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林 李朝阳 | 龙耳河的传说

文摘   2024-11-02 14:59   江苏  

龙耳河的传说
江都  王裕林 李朝阳

作者王裕林先生:浦头镇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乡镇和社保部门任职,退居二线后潜心读书写作,先后在《散文选刊》《江苏工人报》《扬州日报》等省市区级报刊发表散文近百篇。著有散文集《乡野夜话》。

据《江都水利志》载:“龙耳河位于市境东部,古名龙儿河,又称广福桥河。1621年(明天启元年)开修。龙耳河南起通扬运河北岸的广福桥,向北流经塘头、郭村、华阳、吴堡,在宋家庄达澛汀河,长32公里……”关于龙耳河名字的来历,在东乡浦头镇一带有着这样两个传说。

浦头镇区西侧有个小村庄叫吴家岔(今为王庄村吴岔组),村里有一座尼姑庵,庵东边有一条小河,河边杂树丛生,蒿草满塘。水塘边上住着一户吴姓人家,人们都称女主人为吴婶。吴婶丈夫早年病逝,留下一个女儿,母女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吴婶眼看自己大病缠身,难以支撑下去,决定把女儿送到庵中削发为尼。

吴婶女儿在庵内洗衣做饭,担柴挑水,几年光景已长大成人。有一天,她到河边去洗衣服,看到了一只大“鹅蛋”,十分高兴,拾起来带到庵内煮熟后偷偷地吃了。说来也怪,自从吃了这只鹅蛋,肚子一天天地大起来,时间不长渐渐出了怀,老尼姑看到后十分震惊:“小小年纪怎么干出这等见不得人的事。”少不得一顿毒打拷问,女孩连声喊冤枉,便将自己偷吃鹅蛋的事告诉了老尼姑。老尼姑十分诧异,将信将疑,于是将女孩好生抚养,待小孩出生以后再作计较。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眼看女孩到了产期,在老尼姑的悉心照料下,终于产下“一子”怪胎,看上去头像蛟龙、身似蟒蛇,老尼姑目睹眼前情景,连连摇头:“罪孽,罪孽!”女孩对这小孩却十分疼爱,取名为“龙儿”,平时洗衣做饭,担柴挑水,总是不离身边。

时间过得真快,龙儿周岁这天,吴婶女儿决定带他到河边洗澡。哪里知道,龙儿见到水异常兴奋,手舞足蹈直往水里钻,刚一放手,只见它突变成一条巨型蟒蛇,左摇右摆,上下翻动,越游越远,水面越掀越大,吴婶女儿大声喊叫:“龙儿乖乖快回来、快回来……”妈妈喊破了嗓子,可再也没有见到龙儿的影子,只见一条大河由近而远向前伸展着,从此龙儿的妈妈饭不思茶不香,整天痴呆呆地站在河边等待自己的孩子回来。后来的人们便把这条河叫做龙儿河,也许是由于儿话音的缘故,久而久之又叫做了龙耳河。


关于龙耳河的另一个传说,还是发生在浦头镇西吴家岔。

相传很久以前,此处只有一条小河与南边的长江相通。有一对渔民夫妇,人到中年无儿无女,终日在船上以打鱼为生。一日,他们划船来到吴家岔,此处是两条河的交叉处,渔获较多,夫妇俩决定在此安家,就在岸边搭起了茅草棚居住了下来。

有一天,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渔妇抬头仰望天空,一颗雨珠滴落到嘴里,略有些甜味,她不由自主地噎了下去。大雨过后,又过了几个月,渔妇感到有些胖了,特别是肚子好像越来越大,渐渐地还能感觉到有东西在里面蠕动。又过了一些时候,渔妇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可把夫妇俩高兴坏了,中年得子那是倍加珍惜啊,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渔夫每天辛苦打渔卖钱,渔妇看孩子操持家务,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渔家小子长成美少年,时常跟随父亲外出打渔,帮着划划船,理理渔网。夏天即将来临的一天,天气有些闷热,晚饭时小伙儿感到有些不舒服,没怎么吃饭就睡下了,半夜醒来只觉得口渴难耐,起来舀了一瓢冷水咕咕两下就喝了,过了一会儿,觉得还不解渴,又舀了两瓢喝了下去。渔妇听到这边的动静,赶紧起来问什么情况,小伙儿说:“就是觉得肚里像有一团火,躁得不得了,就想喝水。”说完又舀了两瓢喝了。渔妇看了也是干着急,不知如何是好。不一会儿,家里水缸里的水就喝光了,但还是渴得慌,小伙儿只好走出家门,来到河边,踏入水中,低下头猛喝起来。渐渐地,小伙儿的身子浸入水中,水是一直喝个没停,不一会儿,身子慢慢变成了一条龙,将整个河道都塞满了。夫妇俩眼看着,惊恐不已,也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一会儿,河里的龙抬头看看岸上的父母,流着泪说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今日是我归去之期,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望父母大人保重!”说完就腾云驾雾而去,地面上留下了现今的龙儿河。龙首朝着吴家岔方向,似乎保持着与父母告别时的情形。

丁中广祥听文化
以声音之美,传文化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