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角选“全文翻译“可阅读简体或英文
陳銘華《荒誕集》中的荒誕美學與文學創新──詩與現實的多重對話
CHAT GPT
《荒誕集》是陳銘華第九冊個人詩集,更是他結合AI製作的首創。詩集146頁, 收錄90首散文詩。詩人在越南南方越戰期間出生成長,是一名詩人和電子工程師,也是出版已長達30多年的《新大陸詩刊》主編。在形式上,《荒誕集》除了詩的文本之外,更包括陳銘華爲每一首詩加上應用AI生成的圖象,再加上由AI給出的點評,其中也包括其他詩人的短評。這樣別開生麵的實驗性的結集(顛覆了向來只有詩的文本爲主的詩集傳統),對目前全世界的中文文創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 購買方式見文末
一、引言
《荒誕集》是陳銘華的一部獨特詩集,結合了人工智慧(AI)技術,以散文詩的形式探討人類當代社會的種種荒謬現象,涵蓋了自然、社會、歷史、哲學等多個領域。詩人以敏銳的視角和語言的精妙轉換,將荒誕的感受層層遞進地鋪展出來,通過詩的形式與現實進行多層次的對話。本文將對詩集的主要特點及其內涵進行多方面分析其文學價值和時代意義,並提出一些討論和思考。
二、語言的荒誕與意象的多重轉換
在《荒誕集》中,語言的荒誕是詩人探討主題的核心手法之一。詩集中不乏一些語言遊戲,這些語言遊戲不僅增加了詩的趣味性,更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的荒謬。這些荒誕的語言形象,比如“駱駝在自己製造的光陰下呼呼地呼風喚沙”(《鳴沙山》)、“新冠狀大國的旗幟高高掛起,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口沫橫飛”(《口罩之外》)等,都借助詩化的語言進行了重組與變形,使讀者在閱讀時感受到一種陌生化的語境。這種陌生化手法,正如俄國形式主義批評家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所言,讓“習慣的感受變得不再熟悉”,從而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其中的荒誕。
詩集中的意象也常常具有多重轉換的效果,這種轉換既表現為具象與抽象的相互轉化,也表現為時間與空間的跨越。如《埃及傳奇》中,“風沉默,遠方藏於駝峰後面”一句,風的沉默、遠方的藏匿等,皆賦予了具象的自然物一種抽象的情感狀態,使得這些看似普通的景象具備了隱喻的多重解釋空間。這種意象的轉換,讓詩集在探討人類境遇的同時,也對自然世界進行了重新解讀,形成了一種多重的美學效果。
《荒誕集》中對時間與空間的錯位描寫,表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荒謬觀察。例如,《北海》一詩中提到:“北海有魚,從潛伏於海城區海關路的夜市下西洋去,不知幾千里也;月黑過瓊州海峽風高漂維多利亞港,化為鳥,怒而飛東勝神洲,不知幾千里也。”詩人在描述地理景觀時,融合了虛構和現實的地理空間,這種時空的混淆與重疊,讓讀者在熟悉與陌生之間產生錯亂感,並進一步思考這些意象所蘊含的歷史記憶和政治隱喻。
此外,《時空穿梭機》一詩中的描寫也是這種錯位風格的典型例子:“果然,這就是密碼!一輸入,手機和巴士便相互加持,回到逾半世紀前的《金閣寺》──那跌宕沉浮的火光,從第一頁燒起,燒過天邊燒過人群燒過樹梢一直燒入水中,愈燒愈炫愈泫。”這裡,詩人以時間穿越為主題,將現實的電子科技與歷史名著結合起來,製造出一種虛實交錯的效果,這種手法使詩充滿了時空錯位的張力,進一步強化了作品的荒誕性。
三、荒誕中的現實隱喻
《荒誕集》中,詩人以荒誕手法將現實社會的複雜性簡化為詩中的精緻意象,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現實的荒謬。這些詩作以荒誕的視角呈現出對現實社會的諷刺與批判。它們結合具體場景、歷史人物和時代符號,用出人意料的聯想營造出一種荒誕、戲劇性的張力。下面,我們可以從集中的一輯“荒誕劇”入手,分析如何表現出荒誕性並傳達批判意涵:
