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全球市场都很关心一个问题:中美贸易战会不会在特朗普的新任期里变得更激烈?
特朗普号称“关税侠”,他在竞选时就威胁说,要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还打算再增加10个百分点,并且对墨西哥和加拿大也要征收25%的关税。这些话让很多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很担心。
但实际情况真的像特朗普想的那么简单吗?著名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中国在贸易战中也有“王牌”。
六年前那场贸易战告诉我们,中美经济是相互依赖的。罗奇指出了三个依赖点:一是美国消费者需要中国的性价比高的产品来维持生活;二是美国需要中国的盈余来支撑它的赤字开支;三是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有一张“金融王牌”——中国持有很多美国国债,可以选择减少或者卖掉这些国债。如果中国真的这么做,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受到很大冲击。实际上,中国已经在慢慢减少持有的美国国债,这让美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其他国家来买国债。
从数据来看,贸易战并没有像特朗普预期的那样。美国的商品贸易赤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从2018年的8790亿美元增加到了1.06万亿美元。罗奇认为,美国贸易赤字的原因主要是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和储蓄率低,而不是中国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贸易战反而促使中国加快经济转型,更重视国内市场,积极寻找其他出口途径。这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如果贸易战升级,中国已经准备好应对。如拜登政府限制半导体出口后,中国马上限制了镓、锗等关键原材料的出口,这会对美国的半导体、卫星、光纤等重要产业产生影响。这为特朗普的下一步行动,带来了教训。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对抗则会两败俱伤。如果特朗普真的要用美国市场来打压中国,最后可能会两败俱伤。美国决策者应该想想怎么和中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才是真正对美国有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