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很多人都对“末尾淘汰制”这几个字不陌生。原本听上去是提高员工竞争力的好策略,但往往一实施,结果都大大出乎意料——最后淘汰的,可能不止是员工,还有领导自己。
最近,队长看到一个网友吐槽:
公司来了个新领导,上任第一天就宣布:每月末尾淘汰,绩效垫底的10%直接走人。这一下,整个办公室都炸开了锅。谁都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辛辛苦苦干的工作,会沦落到“直接被砍”的地步。
有同事直接吐槽:“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还以为领导来了会带我们走向巅峰,结果一上来就让我们做好走人的准备。”
“有能力的跳槽了,剩下的保不准也要跑路,这领导是要把公司搞垮吗?”
果然,有能力的同事先动起来了。有人不声不响去找了新机会,很快就递了辞职信。
几个水平还可以的同事也不甘示弱,海投简历。甚至有些人直接在工作时间找下家,心想:“反正可能被裁,干嘛还卖力干?”原本满满当当的工位,不到一个月就空了一半。
公司高层终于发现,这么搞下去,只会把有能力的员工推向外面的公司。
不到一个月,很多业务直接崩了,几个大项目直接烂尾,关键岗位没人接手,客户也一个接一个地投诉,然后流失。
高层一看,这不行啊,再这么下去,公司都要垮了,于是一商量,问题还是出在这个新上任的领导身上。
于是在某一天的早上,大家收到公司全员信——那位新领导因“个人原因”悄然离职——末尾淘汰制的执行者,最后竟然成了被淘汰的“第一人”,也挺滑稽的。
末尾淘汰制,真的是企业管理的“杀手锏”吗?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听到“逼一逼员工会更有动力”的说法,但现实证明,这种一刀切的高压政策往往会适得其反。
员工并不是机器,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一个健康的职场,应该靠尊重和激励而不是恐吓。
面对末尾淘汰制,有能力的先跳槽,剩下的也只会应付工作甚至摸鱼,谁愿意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卖命呢?
公司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而不是单靠淘汰来制造“竞争”。
如果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很优秀,为什么非要淘汰10%?这种硬性淘汰,不过是自断手脚,连带着公司的未来也跟着葬送。
在遇到这种领导时,不必为了保住饭碗而委曲求全。
职场是都是双向选择,只有合适自己的工作环境,才能走得更长远。
如果遇到末尾淘汰制这样的“高压政策”,我的建议是:
与其“死扛”,不如提前计划。可以在保证工作成果的同时,为自己打开更多的职业选择。通过行业交流、多方了解,你会发现好机会从不会少。
做好自我提升。如果短时间内还不打算换工作,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不断强化技能,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样,哪怕政策再变动,你也能更从容地应对。说到底,职场是个增值自我的地方,关键是你能否把每一个挑战变成进步的契机。
不要害怕跳槽。在遇到不合理的领导或政策时,千万别觉得自己“失业”了会无路可走。职场上好公司多的是,任何一个公司只是职业生涯的一站。只要积累了真实力,未来的路会更加宽广。
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让生活充满压力。哪怕真的决定离开,也不必纠结或犹豫。
你值得拥有一个尊重你的能力并提供成长空间的职场环境。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别忘了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