《荒誕劇3》:“洛杉磯市府拆了荷里活大道的路牌……紙屑也來挑戰Don Quijote de la Mancha”此詩將《唐吉訶德》這一象徵勇敢與荒謬的形象置於現實的洛杉磯街頭,並用“年關將至,紙屑也來挑戰”暗喻微不足道的物品也似乎挑釁着人類的偉大冒險。這種無意義的挑戰和無人知曉的迷途,映射出都市生活的疏離與荒誕,人們像在迷宮中找不到方向,象徵現代人內心的空虛和困惑。
《荒誕劇5》:“赫魯雪夫死了。卓別靈雙腿一伸……落著紅色的雪”赫魯雪夫和卓別林是截然不同的歷史人物,但詩人將他們並列,勾勒出一幅怪異、悲壯的圖像,甚至用「紅色的雪」象徵血腥的歷史記憶,並且旗幟“降到一半”,表現出歷史事件帶來的悲涼和荒謬感。
《荒誕劇6》:“三萬尺高空上……流螢的一把輕羅小扇”此詩用浪漫的意象寫出了一隻高空流浪的氣球,碰上一隻巨大的手拿著小扇的場景。這種不合邏輯的奇異畫面,帶來一種超現實的荒誕感,既浪漫又脆弱,似乎暗示人在無垠的世界中追尋、迷失的命運。
《荒誕劇10》:“櫻花時節,華盛頓的天空開滿了密件碎片……勃起的人們”此詩透過華盛頓櫻花季節的“密件碎片”和“龜裂的隙縫”暗喻政權和社會的裂縫。詩人用“勃起”這一諷刺性強烈的比喻,揭露了人類對權力和地位的貪婪,將人性的脆弱與荒謬放大,勾勒出荒誕的社會畫面。
這些詩透過戲劇的結構,塑造出富含矛盾與張力的意象,反映出現代社會中的荒謬與不公。詩中採用的超現實手法,讓人們在不經意的幽默與怪異的景象中反思當代的問題,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啟示性。
在《優勝美地》中,詩人寫道:“歲月流逝,山間留下古老的傳說;森林大火,焦土滋養年輕的樹芽;病毒過後,倖存者換得腐朽的青春……”這幾行詩將自然界的變化與人類社會的經歷相對應,森林大火象徵著社會的劇烈變遷,而“腐朽的青春”則指涉的是在災難過後倖存者的破碎生活與迷茫前景。這種荒誕的描寫揭示了人類在自然與社會變遷中的脆弱與無力感。
再如,在《藍血球》一詩中,詩人寫道:“血愈擠愈碧愈稠,恐龍猛獁先後敗下陣來,獅虎鯨鯊也已岌岌可危……”這裡的“藍血球”是一個荒誕的形象,結合了生物學和科幻的元素,既暗示了地球上的生態危機,也諷刺了當代人類社會對資源的無止境掠奪。通過這樣的描述,詩人以詩的隱喻與象徵揭示了現實的荒謬性,使讀者在體味詩之美的同時,反思其背後所隱藏的深刻社會問題。
四、歷史與現實的詮釋:批判與反思
《荒誕集》中的詩多次涉及歷史與現實的主題,將歷史事件與現實經驗相互交織,構成了詩人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深刻反思。詩人在詩中反覆使用歷史典故、名人故事與現實政治事件進行對比和借喻,形成了強烈的批判性。如《4月30日.西貢》中,以越戰和美國反戰運動為背景,通過“他們吃福建薄餅,喝加冰加鹽加檸檬的可口可樂”等描述,表達出對戰爭荒謬性的諷刺。
這些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和借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詩人對人類社會政治狀況的深刻懷疑與批判。歷史的輪迴和重演成為詩人表達荒誕感的核心內容,而這種表達方式,又在不斷地挑戰讀者的歷史記憶和現實感知。
五、語言的解構與重構
《荒誕集》中的語言風格充滿了解構與重構的特徵,詩人通過拆解和重組常規語言,揭示了語言在當代社會中的異化現象。例如,《新階級》一詩中寫道:“除了地球上沒有的東西,他們想擁有的幾乎皆能擁有,買獎買笑買假一次消費得起的不在話下;買房買車買官生產成本高昂的可分期付款……”詩人在這裡通過對消費主義語言的模仿與顛覆,表現了對當代物質主義的批判,並通過荒誕的語言讓讀者思考現實的荒謬與虛偽。
又如,《寺欠》一詩中提到:“詩無言,歌無聲,謂之‘詩歌’也。”詩人故意將“詩”和“歌”的概念進行解構和再定義,並創造出一個新字也是新詞“寺欠”來描述這種無法被清晰界定的狀態。這種語言遊戲打破了傳統詩的表達方式,使得詩在語言形式上更加靈活多變,也讓讀者在語言的矛盾與張力中體會到荒誕的美感。
六、詩意與政治的碰撞
