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强大的大漂亮国,为什么扑不灭洛杉矶的一场山火?

时事   2025-01-17 06:06   山东  



洛杉矶大火,这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不仅烧毁了无数家园,更将美国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问题暴露在世人面前。在大火熊熊燃烧之际,洛杉矶市长巴斯和加州州长纽森的表现,无疑成为了人们质问的焦点。


面对记者和民众的质问,巴斯和纽森的表现可谓截然不同。纽森结结巴巴地表示他正在与总统通话,却遭遇信号问题,这种支支吾吾的态度,显然无法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而巴斯则更加沉默,面对镜头一言不发,仿佛一个挨了家长骂却不敢还嘴的小朋友。这种沉默,无疑更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和质疑。


五天后,当大火因为强风而愈演愈烈,过火面积达到惊人的160平方公里,造成了高达500亿美元的损失时,巴斯终于站了出来。然而,她的态度却让人更加失望。她双手插兜,笑语盈盈,仿佛在谈论一件喜庆的事情,完全无视了灾难的严重性和民众的苦难。


与此同时,这场大火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救灾系统的深刻反思。美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国家,在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时,却显得如此力不从心。这不禁让人不禁想问,美国的救灾系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也发生了一场灾害——西藏日喀则发生了6.8级地震。然而,与中国政府的迅速反应相比,美国的救灾速度却显得慢了不止一拍。地震发生后,西藏消防、森林消防等救援力量迅速赶到现场,运20飞机也紧急运送指挥所赶赴震区。到晚上,灾区安置点的帐篷已经点亮,电力供应也逐步恢复。中国政府的这种迅速反应和高效救援,无疑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安慰和信心。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美两国的救灾能力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事实上,中美两国的治理逻辑和路径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些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在应对灾害时的表现。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国家,其政府职能相对有限,更加注重市场调节和个人自由。这种治理模式下,美国政府在灾害应对方面的投入和干预相对较少,更多地依赖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救。然而,这种模式在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在大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政府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才能有效地进行救援。


相比之下,中国则是一个典型的“大政府”国家,其政府职能更加全面和强大,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种治理模式下,中国政府在灾害应对方面的投入和干预相对较多,能够迅速调动各种资源进行救援。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加强灾害预警和预防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这种中美治理逻辑的不同,其实源于两国不同的历史发展路径和社会制度。美国起源于欧洲人的殖民地,其形成和发展更多的是基于市场和个人的自由选择。而中国则是原住民国家,其形成和发展更多的是基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这种不同的起点,决定了两国在治理路径和模式上的不同选择。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美国的小政府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带来过巨大的好处。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政府相对不干预经济和社会事务,使得各种公司能够自由地创业和融资。这种自由的市场环境,为美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无数像微软、苹果、meta这样的科技巨头,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的顶尖企业。


同时,美国的小政府模式也鼓励了冒险和创新。在美国,政府对于各种创新和冒险行为相对宽容,不会过多地进行干预和限制。这种宽容的环境,为美国的创新者和冒险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得他们能够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创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美国的小政府模式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在面对大规模自然灾害时,政府的应对能力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有效地进行救援。同时,小政府模式下,各种社会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


而中国的大政府模式则在这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中国政府在灾害应对方面的投入和干预相对较多,能够迅速调动各种资源进行救援。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加强灾害预警和预防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此外,中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回到洛杉矶大火的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这场大火背后所暴露出的社会治理问题,与美国的小政府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美国,政府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相对有限,更多地依赖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救。然而,在面对大规模自然灾害时,这种自救往往难以奏效,需要政府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才能有效地进行救援。


同时,美国小政府模式下的社会制度和治理逻辑,也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如洛杉矶大火背后的无家可归人群问题、水资源被私人集团垄断问题等,都是美国小政府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也影响了政府的应对能力和救灾效果。


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
有些人认为,历史是沾满了尘埃的过去,是距离当下相当遥远的存在。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而之后,这些现在发生的历史将对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笔者想将当下发生的一切以一个当事者的身份记录下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