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校长陈永财为MPAM项目学员讲座,谈大学使命、国际化、社会责任感

文摘   2024-05-24 19:45   新加坡  




“我希望与大家携手,共同应对全球面临的挑战,让我们‘国大人’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发挥影响力。我也希望国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能为其所属社群做出有益的贡献。”









5月3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国大)校长陈永财 (Tan Eng Chye) 专程前往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为M14全体学员讲座,并对学员寄予前述期许。

 

“M14”是第十四期MPAM(Master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中文译为“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项目的缩写。

 

MPAM项目于2010年由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开办,为了满足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华人地区广大中高层领导、管理人才的学习需要。该项目受到新加坡和中国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新方包括总统和内阁部长在内的多位领导人多次为MPAM学员授课,中方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多位领导曾多次到访新加坡视察MPAM项目,并与学员亲切交流。





国大具备全球化特质




陈永财是一位资深“国大人”。从负笈求学,到教书育人;从大学教员,到晋升为管理者,他一直坚守在国大,迄今已逾40年。“这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份工作。”他说。





陈永财正是MPAM项目问世的推动者,彼时他的职务为国大教务长。考虑到中国崛起的机遇,国大管理层认为,需要开设一个以中文为媒介,服务于全球广大中高层管理人才的项目


“这个项目(MPAM)从开办至今,非常成功。尽管前些年因为疫情,人员出行受阻,但值得庆幸的是,全球逐渐走出了疫情的阴霾,整个项目又开始活跃起来。”陈永财说。








对于国大来说,国际化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科研方面,还体现在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方面。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大就开始推动国际化。作为时任国大副教务长,陈永财特地走访美国,希望争取到与美国一些高校的合作。不过,当时面临很大困难。“主要在于,很多人并不知道新加坡这个国家,更别提国大了。”他说。


筚路蓝缕,一路走来,国大已取得长足进步,不但跟全球顶尖大学合作,推出联合学位、双学位课程;还与全球合作伙伴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机会。


目前国大70%-80%的本科生,在大学就读的四年中都有机会参加海外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让全部学生都能到海外学习,原因非常简单,国大的学生必须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陈永财表示。


重视国际化,与新加坡的国情有关。





陈永财称,新加坡是一个小国,没有国内航班,所有航班飞的都是国际航线。正因为发展空间受限,新加坡必须面向全球吸引人才,争取到最优秀的学生,让他们留在新加坡工作


这就使得新加坡的教育机构,必须足够国际化、足够优秀。值得关注的是,在多年来奋起直追国际知名高校的过程中,国大已迎头赶上。


在全球大学排名中,既有高校排名,又有学科排名。


对于前者,有三个指标: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位居第八名。在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亚洲大学排名中,国大位居亚洲第三。尤为重要的是第三个——就业能力排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全球大学就业力排名中,国大位居第九


陈永财称:“我希望‘国大’培养的学生,不但是在新加坡,还要走出去,到全球最顶尖的公司工作。能够受到国际企业认可,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让人欣慰的是,在这个榜单上,国大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能够跻身全球前十。”








至于后者,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大有19个学科位居前十,38个学科位居前二十。





让学生体验失败

使其获得重要经验




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导向是教学生如何取得成功。一旦失败,学生就会被人忽视,得不到帮助。这导致学生们为了表现优异,考试成绩争取“A”,普遍面临着较大压力。





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陈永财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让学生体验到失败,也是他们人生中难得的经验。这也成为“国大海外学院(NUS Overseas Colleges,简称:NOC)”问世的初衷。


相较于其它高校的海外合作侧重于学术交流,国大独树一帜,推出了更注重学生“双创”教育的NOC。这是一门结合海外初创企业的实习机会,与海外著名伙伴大学合作的创业课程。


国大管理团队认为,NOC可以让国大学生能有机会在初创企业齐集的生气蓬勃的环境里,汲取到宝贵的实战创业经验


第一所海外学院在美国硅谷成立,而硅谷则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缩影。2002年,第一批14名NOC学生抵达硅谷。陈永财回忆道,21世纪初期,新加坡的创业风气并不盛行,国大就将学生送往硅谷,让他们在那里的初创企业中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在这期间,作为实习生的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与业务,从而迅速成长。


更为重要的是,初创企业成功的概率不高,可能只有1%才会脱颖而出。而实习生即便所在初创企业倒闭,也不会因此失业,反倒是能够从失败的案例中学到很多宝贵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很多事情并不能在课堂上习得,比如失败。所以只有当他们亲眼见证失败的整个过程后,才能获得人生的重要体验。”陈永财说。








由于学生收获颇丰,这给予了校方积极的正向反馈。所以NOC开始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国大的旗舰计划。目前,国大已在全球建立20多个海外学院,北美、欧洲、中东、东北亚、东南亚均有分布。


同时,经过20多年的发展,NOC校友人数超过4000人,成立初创企业1000多家,筹资规模超过35亿新元,创造了8700个工作机会。在这些初创企业中,还涌现了两家独角兽公司。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并非所有初创企业都只追求商业利益。


