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文化】王振双:走访西贾村

文摘   2024-12-25 15:22   河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走访西贾村

王振双


西贾村是位于县城东南6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建国初期约有90户350人, 只有前街、后街两条街道及村南少数住户。前街是主要街道,东西长约300米, 南北宽约10至15米,街南侧是一条街沟,南侧房屋依沟而建。

(街沟仅存的一处石桥)

街沟长300米、宽3米、深3米,青石垒砌,沟上共有8座小石桥,据 说沟里之前可以走马车。整个村落以沟为中心扩建而成。过去大部分村民住

在前街,5条南北通巷将前街、后街 和村南连在一起。前街中部有天棚 屋,是供奉天地之所。西部有李姓 祠堂,俗称家谱堂屋,过年时在这 里祭奠先祖。天棚屋和家谱堂屋均 在上世纪60年代拆除。街沟也在 2010年填平后,改成了一条排水小 水沟。20世纪80年代后期,村庄向 东扩展,形成了一个新的住宅区。

关于西贾村的历史,留传下来的文字记载很少。最早的是“千佛寺”供 桌挡板上的记事“西贾村善人”名录(多是薛姓),此供桌立于明嘉靖45年正月15日。据东贾村的老人讲,贾村建村在元代以前,西贾村的老人说, 贾村建村大约在唐末宋初,东、西贾村分为两个村,大约在明洪武年间。

东、西贾村历史上曾同属贾村社,地处临城县东南之隅,西有丘陵依托, 北、东有派水环绕,绵延平旷,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自古就有先民在此耕 耘生活,东贾村十字街的千年古槐,曾见证贾村的历史沧桑。明隆庆、万历 年间重修千佛寺的碑文,称贾村千佛寺是“其来久矣”、“蓋古刹也”。这里盛产优质陶瓷原料,是中国白 瓷邢窑的所在地。有民众聚集, 就有村落形成。据传说村落形成 之初,有贾姓在朝为官,位高名 显,故名贾村。后贾家逐渐没落, 到20世纪60年代,东贾村的村 东路南仅剩一贾家老太太,信奉 基督教,活了90多岁。

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当地人传说,明建文帝2年(1400年),朱棣发动“靖 难之役”(俗称“燕王扫北”),率兵南下,以真定府各县为主战场,经真 定、顺德、大名一路杀向南京。当时贾村地处南北重要交通驿道,燕王军队 沿路屠杀,所到之处十室九空,所经之处皆为废墟。战后为填补人口,从山 西陆续移民,李、张、郭等姓氏落户贾村西头,李、王、和等姓氏落户贾村 东头。后人口增长,村落扩展,以沟底南北大道为界,道路以东称为东贾村, 道路以西称为西贾村。据西贾村李家祖茔墓碑和李家祖谱记载,最早移民到 西贾村的李姓先祖叫李幹,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来。据此推断,贾村 建村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东贾村、西贾村分立也有600年之久(期间东、 西贾村曾有过分合)。此外另有移民,以姓氏聚族而居在贾村周围,形成了 陈家庄、刘家庄、薛家庄、戴家庄等村落 (期间有的村庄和西贾村也曾有过 分合)。

西贾村的标志性地形为五县垴,为村西3公里处的一个山头,海拔 201.82米。站在山顶可以看到临城、柏乡、隆平、尧山 (隆平和尧山后合为 隆尧县)和内丘5座县城,故此得名。五县垴南侧半山腰处曾有哥姐庙,过 去香火旺盛,远近闻名。

土地庙。祭祀土地由来已久,据《左传 ·通俗篇》记载“凡有社里必有  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礼记》记有“后土社神也”。 《汉书 ·五行志》亦有“二十五家为一社”之说。土地神属于最基层的神祇,

隶属于城隍,相当于阴界保甲长,守护一方之平安。据说土地爷的生日是二 月初二。得道升天日为八月十五日。明清之后多以名人、善人作为各方土地, 比如杭州因有岳庙,以岳飞作为当地土地神。据迷信说法每人出生后都要 归当地土地管理,类似于生人的籍贯。人死后,其家属要到土地庙上香、烧 纸,向土地禀告死者生辰等资料,以求土地在阴间为死者引路。

1949年前,民间供奉的土地庙分布很广,乡村各地均有分布,规模一般不大。过去在西 贾村村东就有一座土地庙,坐北面南,紧挨东沟,故东沟也被叫作庙沟。庙 共两间,东西长有4米,南北进深3米,兽脊飞檐上覆灰瓦,庙前庙后植有 古柏数株。庙内供奉土地爷3尊,据说是亲兄弟,因一生积德行善,死后被 封为当地土地,共同掌管和保佑西贾村、陈刘庄和薛家庄3个村庄。庙内东 西两侧墙壁上绘有图画,东侧绘有生前为善者到阴曹地府平平安安,来世能 转为有福之人。西侧墙壁绘有为恶者死后饱受上刀山下油锅之苦,来世或转 为畜生,受人驱使,或永世不得超生,受尽地狱之苦,以警世人们要积德行 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劝人去恶向善。因无文字记 载,土地庙不知道建于何时。过去村民去世,家人都要到土地庙烧化纸钱。

