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抑郁症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了。
昨天刷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图源:《钱江晚报》报道
女孩从小就被爸妈严格要求,小升初时,因为还没适应中学生活,导致成绩滑坡,便向父母提出“不想上学,想去看病”的诉求。
可妈妈却觉得她在小题大做,认为厌学就是装出来的。
等女孩找到咨询师时,已经有了想要自杀的倾向。
于是咨询师给女孩开了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叮嘱绝不能私自停服。
没想到只在乎成绩的母亲,见吃药影响学习,竟把药换成了维生素。
大多数人都不把抑郁症当回事儿,总觉得不过是情绪低落一阵,没必要大惊小怪。
但实际上,抑郁症是一种很严重的情绪疾病。
作为父母,这3条养育孩子的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
01
孩子抑郁的背后
都有一个“生病”的家庭
family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图源:《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造成青少年抑郁的原因
也就是说,每5名青少年里,就有一位抑郁症患者。
即便抑郁已经不再是罕见的病症,可还是有很多人对青少年抑郁存在误解。
“你就是怕吃苦,不想上学。”
“小孩子能有啥压力啊。”
甚至小部分父母在孩子患病后,声泪俱下地下跪哀求孩子“快点好起来”,却没有真正去理解孩子内心的痛苦。
抑郁的孩子不仅要承受病痛折磨,还要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尤其是来自亲人的误解和忽视。
在这些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一个“生病”的家庭。
电视剧《女心理师》里有个叫蒋静的女孩。
在妈妈面前,她乖巧听话,30 岁了还对妈妈言听计从。
可一离开妈妈,她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跑去酒吧打妈妈讨厌的架子鼓。
《女心理师》剧照
不仅如此,她还有暴食症,总忍不住狂吃,但又怕胖,所以吃完就会催吐。
《女心理师》剧照
蒋静如此“分裂”痛苦,其原因都是因为她妈妈。
从小,妈妈对蒋静全方位管控,连穿衣、吃饭、交朋友都要管,还偷偷留了她房间的钥匙,随意进出翻找东西,甚至把她的日记本找出来,在客人面前念。
哪怕在蒋静成年后,妈妈的控制也并没有停下。
某次,蒋静照旧出去玩架子鼓,结果却被妈妈发现了,妈妈愤怒的把鼓槌扔在地上说:
“你要做个乖乖女,远离这些穿着不三不四披头散发的朋友!”
“我让你敲架子鼓了吗?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做什么都得告诉我!”
妈妈的强势,压得蒋静受不了,产生了严重心理问题。
绝望之余,她写好遗书,砸了妈妈买给她的所有东西,嘶吼道:
“我根本不想弹钢琴!我再也不想活成你想让我成为的样子,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一个心理扭曲的孩子背后,大多有着脾气暴躁的父母。
一个抑郁的孩子背后,可能有着爱控制、“生病”的父母。
但孩子在抑郁时,很多父母只将目光盯在了孩子身上,却对自己的错误却毫无察觉。
02
抑郁的孩子
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family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患抑郁症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
通过前面的分析,答案不难看出。
找心理咨询师咨询的孩子,问题根源都指向原生家庭。
家庭氛围冷淡,孩子得不到爱与支持;
家庭争吵频繁,给孩子身心带来痛苦;
家长控制欲强,让孩子身心感到压抑。
家庭关系良好的孩子,心理防御能力更强,面对压力时,也因为有人会给他们兜底,而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而处在消极的家庭关系,往往会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所以,家庭环境对孩子是否抑郁以及能否快速康复至关重要。
家长常觉得自己养家辛苦,孩子只需要读书学习就好,很轻松。
可实际上,现在的孩子,也有不少苦吃。
未出生之前,就安排了胎教。
没上学之前,就被送去各种培训班。
上学后更是陷入学习、考试、排名的循环中。
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学习,一坐就是一上午,一学就是一下午。
课后还有补习班,既没有放松时间,也没有朋友,就算交朋友也必须和学霸交朋友。
人一辈子才多久,这种日子就占据了他们人生的5/1,想想都觉漫长痛苦。
要承受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一旦未达期望就会被指责,在这样的高压下,孩子抑郁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突然地刺激也可能致使孩子患上抑郁症。
比如亲戚朋友的离世、网络暴力、校园暴力等等…
外甥有一次就被姐姐一家发现身上有淤青,问了好几遍以后才知道,是和同学打架打的。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尤其是校园暴力,很多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以后是不敢和家长说的。
03
什么样的家庭,养不出抑郁的孩子
family
前面说过,生病的孩子往往意味着背后是一个“生病”的家庭。
不管是抑郁症还是其他病,它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孩子只是表象,真正提醒我们的是:家庭可能出了问题,需要修复和治愈。
图源:《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华中师范大学的贺金波教授指出,要解决青少年抑郁等问题,关键是家庭要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家庭里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都可有不同意见,每种意见都应得到彼此尊重。
父母要避免压制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而是要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平等对待的。
每个人都有向往的理想生活,不要强加干涉,更不能相互替代,或转移目标和责任。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在合理范围内自由探索和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接纳孩子的现状和情绪,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或出现心理问题时,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指责和批评。
让孩子感受到无论自己是什么样子,父母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他们。
点击 👇 下方卡片 关注我,加 ★ 星标★
VIPKID英语,学练测评一体化,为您提供一站式英语学习方案
6大亮点匹配您的学习需求:
❖精选北美优质外教,100%来自美国和加拿大;
❖打磨11年教材体系,让孩子听得懂、学得会;
❖翻转课堂模式,课前-课中-课后;
❖效果保障,150万+学员效果保障;
❖退费保障,随时可以申请退费;
❖专业服务,班主任关注孩子学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速领免费试听!#VIPKID
#VIPKID家庭语言学习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