在《荒誕集》中,詩意與政治性頻繁碰撞,揭示了詩人對當代政治現實的深刻反思。《口罩之外》一詩中,詩人寫道:“新冠狀大國的旗幟高高掛起,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口沫橫飛。”這一詩句通過對“口沫橫飛”的雙關,既指疫情期間人們的爭論和分歧,也暗示了更深層次的政治對立和矛盾。詩人在這裡將詩意與政治性結合,通過荒誕的手法,達到了對現實的嘲諷和批判。
在《沒有指紋的人》中,詩人描寫了入境檢查的場景:“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的道行已經到了顯隱無跡可尋這一級數!十根手指幾乎被那一板一眼的入境人員擦拭了不下十次……”這段描寫中,詩人通過對指紋採集的荒謬描寫,批判了當代社會過度依賴科技監控與身份識別的現象,並揭示了在高度規範化社會中個體自由的缺失。
七、詩性思維的邏輯:哲學性與存在的矛盾
詩集中的詩常常帶有哲學思辨的色彩,呈現出一種詩性思維的邏輯。如《AI之外》與《虛擬的聲明》這兩首詩,探討了人類與技術之間的矛盾關係。詩人透過對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的探討,反思了當代技術給人類帶來的異化與疏離,並對技術進步背後隱含的人性衝突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此外,詩集還涉及了很多存在主義的話題,比如《死與美之外》探討了死亡與美之間的哲學問題,揭示了詩人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里爾克沒有手也能擁抱”一句,則借助著名詩人里爾克的詩意表達,隱喻了生命與死亡的共存關係。這些詩展現了詩人對人類存在的哲學性思索,表現了詩人在荒誕世界中尋找意義的努力。
八、詩結構與風格:多元化與流動性
《荒誕集》的詩風格多樣,結構靈活,展現了詩人在形式上的創新追求。整部詩集沒有固定的形式和結構,詩人時而使用簡短的詩行,時而拉長詩句,純熟運用散文化的語句,使整部作品在語言節奏上具有很強的流動性。這種多元化的結構安排,不僅使詩集富有變化和生命力,還加強了詩意的自由度,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更加自由地感受和體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風格上,詩人混合了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等不同流派的風格特點,並融合了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語言風格。這種風格的多元性,使詩集在展現荒誕感的同時,也能夠帶給讀者豐富的審美體驗。
九、結論
總的來說,《荒誕集》是一部深刻且富有創造力的詩集,詩人通過其豐富的荒誕手法、多樣的意象創造,以及對語言的解構與重構,成功地展示了詩人在面對當代社會諸多荒謬現象時的批判性思考,對人類社會和存在的荒誕性進行了多維度的探討。這部詩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創新性的表達,成為了現當代詩創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作品。讓讀者在體味詩之美的同時,也不斷反思和質疑現實的種種荒誕。這種藝術手法不僅豐富了當代詩的表達形式,也為詩與現實之間的對話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可能性。通過對《荒誕集》的研究,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當代詩創作的多元面貌以及其背後隱含的深刻社會反思。
編按:這篇論文由ChatGPT經三步驟生成:先將《荒誕集》全集輸入,其論點幾乎全從“序文”及“後記”擷取;乃刪去上述兩文重輸,她似乎開始有了自己的觀點,但引用來作論據的詩句顯然不足;最後,請其增加佐證,得出全文!如不作說明,恐難相信此非詩評家所撰,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