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守护,木槿天使们,温柔而坚持。这里是兰州大学护理学院木槿FM。这一周是本学期第九周。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牛犇的故事。
流浪进电影的苦儿,依然在跋涉的老戏骨,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人们忽略他的名字,但记住了镜头下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灯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
他,是电影界的老前辈,也是银幕上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小个子”。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塑造了无数深入人心的小人物形象,成为了观众心中的不老传奇。如今,即使已经步入83岁的高龄,他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崭新的姿态走入人们的视野,他就是——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
牛犇,原名张学景,1935年9月出生于天津市,国家一级演员,曾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获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2023年,年近九旬的牛犇参与演出的四部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70多年来,他精心刻画了200多个经典银幕形象,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他都会全力以赴。为了演好角色,他常常在生活中潜心学习各种技能,从不给别人添麻烦,没有助理,不用替身,受伤后打上麻药也要完成角色,“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来”。在作品中,他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见证了新时代的开启。牛犇劝告年轻人,爱电影的鲜花和掌声,也要为电影付出。
牛犇先生坚信“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他深入生活,观察人间百态,汲取创作灵感;他研读剧本,剖析角色内心,精准把握情感脉络;他反复排练,磨砺演技,力求每一次表演都精准到位。他的表演,既有力度,又有深度,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凝聚着他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与对表演艺术的挚爱。牛犇先生,是敬业与专业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学习上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
回顾牛犇的艺术生涯。他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只要是有需要,哪怕是一两个镜头,他“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例如,电影《邹碧华》中,牛犇饰演一名信访群众,虽然只有两场戏,但他却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令观众为之动容。这种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精湛表演,正是他多年艺术积累的真实写照。
“带着‘泥土的芳香’,牛犇老师是真正接地气的老艺术家。“佟瑞欣感慨,这就是人民艺术家的情怀与本真。“坚持为人民创作,坚持表现真善美,坚持塑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是牛犇老师得到观众认可的根与本。“牛犇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不忘初心,成为了电影界的一面旗帜。无论是面对复杂的角色塑造,还是短暂的镜头呈现,他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造诣。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他成为了观众心中不可替代的“小个子”。
【END】
微信公众号 | lzuhuli
文字 | 但彦熙
音频 | 但彦熙
执行编辑 | 肖逍
责任编辑 | 向佳瑶 王雨欣
审核 | 张舒瑜
主编 | 苏美文
德艺双星 璀璨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