 52

慕英风而骛商机——沈知方与《章谭合钞》.... 61

谭氏全集第一编——《谭浏阳全集(附续编)》背后的故事.... 64

世间无物抵春愁——张元济、康有为与《戊戌六君子遗集》.... 68

当下为何读仁学——写在《仁学》汇校本出版之际.... 71

下编 知其人.... 73

产业思维开风气——作为出版人的谭嗣同... 73

媒介融合发轫者——作为媒体人的谭嗣同... 78

通眉必多幽挚思——谭嗣同交游考之罗镇嵩.... 83

两君石交我作证——谭嗣同交游考之菊花石砚铭... 87

学霸杠精带货王——谭嗣同性格的别样观察.... 95

反复说指瑕——关于谭嗣同评价的几个问题之一... 99

卖地说辨正——关于谭嗣同评价的几个问题之二... 102

杂糅说探微——关于谭嗣同评价的几个问题之三... 105

盲目说献疑——关于谭嗣同评价的几个问题之四... 107

抄袭说管见——关于谭嗣同评价的几个问题之五... 109

.... 113

细节中的宏旨:评张维欣《谭嗣同年谱长编》... 113

古籍整理的层累递进:《谭嗣同集》重订后记... 115

莽苍苍(京剧剧本).... 116

书籍史与阅读史
本公众号主要用于传播文献文化史、出版史、书籍史、阅读史和知识史相关的学界资讯与学术动态,旁及其他主要的史学分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