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些年来,草书越来越被世人误解,这是受某些“大师”影响。他们浮夸的书写动作、癫狂的创作状态、鬼画符一般的作品,给草书“抹黑”不少。经常有人说“写得认不出来”“写得丑”就是草书,这些调侃也反映了书坛乱象带来的负面效果。
大众普遍喜欢楷书,这是因为它们精致工整,与大众审美倾向相符。而草书书写和欣赏,是有一定门槛的,对书法缺乏了解的朋友分不清真正的草书和“鬼画符”的区别,久而久之,两者就被画上了等号。
从东汉以来,草书逐渐走向成熟,近2000年的时间里诞生了不少名家,如第一代“草圣”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等。“颠张狂素”是草书界的“泰山”,地位难以撼动。不过,北宋有一位书法家,自认为能与张、怀二人“掰手腕”,直言只有“我们仨”悟出了草书真谛,此人就是黄庭坚。
黄庭坚直言:“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在他看来,真正悟出了草书真谛,能够融合古今者,也就自己和张旭、怀素了,即使是苏舜钦也做不到。黄庭坚之所以有如此自信,是因他的确学到了古人精髓,又能从大千世界中悟出笔法,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古来少有。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他的《狂草千字文》,这是其一生最痛快淋漓的作品,全卷洋洋洒洒千余字,仿佛一挥而就,满纸云烟,书写时情绪的起伏充盈纸面。此作纵29厘米、横558厘米,排布紧凑、令人震撼。
黄庭坚书写此帖时,以怀素狂草笔法为根基,加以个性处理。起笔时或藏或露,入纸后提顿有序、一波三折。笔画苍劲而不虚飘,墨色浓淡枯润变化万千。与魏晋时期草书强调转笔流畅不同,黄庭坚加入了顿挫方折、提笔回腕处理,更显凌厉雄健。
结字奇宕多姿,勾连自然,字径大小错落,体势收放自如,布白松紧有度。章法上更是乱中有序,动静结合。班惟志在卷末跋文中称赞此帖:“黄太史草书超出颠素,盖其胸次豪放,真一代之伟人也”。在他看来,这种豪放纵逸之气,即使张旭、怀素复生,也得避让三分。
《狂草千字文》蕴含着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揣摩,找不到任何瑕疵,是学习草书的经典字帖。
来源:大雅书画院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