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资,我们无法复制

文摘   财经   2024-09-10 20:01   广东  

我们讲了四种人群适合的投资方式各有不同。那么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这种区别会给我们更直观的感受。

大多数普通人为什么喜欢做短线?巴菲特为什么会选择价值投资?其实这都是由他们自身的条件和需求所决定的。

一个普通年轻人的投资生涯

假设一个年轻人26岁,刚刚研究生毕业,打算做一个职业投资人,将投资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他通过自己的储蓄、朋友亲戚的支持凑到了20万资金。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这笔钱还是算比较可观了。

得到这笔钱之后,他会如何做投资呢?

假如他做长期价值投资,根据A股的历史表现来看,长期投资下来,收益最高的一批股票平均年化收益大约也就是30%,例如伊利股份、格力电器、贵州茅台等优质股。

如果是从A股所有优质股票的整体水平来看,平均年化收益大约是10%。如果这个年轻人做得很好,年化收益率达到20%,那么他用这20万的资金一年可以赚到4万块。

对于这样的收益,你认为他会觉得满意吗?也许随便找一份工作,他的工资收入都是这个收益的两倍以上了。

因此,他此时大概率不会选择长线价值投资,而是会想着追求更高的收益,那么操作方式就一定要改为短线交易才能实现。

想象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想要通过短线交易赚取高收益,难度势必是更高的。

首先,在频繁的短线交易中,他很难赚到股市长期增长的价值;其次,短线交易需要付出的交易成本更高,包括频繁买进卖出的手续费、买卖时的交易价差。

再次假设这个年轻人很有天赋,短线交易做得非常好,资金量一直在增长。那么随着资金量的增长,他此时又面临新的问题了。20万、200万、2000万、2个亿……不同资金量适用的操作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20万资金量采用的操作方法,到了200万资金量时就要升级,200万资金量到2000万资金量也要升级,2000万资金量到2亿资金量也要升级。每一次升级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次升级都是一次自我革命。

在每一次升级的过程中,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狠心去执行也非常关键。当你通过不断摸索实践,确定了一个可以稳定获利的方法之后,为了做更大的资金,你是否愿意主动放弃原来的方法,换成另一个不确定的方法呢?这是一个问题。

从20万资金量到2亿资金量,这中间需要更换三次投资方法,是否每一关都能顺利通过呢?这又是一个问题。

这个过程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方式

我们再来看看巴菲特在26岁时选择的投资方式又是哪一种。

在投资圈内,股神巴菲特是众多投资者的偶像,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巴菲特师承当时投资界最牛的投资大师——格雷厄姆。

巴菲特从小就做过很多生意,这说明他从小就培养建立起了生意的思维,而我们大多数人被灌输的思想则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当然,这些条件是家庭和社会的土壤所带来的,任何人都无法控制。

1956年,26岁的巴菲特开始正式募集资金做投资。据一些资料记载,当时他募集到的资金量是10.5万美元。当时的10.5万美元,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

从1956年到现在,中间大概是65年的时间。如果按照7%的GDP增长率折算下来,当时的10.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850万美元左右。如果按照6.5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相当于大约5500万人民币(10.5万美元×1.0765×汇率6.5 ≈ 5500万人民币)。

跟上一个案例中那个26岁的年轻人相比,巴菲特的资金量明显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26岁,拿着5500万来做投资,你会如何做?

如果收益达到20%,就是1100万,这个数额可是有些人一辈子打工都赚不到的。万一出现亏损,心理压力也是极大的,所以自然会更谨慎地看待投资风险。

虽然在投资中一般需要用百分比来计算收益和亏损,但是当这个数字的绝对值足够大时,同样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我想这个资金量无论是由谁来投资,肯定都是不会炒短线的,因为短线交易也无法容纳这么多资金的进出,所以基本都会选择做长期价值投资。

而且在投资时,也不会轻易出手,而是会耐心调研,寻找确定更强、把握更大的机会。

应该有很多人也都听说过,巴菲特刚开始投资的时候是采用了捡烟屁股理论。

为什么最初他会采用这个理论呢?因为对于年轻时的巴菲特来说,投资经验还不够丰富,这个理论最容易理解,也是最确定的。

同样是26岁的人,普通年轻人和巴菲特的起步门槛完全不一样,需要走的路径也就不同。巴菲特起步的投资方式,就是普通人终极的投资方式。他的起点,也让他有更大的概率能够成为投资大师。

在这个世界上,有巴菲特这种投资能力的人可能有很多,但是想要达到他这种成就的估计就不太可能了。

除了能力好,巴菲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底子也好。

底子好,主要就好在三个方面:

一是他的身世,本身就已经是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了。因为出身好,所以他很早就能够募集到这么多资金。同样是20%的收益率,100万的收益只有20万,1个亿的收益有2000万,这差距有多大;

二是他的长寿,能活到这么大年龄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你看巴菲特现在都90多岁了,他有大部分的钱都是在60岁以后才赚到的。一个人如果只活到70岁,那他怎么赶得上巴菲特的成就?