正月十八和六月六以庙台为中心有庙会。平时每逢初一、十五或过年过节也   有村民到庙内烧纸上香,祈求土地爷保佑家人平安。土地庙于1965年“四清” 时拆毁,据传说庙内有一条丈余长、碗口粗的大蛇,但拆除时也没有发现。

进入21世纪,又有村民在原址盖一小庙,规模大不如昔,内供一位土地爷, 逢年过节、初一、十五也还有一些老年妇女到此烧纸上供。

牌坊。过去在前街偏东部街沟南侧,一东一西有两座牌坊,东西向,背 南面北,青石材质。东西长有7米,高出房有2尺。西牌坊建造较复杂,做 工精美,东牌坊稍简。牌坊又叫牌楼,是中国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 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大致分为四类:功 德牌坊、贞节牌坊、家族牌坊 (光宗耀祖)、标志牌坊。根据建筑材料又分 石质、木质等。这两座牌坊为石质贞节牌坊,为旌表一李门妇人年轻丧夫, 终生未改嫁,孝敬婆婆、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幼子长大成人,使其学有所成的事迹。县官奏请朝廷而建。牌坊在1965年“四清”运动中被拆毁,也没有 留下图片和文字材料,现在已无人能知其详细情况。推测为明朝中晚期所建。

天棚屋。天棚屋在前街中间路北,东西两间,南北两进,向北开有一门 相通,前有抱厦。门两边各有一条简易木凳,供村民歇息,是村民供奉天地 神祇之所。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过年有村民在这里上供烧香。

家谱堂屋旗杆夹上马石。家谱堂屋位于前街偏西路北,为李家祠堂。过 年过节,挂上李家族谱,祭拜先祖。据村中老人回忆,家谱系土布做成,共 有3条,每条长有丈余,记载了李姓家族由山西移来前后事迹,对研究李氏 一族和西贾村历史大有裨益,遗憾的是1965年“四清”时,家谱堂屋被拆毁, 家谱也不知所踪。在家谱堂屋对面路南街沟的北岸边上、小桥东边,有一旗 杆夹,小桥西边有一方上马石。旗杆夹的作用是固定旗杆,在封建社会,有 严格的制度和规定,只有具有举人以上的功名或者获得高官显爵,才有树立 旗杆的资格,但至今没有听说西贾村何时出过举人或高官。

古官道。东西贾村之间的公路,原来叫临内线,现在叫苗大线。这条路 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过去这条路经界牌口通向内丘县城、向北经山下、 解村村西的浅沟,在钓盘山渡过派河到临城县城,再向北延伸通向远方。据 古籍记载,夏朝时活跃在商丘一带的商人部落逐渐崛起,商人部落的第六 代首领相士“驯马”;第七代首领王亥“服牛”,并发明了牛车。王亥同其 弟恒驾着牛车,载着货物、驱赶大批牛羊到有易部落(今河北易县)做贸易, 走的就是这条古路。因为该部落最早从事贸易,其部落名“商”,故后人把 从事贸易之人称为“商人”。王亥被尊为商业始祖,贸易物品被称为商品。

五县垴石刻。五县垴山顶有一块平地,是西贾村海拔最高的地方。其东

南边有一石刻:“五县垴又名五 县峰,莅登西山五县峰眼底春光 胜皇城,留下恒心著史青,八十 大寿再相逢,书勤”,书写年代 无考,题诗者是何人地方史书亦 无记载。

西贾村目前保存完好的古建 筑仅有几处,村西一处李姓老院建于清末,已有100多年历史,院落仍基本保持原貌,坐北朝南,为典型的 北方四合院建筑,青砖平顶,东房坍塌,北、西、南三面房屋仍在,一位八 旬老太太居住在里面。

在村东街沟南侧有一郭姓老宅,建于清末民初,原为东西并排两个小院, 后东院的大门用青砖封堵,改成一个院落,原东边大门口上方的砖雕,异常  精美,完好的保存在墙壁上,西边大门洞迎面一天地神笼,内供一尊神像, 雕刻十分精致,为防盗失,建房时工匠把神像基座与墙体相连,据说曾有盗 贼几次光顾,皆无从下手,古时建筑之匠心由此可见。

在村西南一角,是原河北省体育局副局长李爱民的旧居,院落坐南面北, 房屋墙壁下部一米多高用条石砌筑,上部用青色表砖建成,朝大门口的院中 央位置是一极为小巧的影壁,高约1.8米,宽约一米,整个院落建筑风格简朴、 内敛,反映了当年主人勤劳而节俭的朴实家风。

审核 | 赵英丽
编辑 | 宫贵珍

扫码识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临城文联

投稿邮箱 | lcxwl2021@163.com

临城文联
微平台,大传播,艺行天下;以文化人,艺术养心;真诚播撒真善美、传递文艺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