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庄村的生物多样性农业(之一)|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确保粮食安全

政务   2024-10-18 20:57   江苏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强调“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汲取中华传统农耕文明智慧,融合现代绿色农业技术,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农业”的理念,就是:将保护、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修复、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手段,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在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取得阶段性生产应用成果,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框架,受到了苏州、南京、常州、镇江等地试点农民的欢迎。我们发现:采用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以后,随着田间(包括土壤)生物物种数量的不断增加,地力的提升,能为我们大幅度少用甚至停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创造了条件;而随着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幅度少用甚至停用,又能为田间(包括土壤)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丰富,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性、稳定性、韧性的进一步提高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的不断相互促进的过程,其实际效果就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的过程。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到,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近年来,戴庄村以保护、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修复、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手段,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引进、培育、利用了30多种适应当地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新物种(品种),植物中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甚至还有能开花吸引天敌昆虫栖息的植物物种;动物中包括肉食用的畜禽、防治病虫用的天敌、帮助农作物授粉用的昆虫等类型的动物新物种(品种);微生物有防治病虫害的、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帮助有机质肥料或畜禽饲料分解腐熟的等等。因种制宜、因地制宜采用绿色、健康的栽培或饲养技术,实行农、林、牧、渔结合,种植、养殖结合,种地、养地结合,尽量做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综合利用。

水稻是当地大宗生态农产品,也是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中的核心主体物种,我们既引进了优质高产的“南粳46”品种,又引进了日本的“越光”品种,并且发现了它是个特别适合用作生物多样性农业栽培的水稻品种,既可以作为丘陵山区等自然条件较差地方的主栽品种,又适合作为粮食高产地区试行生物多样性农业模式的“开路先锋”品种,为后续高产品种生物多样性农业栽培创造条件,打下田间(包括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此外,还引进了高粱和鲜食玉米,在丘陵岗坡地实行有机栽培,获得了成功。


除水稻以外,还要重视与水稻生态关系密切的其他生物物种选用,它们也是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水稻害虫的重要天敌蜘蛛、青蛙等,还包括用来控制水稻病害的井冈霉(包括它的防治对象微生物纹枯病、稻曲病病菌)、小盾谷霉(包括它的防治对象微生物纹枯病病菌),控制水稻虫害的短稳杆菌(包括它的防治对象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等昆虫)等微生物。


水稻后茬种植的绿肥(兼饲料牧草),且能吸引蜜蜂飞来的紫云英、苕子、日本苕子和黑麦草等,有可作为稻田田埂常年生长,吸引蜜蜂飞来,生长繁茂供青蛙、蜘蛛等小动物棲息躲藏的白三叶草,有帮助作物授粉的地方品种蜜蜂中华蜂、泥蜂,还有恶性杂草水花生的寄生天敌水花生叶甲,还有稻田除草用的鸭子,稻田综合种养的小龙虾、黑鳖,泥鳅等,水稻后茬绿肥、牧草田里养的鹅、羊等,经常飞来觅食的多种鸟类,稻田土壤中生存的蚯蚓、黄鳝和许多不知名的小动物、水中的小鱼、小虾、红虫等很多不知名的水生动物,还有很多与水稻有直接或间接生态关联的其他物种等,都是水稻田农业生态系统内的重要组成,和水稻这个核心主体物种生活在一起的稻田大家族重要成员。


分析水稻田间生存着的各类物种与水稻的生态关联,其中有的是正面的好关联,比如青蛙、蜘蛛等帮助吃害虫,蚯蚓帮助改良土壤,有的微生物能帮助水稻治病,如小盾谷霉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有的是负面的坏关联,比如稻飞虱、纵卷叶螟危害水稻,致病微生物引起水稻生病,多种水稻田间杂草会与水稻争抢养分、光照,造成草荒减产。也有很多是与水稻生态关联不明显的中间派,如田里的小鱼、小虾,小田螺等。虽然它们绝大多数并不是人们消费的生态产品,在稻田农业生态系统中并不占多大地位,但它们也会对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性、稳定性、韧性产生一定影响,也是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中不能忽视的部分。


