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极而泣|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首例帕金森病DBS手术患者顺利“开机”!患者直呼:来对了!

健康   2024-12-09 16:34   重庆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首例帕金森病DBS手术患者

· 顺利“开机” ·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了渝东地区首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BS植入术),同时也是重庆市首例基于β震荡监测的DBS植入术。手术于10月25日圆满完成,并于11月20日顺利“开机”。

  脑深部电刺激术又称脑起搏器植入术,英文简称DBS。是一种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脑深部特定核团的先进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它通过慢性高频电刺激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从而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直和运动不能等症状。是一种治疗帕金森或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患者及家属送上感谢锦旗


饱受帕金森折磨14年



DBS植入术带来人生转机




  在陈先生47岁的那一年,命运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像往常一样,下班后的他满怀期待地走向篮球场,准备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然而,就在这时,他的身体突然变得不受控制,双手的反应仿佛“慢半拍”。起初,他以为这只是工作劳累所致,但接下来的几天里,上肢的行动明显变得迟缓。察觉到异常的陈先生立刻前往重庆就医,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前期。

  陈先生曾经的爱好十分广泛,是单位里面的运动健将,经常代表单位参加乒乓球、篮球比赛。“那时,正值他事业上升的关键时期。确诊后,为了全心进行治疗,不得不放弃晋升的机会。随着病情从最初的轻微症状发展到几乎无法自理,情绪也日渐低落。”陈先生的女儿回忆道。

  初期,陈先生开始进行药物治疗,每天服药可以控制20个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药效越来越弱。2020年,家住涪陵的陈先生偶然了解到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被选为帕金森病的试点医院。出于尝试治疗的考虑,他联系了医院高新区院区内三科(原神经内科)的主任雷华。“帕金森治疗需频繁开药,每次往返重庆挂号取药,耗时整整一天,极为不便。而在雷主任处就诊,则省心许多。雷主任对我的病情关怀备至,及时调整用药,令我倍感温暖。”陈先生说道。然而,随着病情发展,药物“剂末现象”显现,治疗“蜜月期”结束,“开关现象”愈发明显。

  眼看着越到晚年,生活质量越差,陈先生的家属心急不已,于是有了进一步治疗的想法。得知患者的需求后,雷华根据陈先生实际情况,且排出禁忌症后,向陈先生建议进行DBS植入术。(DBS又称为脑深部电刺激术,是目前用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最主要的手术方式,利用定向技术刺激丘脑底核、苍白球内侧核等深脑中的神经核团,电流通过脑内电极,向靶区产生高频电刺激,控制神经元活动异常,从而起到控制帕金森病症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不负患者信任



精心筹划确保手术成功




  “作为一名医生,患者有疾奔我而来,那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既然人家选择我,那我定将不负其所望,全力以赴。”雷华说道。在进行详细、系统的术前评估后,确定陈先生适合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BS植入术)。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内三科携手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科、中医科及心理科,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共同应对帕金森病漫长病程中的复杂症状,为患者量身定制综合治疗方案,涵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及中医调理等多个方面。

多模态影像重合确定治疗靶点及术前手术路径规划

  DBS植入术的难点在于术前的靶点确认,靶点只有绿豆大小,神经外科团队根据陈先生的自身临床表现及最迫切想要改善的症状找准患者相应的靶点核团,术中采用精准定位及最先进的电生理技术确定核团的位置,保证靶点非常准确的放置在核团内,取得最佳效果。10月25日,在神经外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护理科的紧密配合下进行,顺利将脑起搏器植入陈先生的脑深部。

  神经外科主任肖文峰介绍:“脑深部电刺激为帕金森患者或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可逆性和可调性的特点,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进行DBS植入术

  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BS植入术)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术后程控和康复治疗也是其中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术后程控可以明确最佳刺激参数,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开机后长期治疗期间应定期随访和康复训练,尽可能维持DBS参数的稳定。为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并确保开机顺利,医院特设康复指导沟通群,汇聚患者家属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专家团队,全面指导患者日常护理。

建立术后康复指导沟通群


开机前后判若两人



患者与家属喜极而泣




  “手术过后,患者将经历3~4周的恢复期。在开机前12小时,患者需停用帕金森药物,并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3)的基线评分。该评分量表详细评估患者的精神、行为和情绪,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功能,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我们会协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雷华说道。开机就是将植入体内的起搏器打开,产生刺激,在脑起搏器手术开机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测试,包括评估触点的脉宽、频率、电压等参数,以确保选择最佳触点。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进行开机前测试

  11月20日,陈先生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内三科进行开机前的测试。经过不断调试,身患帕金森十几年的陈先生肢体震颤情况明显改善,抖、慢、僵、迟缓、姿态异常的症状明显改善。开机后,陈先生双手停止抖动,可以自行站起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拐弯、慢跑。

开机前双手止不住抖动

开机后双手停止抖动

开机后自如的小跑


  开机前后,陈先生的状态判若两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陈先生与女儿相拥而泣。“从小到大,这是第一次见到父亲流泪,看到父亲的疾病得到控制,我由衷的感觉到开心,太感谢雷主任、肖主任和大家的用心救治,谢谢!”陈先生的女儿说道。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研究,DBS手术在改善运动功能方面平均改善率可达40%-54%,并且能够减少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约40%-55.9%,降低药物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患者及家属相拥而泣

  为满足帕金森患者多元化治疗需求,神经外科开展了“五个一”特色治疗,即一支高度专业化和集成化的医疗团队、一间专属病房、一支专业而有温度的康复和护理团队、一个专业的陪护、一个出院后随访人员,提供全程个体化服务。高新区院区内三科也将帕金森作为亚专业的研究方向,采取多学科合作模式,加大对癫痫、肌张力障碍、脑梗死后遗症的神经调控治疗的研究。

  首例DBS的顺利开机,开创了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以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先例,是神经疾病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将为涪陵及周边地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让广大“帕友”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来源:高新区院区内三科、神经外科

编辑:黎   恒

审核:王柏桉

监制:邓   江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人才强院 |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孔光耀教授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获聘“重庆市首届医学领航人才”

喜报|一次性通过评审!又一“国字头”中心落户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人才强院 | 吕传柱教授加盟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订阅号
发布医院动态、临床业务新技术新项目等即时讯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