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大连 | “1+N”模式下的非遗之路异彩纷呈
民生
其他
2024-12-30 19:30
辽宁
真 / 知 / 引 / 导 / 生 / 活
▼
| 宫瑜璟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凌凤 |
12月25日晚,载誉归来的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郑晓丽,考虑更多的是未来。在北京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授予100个单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名列其中。
传承,是心与心的连接,让非遗文化在历史的长河焕发出新的生机;造血,是文化与经济的碰撞,让传统技艺搭乘现代产业化的列车;传播,是个性与共性的交织,为城市名片增添文化底色。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年来不断探索“非遗+”的新模式,在探索中发展,在挖掘中传承,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非遗传承特色之路……
非遗进商场,也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画布后是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技艺,画布前是孩子们对皮影故事的探索。影窗上的人物、道具栩栩如生,一步一跳,一舞一动,尽显神韵。舞台下的孩子们目不转睛,在高潮之处,掌声雷动,他们的情绪跟随着跌宕的情节而不断起伏。在每场演出前,传承人会用生动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介绍皮影戏的基本知识,让大家对皮影的制作原理、发展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表演结束后,剧团的演员们会邀请孩子们上台体验,与皮影、木偶来一次亲密接触,沉浸式感受表演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就这样,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辽南皮影走到了学生们的眼前,走进了学生们的心里。皮影走进暑期公益托管班活动,让孩子们领略了非遗的魅力。
旅顺水师营大糖鼓火烧在非遗购物节上很受欢迎。
近年来,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已有辽南皮影等26个项目走进非遗校园传习所,其中包括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通过这些非遗传习所项目,更多学生有机会了解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在激发学习非遗热情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多种非遗项目以传统文化为根,在新时代校园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据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郑晓丽介绍,将持续深耕非遗进校园的项目,不断增加传习所的数量、拓展项目种类、扩充志愿者数量,提升其专业程度。逐步形成“小学+中学”即从小学启蒙学习到对口中学深入培养的长效学习模式,让非遗进校园的活态传承不是转瞬即逝的昙花一现,而是有源源不断动力输送的可持续项目。辽南刘氏面塑。
挖掘城市特色,实现活态传承一直是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追求的目标,传承不仅仅是对文字资料的整理存档,更应该是走近年轻人身边,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2024年2月,由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大连放海灯”活动在黑石礁广场成功举办。当夜幕降临时,非遗专家张嘉树作为讲述人为市民介绍传统放海灯习俗,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点亮手中的海灯,走向海边。百盏满载希望和祝福的海灯,驶向蔚蓝大海,共同祝愿新的一年鱼虾满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连核雕。
“非遗的传承本质是人的传承,只有不断强化人的主体作用,才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温度,让非遗传承从单一走向多元立体。”郑晓丽表示,“让年轻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让一代代‘小传承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才能让这些流转千年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非遗文化才能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
在手腕转动、交叉运剪之际,纸上已经形成图案的雏形,在一幅幅图画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这是剪纸的缩影;在刀锋轻舞间,贝壳于匠人灵巧双手的雕琢中焕发出新的绚丽,这是贝雕的魅力;在桃核的方寸之间,顺势而为、随形而动,升发出广阔的天地,这是核雕的独特;还有让枯木逢春的根雕,画由境生、草木成金的手工麦秸画,见证历史沧桑的萨满轧染,意趣天成的金州指画……非遗文创产品的琳琅满目,不仅体现着大连非遗传承的丰富多彩,也显示着非遗文创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山民间剪纸艺术传承基地融入大连非遗旅游路线中。
传统手工麦秸画。
为了更好地让非遗文创走向市场,被更多人看见,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此过程中积极领头,盘活各类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对接,给各类非遗项目提供沟通机会。
2024年1月25日,大连饮食类非遗项目传承发展研讨会召开,旨在推动大连地区饮食类非遗项目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非遗”标签的代表性品牌。实现非遗项目之间的联合发展,让非遗从曾经的“单打独斗”走向“联合作战”。
虎头鞋帽传统手工技艺。
而2024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里,除了传统的主题呈现和沉浸式体验环节,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将非遗技艺展示活动暨“非遗购物节”融入其中。“美食生活”区,金州驴肉包、旅顺水师营大糖鼓火烧、吹糖人等展位前排起了长队,人们逐个品尝美食;“匠心独运”区,剪纸、核雕、贝雕、刺绣、面塑、根雕等项目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展位前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边逛边买,“收货”满满,让人深切感受到古老非遗的现代表达,让古老技艺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那些曾经沉睡的非遗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创产品,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古老的非遗技艺不再是展览馆玻璃罩里的展品,而成了家中各个角落里随处可见的装饰。非遗和文创的结合,让非遗的文化价值找到了可以依托的载体,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血液。
从大连太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心出发,途经大连植物园、中山民间剪纸艺术传承基地、马驷骥美术根艺陈列馆,最后抵达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这一路可以参观市级非遗项目大连传统插花艺术传承基地,体验特色剪纸活动,并在结束后带走自己的剪纸作品,还可以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根艺雕塑所带来的震撼,惊叹于非遗传承人将枯木断根和废石变成艺术品的鬼斧神工。大连像这样的非遗旅游路线还有3条,共囊括了14个非遗景点。在这些景点中可以参观贝雕、面塑等手工制品,也可以切身体验酿酒、舞龙等传统技艺,多彩纷呈的展品会让人大饱眼福,直观鲜明地感受非遗特色。同时,每条路线中还穿插着大连著名的自然景点,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大连的自然风光,感受东北人特有的热情好客。大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这些自然景观和非遗结合碰撞出全新的火花,人们在这些独特的非遗旅游路线中,沉浸式感受“非遗+文旅”的魅力,成就了别样的旅游体验。春节期间,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同大型商场合作,举办非遗市集和木偶皮影戏专场演出,让传统文化走到市民身边,共同找寻儿时年味儿,营造传统中国年的浓厚氛围。在2024年春节期间,大连市文化馆木偶皮影戏剧团走进柏威年购物中心和甘井子万达商场,为现场观众带去了经典皮影戏表演,让市民与游客能够共同了解皮影造型后的传统文化,“艺”起感受非遗过大年。“非遗是个性化的东西,将非遗和城市文旅相结合能找到自己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郑晓丽表示,“保护非遗、传承非遗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也来源于心底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与认可。将非遗和旅游两者深度结合,能够展示非遗的时代魅力,彰显非遗的时代价值。”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相信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非遗传承人不会放弃,还会有更多“小传承人”加入,让非遗不再是“鲜有问津”的古老技艺,而是走进人们身边,拥有更多人间烟火气。(图片由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真 / 知 / 引 / 导 / 生 /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