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珍當代詩話|符號與象徵

文摘   文化   2024-11-14 08:22   美国  

右上角选“全文翻译“可阅读简体或英文       



簡政珍,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主任、台灣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講座教授。著有詩集《失樂園》、《臉書》、《變臉詩》等十三種;論述專書《詩心與詩學》、《台灣現代詩美學》、《電影閱讀美學》等二十二種。二00七年三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曾為其舉辦「兩岸中生代詩學高層論壇暨簡政珍作品研討會」。2008年文津版的《台灣當代新詩史》稱之為「中堅代翹楚」。2019年聯經版的《台灣現代詩史》將其列為新詩百年七名焦點詩人中的一員。




符號與象徵



簡政珍

  

   符號有別於象徵,後者所蘊含的意義較固定,而前者是處於浮動狀態。假如以符旨用來描述被指涉的意義,象徵有穩當的符旨,而符號的符旨卻經常飄移。因此,若是要與象徵有所區隔,符號的重點應該從符旨轉移至符徵。現、當代文學所展現的不是意象或是敘述意何所指,而是意象及敘述如何產生。產生的過程在於符徵的發現與營造。換句話說,文學的趣味不只是挖掘作者所掩埋的意涵,而是發現符徵閃現的五彩繽紛。美學所關注的「效果」有時甚至比解析文本的「含意」更重要。由於符徵佈滿峰谷,詮釋是動態之旅。以旅程作比喻,閱讀美學強調的是旅行的過程,而非只是尋求符旨的終點。




  
newworldpoetry.com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
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
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新大陸詩刊
美洲唯一持續定期持續出版34年的華文現代詩雙月刊 newworldpoet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