陈永财表示,我们不只是给来到国大学习的学生们传授技能,帮助他们提升能力,从而取得经济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希望他们能够回馈社会





培养接班人

成为“黄埔军校”




一直以来,国大都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





针对学生们在讲座中提到的这一问题,陈永财回应道,主要是人才,国大必须要有优秀的学生、教员、行政工作者,特别是在争取优秀教员方面,高校往往会面临与私企的激烈竞争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快速崛起,进而用高薪吸引全球优秀的高科技人才。他说,尽管国大也能为教员提供与美国高校同行相媲美的报酬,但终究无法跟私企相抗衡。


同时,高校还缺乏一定的资源。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数据的获取尤为重要,但全球也只有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巨头才拥有相当体量的大数据资源,进而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既然人才重要,那么,国大又是如何遴选人才、选拔领导呢?


陈永财称,国大招聘教员时,因为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并未发表太多论文,管理者有必要深入了解他们,恰当评估他们的研究领域是否具有创新性,研究理念是否开放活跃


其次,国大仿效美国大学的教育体制,也采取“非升即走(Up or Out)”的考核标准,即给予青年教师“6+1”年的科研周期,如果表现优异,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即可升为副教授。否则,就会被辞退。通常来说,留下来的比例,只有40%。


至于领导的选拔,他提到,国大采取接班人计划。由院系领导特地挑选出一批具有一定潜能的教员,为其分配工作,观察其是否胜任。如果表现良好的话,就会提拔他们为助理院长、副院长,进行稳步培养。




尽管国大正在有序培养接班人,但作为新加坡排名第一的大学,国大正在成为一所向国内乃至国际输出管理者的“黄埔军校”








陈永财举例道,2023年,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因为他手下的四位副校长,一下子少了两位。其中一位履新南洋理工大学(NTU)校长,另一位履新香港城市大学(CityU)校长。


同时,在新加坡国内,6所公立大学的校长,均来自国大。而这6所大学的教务长,除了新加坡管理大学(SMU)以外,其余也都有国大工作背景。


“可以说,国大的接班人培养计划运行良好。只不过对国大来说,可能有些吃亏。”陈永财笑着说道。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谈到高等教育,无法忽视北大钱理群教授所提出的一个反思——“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针对这一观点,陈永财坦言,自己并没有具体解决方案。但其认为,这不仅是教育体系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因素。


作为国大舵手,他表示,希望校方通过体验式项目,让学生们了解到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弱势团体,并非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幸运,从而让他们更加包容,并运用在学校所习得的技能回馈社会


比如,鼓励学生到初创企业实习,拓展视野。实际上,国大的很多初创企业是社会企业,着重帮助相关弱势群体。


再比如,国大要求学生将参与社区的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让他们花费60-80个小时服务弱势群体,以此来回馈社会。这些社群不局限于新加坡,学生们可以选择东南亚,或其它发展中国家。


与此同时,国大也要学着改变家长。因为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才真正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父母的理念、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关注弱势群体,体现国大担当,还体现在对失业中年人、老年人的重视。


谈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陈永财表示,国大并不担心毕业生就业问题。因为除了新加坡政府强调高校与产业的密切结合,国大更是非常重视在教学中接轨相关产业具体需求。比如,国大不但在全球开办NOC,还聘请业界导师担任高校实践型教员,为在校生提供产业经验,以及不同的观察、研究视角。








由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日新月异,在未来,大量基础性工作岗位将会被取代,可能带来大量失业。


陈永财特别关注中年人失业。他举例道:假设一位机械工程专业的国大学生,24岁毕业,在一家公司工作20年,到了44岁之际,公司顺应整个行业自动化的趋势选择裁去老员工,聘请刚毕业的掌握自动化知识的新员工。而44岁的劳动力,上有老下有下,离正式退休还有20年时间,一旦失业,可能就无法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如何让这些步入中年,可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更新过知识体系的群体,重新学习新技能,从而在接下来直至退休之前的这20年时间还能够找到就业机会,正是公共部门管理者所需要去做的事情。


“整个社会包括国大在内,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尽管有一些项目可能会帮助到他们,但我们无法帮助到每一个失业的人。”陈永财说。


作为发达国家,新加坡还面临一个现实国情,那就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65岁及以上公民占比”这个指标十年间增加了7.4%,从2013年的11.7%,增长到2023年的19.1%,并预计会在2030年达到25%。


顺应这一趋势,为应对超老龄化社会的劳动力短缺,以及保障老年人的退休储蓄,新加坡实施了“延长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上限”的国策——在2030年前,分阶段将原有的62岁法定退休年龄调高到65岁,并将67岁重雇年龄上限提高到70岁。








围绕这一国策,国大也在行动。


陈永财称,国大与相关部门在2021年推出了“女皇镇保健区(Health District @ Queenstown)试验计划”,支持新加坡人发展能力,在社区提供微型就业机会,让老龄退休人士维持生产力,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文字: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MPAM2023

学员 邵海鹏

图片: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MPAM项目办

编辑: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MPAM项目办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