戴庄村的稻田农业生态系统中,“越光”水稻是最重要的核心目标农作物,其次是与水稻前后茬轮作的绿肥(紫云英、苕子)、还有主要虫害稻飞虱、纵卷叶螟,主要病害纹枯病、稻瘟病,以及用来防治它们的对应微生物,还有以稗草为主的田间杂草,稻田除草的麻鸭,再有就是绿肥、牧草田里放牧的鹅与山羊。其它水稻田里栖息的与水稻有生态关联或无生态关联的全部生命体物种等等,都是戴庄村稻田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物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多年定期检测结果,戴庄村的水稻田夏季生存栖息的动物物种去年已达到145种,比七年前的2017年增加了18种,与面上一般常规种植的村庄(20种左右)相比,高出7.25倍。另外,戴庄村还在岗坡旱地上种植了有机蔬菜、有机茶叶、有机果品、有机鲜食玉米、有机高粱以及优质木本饲料杂交构树、木本油料碧根果等,还在果园林下种草养鸡、羊、鹅、鸭并办牧场养猪,还放养了旱地作物害虫的主要天敌螳螂,经常使用改良土壤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土着菌等菌剂,田边地头及蔬菜大棚里种植了具有很强诱集天敌功能的蛇床草、饲养了有地方种血统的杂交系黑猪及鸡等。以上与农、林、牧、渔各业有关的一大批生物物种,加上田野、山林、水库、塘坝、河沟里栖居生息着的各种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谓山、水、林、田、路、草生命共同体,都是戴庄村当地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组成部分。山丘旱地和戴庄村的水稻田交错分布在一起,在它们的外围,还生存着更大数量的相关生物物种,鸟会飞、兽会跑,相互串联,组合成一个更大范围的茅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系统,戴庄村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戴庄村10.4平方公里地域空间农业生态系统大环境里的2500亩水稻,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能年产50万公斤有机优质大米,帮助农民增加纯收入500万元的效益,还能生产鸭、鱼、鳖、小龙虾、黄鳝、紫云英蜂蜜、草头腌菜、鹅肉、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鸡蛋、鸭蛋、菜籽油、高粱、花生、山芋、桃、葡萄、杨梅、蓝莓、柿、猕猴桃等果品,青菜、萝卜、韭菜、茄子、番茄、芦笋、生菜等100多种蔬菜,相当多花色的优质食物原料品种供应市场,其中有机越光大米作为原材料,已由厂址就在戴庄村的亚夫生物科技公司开发加工了有机白酒(52°、42°)、米酒(镇江市非遗产品)、果酒、酒酿、年糕、米糕、汤圆、冷冻发芽米粥、糙米、发芽糙米、米香肠、南瓜米露、威士忌(用米芽)等10多种延伸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所以,从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和大力培育生物多样性,丰富、完善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大视野出发,不仅要重点对准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中的核心目标农作物物种和品种,也要重视对丰富完善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辅助物种和品种,包括非农作物的其他野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是很重要的待开发领域,是我们争取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方向的重中之重。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案例1:戴庄合作社:直接从日本引进了早熟中粳水稻品种“越光”,它生长期短,在镇江只有120天左右,与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相比,需肥量减少三分之二、需水量减少三分之一。非常适合土地贫瘠、缺乏水源,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区种植,容易做到不用化肥、农药(含除草剂),因为成熟期早带来的水稻生育阶段提早,避过了病虫危害易发高峰期;而且需肥量少,容易做到地力提升;容易调整播种期、调节茬口,前后茬可以搭配多种作物如玉米、大豆、绿肥、西甜瓜、油菜、荞麦等,非常有利生物多样性农业的实施。品质优、食味值高,亩产300~350公斤,但效益好,亩纯收入可达2000多元。近年我们又研发再生稻技术,全年两茬收获亩产近500公斤,亩纯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戴庄村2500亩水稻田,采用了种地养地结合的综合措施,水稻田每年0.5~1吨醋糟肥+绿肥2000斤紫云英鲜草,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0多年前的10克左右/公斤提高到20克左右/公斤;现在田间蚯蚓、红虫很多,因为地力提高,醋糟肥已经停用,仅用绿肥,水稻长势仍然正常,取得了低成本快速改良丘陵稻田土壤的经验。争取再用5~10年时间,提高稻田有机质含量到30克/公斤,到时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可以考虑稻后改种有机油菜,增加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对继续改良土壤也有好处。一旦需要,也可以及时改换超高产水稻品种,因为地力上升了,粮食亩产可以较大幅度提高。这样平时拿效益,有情况时拿产量,藏粮于地,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案例2:湿地类型的阳澄湖圩区苏州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采用稻后种绿肥(紫云英、苕子),绿肥田放鹅,春天放养绿萍,萍满田后耕翻作基肥后栽水稻的循环农业方法。另一条路子是养猪,然后用猪粪沼液还田替代化肥,这样,1000亩水稻,已经连续了8年做到了完全不用化肥。蒋巷村采用这种“草、鹅、(绿)萍、稻”组合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继承了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农牧结合,种地与养地结合,由于土壤本底肥力较高,适合耐肥高产类型品种,全村1000亩优质耐肥的“南粳46”、“苏香粳100”等水稻品种,已连续五年有机栽培亩产450多公斤,高产田块过500公斤,土壤有机质含量仍然能普遍提高到30克∕公斤以上。虽然少种了小麦,但是每年出栏猪0.5万头、鸡、鸭、鹅3万羽、鱼5000公斤,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争取再用5年时间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40克∕公斤以上,建成太湖地区的江南黑土地,地力提高后,可以增加稻田秋种有机油菜面积,油菜前茬改成早熟品种“越光”,9月份机械直播油菜,实现有机油菜高产高效,还能继续培养地力,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还为国家减少油菜籽进口作贡献。同时,还可以在不种油菜的田块,继续种植耐肥高产品种,可以做到既确保稻米高食味值,又能把有机水稻亩产提高到500公斤以上。沿江圩区张家港市经开区善港村实行稻、麦、菜、果、猪、鸭、鱼生物多样性农业组合,其中255亩连片水稻“南粳46”品种已经11年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亩产稳定在450公斤左右。丘陵地区南京六合秦邦吉品农场通过农牧结合、种养结合,连续19年培养地力。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和除草剂,2023年已经实现了45亩连片有机栽培优质耐肥品种“南粳46”品种平均亩产528公斤,高产田块过了550公斤,成熟期杆青籽黄,穗大粒多,优质高产高效。



文/赵亚夫 姚伟超 李家斌

延伸阅读


马明龙寄语《创新》:建功新时代 《创新》再出发

日新月异 惟其创新——写在“创新镇江”微信公众号改版之际

学思践悟 | 做好新时代先进典型宣传的实践思考——以策划采写“‘警’上添花 绽放芳华”系列报道为例

学思践悟 | 乡镇工业企业发展的“兴与辛”——以句容市边城镇为例

创新镇江
决策参考 学习园地 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