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某个角落,一位旅人偶然目睹了一幕奇特的景象:一头庞大的大象,竟被一根细绳轻轻拴在一根小竹竿上。大象没有丝毫挣扎,而是乖乖地站在原地,仿佛那只细绳拥有无尽的力量,将其牢牢束缚。
当大象长大,力气足以轻易挣脱束缚时,它们却因为曾经的认知而选择了不尝试。这种“无法逃脱”的思想钢印,如同无形的枷锁,将它们牢牢地拴在了原地。
这幕景象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人性的复杂与认知的局限。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认知框架和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如同大象心中的思想钢印,有时会成为我们前进的束缚。
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我不禁想到,某些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之所以其中一部分人在面对西方时始终无法挺直腰杆,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年幼和青少年时曾饱受饥饿之苦,成年后又亲眼目睹了美国实力的强大,这种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反观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的人,他们既见识过欧美的兴盛,也经历过欧美的衰落,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这些战争最终都没能取得胜利,甚至还使用了生化武器。同时,他们也经历过解放前那种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生活,以及如今顿顿有肉、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因此,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多数人在评价中国和欧美时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并且始终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祖国这一边。
至于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尽管他们也曾目睹过美国如日中天的景象,但这种印象并不深刻,甚至许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在看到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如今甚至连胡塞武装都不敢对抗时,对美国的崇拜之情已然破碎不堪。
出生于21世纪00年代和10年代的年轻人,他们自出生起就没有亲眼目睹过美国的强大,他们所看到的只有美国在国际社会上颜面尽失,连一个小小的胡塞武装都不敢招惹。
唯独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出生后的大部分时间里,看到的都是美国在世界上的独领风骚。
他们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的中国生活条件艰苦,从他们懂事起,就看到了美国的强大。随后又见证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下,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许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在成年后,看到的依然是美国不可一世的景象,而中国当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混乱时期。长达三四十年,甚至四五十年的经历,使得部分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形成了一种对美国的特殊情感,认为美国永远都是强大的,而中国人则永远不如美国人。
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部分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对美国产生了浓厚的情感滤镜,导致他们无法客观地看待中国和欧美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眼中,美国的立场就是他们的立场。
另一方面,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在职场上的时代背景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1980年至2010年期间,正值美国帮助中国发展经济的时期,许多工作岗位都需要亲美人士来推动并加强中美之间的合作。即便有些人本身并不是亲美人士,但由于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考虑,也不得不采取亲美的立场。
此外,在那个时代,人们从小阅读《意林》、《读者》和《故事会》等杂志长大,整个社会环境都在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因此,在那个时期,许多人在说话时都会带上几句西方的言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崛起,美国的相对衰落,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是,对于一些60后、70后来说,他们心中的思想钢印却难以改变。他们依然固执地认为美国是那个不可一世的世界霸主,而无法接受美国正在衰落的事实。
这种认知上的局限,不仅会影响他们对世界的判断,还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面对现实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无助,因为他们心中的思想钢印与现实世界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但是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他们都不会否定自己固有的观念,这些我小时候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怎么会是错的呢?你们生产的那些六代机、无人机、高铁、电动车、5G……,和洋大人生产的产品比比,都是垃圾!都是垃圾!
和有思想钢印的人其实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如同那个“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人一样,他的眼里只有那片叶子。你和他讲世界上还有比那片叶子更瑰丽壮观的东西,他是看不到,也不想听的。正如那头被细链子拴住的大象一样,心早已经死了……
哀莫大于心死,虽然那头被细绳拴住的大象值得怜悯,但如果它能够挣脱心中的思想钢印,勇敢地尝试,那么它一定能恢复自由,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但放眼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象有几头呢?
同样地,也请诸君明察,自己是不是那头被思想钢印困住的大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