第三,巴菲特出生于二战后期的美国,恰逢美国成为全球霸主,在最近的一百年里是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美国的国运是巴菲特投资成功的基础。

正如巴菲特所说的,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抽中了“卵巢彩票”,你的父母把你生在什么样的国家和时代,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和可能性。

所以跟巴菲特比成就,太难了。如果只论投资能力,应该有很多人还是能达到的。

从普通年轻人和年轻时的巴菲特这两个案例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背景、条件的不同使得他们的投资目标完全不同,适合的投资方式也不一样。

即使你拥有巴菲特的投资能力,但如果缺少了巴菲特的条件,那也很难像巴菲特那样做投资,也很难达到他的投资成就。

投资为什么不能“抄作业”?

在日常投资中,很多投资者在市场上听到的声音往往都是来自一些知名人士,也有不少人会在他们的影响下进行投资。

比如有很多人投资时都喜欢“抄作业”,直接跟着大V买股票,觉得只要大V赚钱了,自己也能赚钱,但实际投资和想象的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们都知道投资赚钱是比较难的,如果“抄作业”就能赚钱,那岂不是大多数人都可以赚钱了?指望抄作业赚钱这件事本身就不合理。

你能理解他的投资逻辑吗?你知道他的仓位配置吗?你知道这笔投资为什么能做吗?你知道继续下跌要如何应对吗?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那肯定是很难赚到钱的。

实际上,知名人士的投资方式对你来说未必合适。每个人的资金量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知识面不一样、擅长的点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每个人能坚持做好的投资方法会有很多差别。有一定的知名度就意味着他们在投资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建树,投资金额往往也是相对较大的。

从前面普通年轻人和巴菲特的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小资金量和大资金量适合的投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20万、200万、2000万、2亿、20亿这五个不同的资金量下,适用的投资方式各不相同。管理100亿资金的基金经理所用的投资方式就很难适用于投资金额10万元的投资者。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大多数人都是资金量比较小的中小散户,应该选择的投资方式自然与这些在市场上发声的人完全不同。即使他们说的都对,那也只能代表他们所说的投资方式只是适合市场上某一部分人而已。

他们的投资方式与多数普通投资者都不匹配,所以你不应该按照他的方式去做,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

即便资金量一样,其他条件不同,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仍然会有很大的差异。举一个例子,假如你现在有100万,打算做个职业股民,以投资为生。你的同学也有100万,同样也计划做职业股民,靠投资赚钱。

但他的条件和你不同,他还有一栋楼可以收租,租金足够应付自己的生活开支。而你没有其他的收入,每个月都需要从投资的资金中提取生活所需的费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两个人会选择的投资方式很可能会完全不同。

假如同样选择做长期投资,由于你需要解决日常的生计问题,所以不得不考虑资金的回撤情况。当投资标的长时间出现较大的亏损时,可能你未必能够熬到最后,即使这个投资标的最后确实涨得很好。

而你的同学却可以,他每个月的生活开销都有着落,没有太多的负担,在投资时内心也会更加从容淡定。

人在社会中生存,最重要的应该是看清楚自己的能力、位置、处境,做你自己认为合理、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在没做之前先考虑别人的看法。

做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应该发现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你和市场最合适的点去做交易,而不是人云亦云、人否亦否。

我们不需要和其他人比较,要记住:你就是你,多看看自己,明确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从自身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当然,除了要从自己出发,你还得了解市场的特点并适应它。一定要知道,我们面对的这个市场是亿万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场所,市场有自己的特性,它不会因为你的意志而发生变化。

要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它的特点,然后把自己的行为调整到适合它的特点,才能从中获利。

它永远都不会为你而变,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为它而变。

岩松观点
基金管理人,专研投资20年,管理基金12年,著《规律与人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