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老地名故事】三棵榆树

文摘   2024-08-09 16:02   吉林  

老地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承载着城市发展变迁的印记。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地名逐渐消失,蜕变为记录着历史文化的独特符号。

通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这片土地上的许多历史烟云和传奇故事都浸润在一个个鲜活的地名里。

那些熟悉的通化老地名,有的一直在沿用,有的正逐渐被遗忘、被替代。我们将一路追寻,努力寻找、挖掘、保护这些老地名的文化内涵,守望老地名里的家园情思,让通化老地名生生不息演绎出城市发展的美好画卷。  

“通化老地名故事”专栏,将和您一起重拾这座城市的记忆。


三棵榆树镇位于通化县西北部,驻地三棵榆树村。三棵榆树名称由境内三棵百年古榆树而得名。关于地名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早年,三棵榆树村东南河沿有三棵碾盘粗的大榆树,每棵直径都在1.5米以上,并排生长,枝繁叶茂,百余里罕见,故得名三棵榆树。  

古榆树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多年前,在三棵榆树区域共有三棵三人合抱的古榆树,分布在三个不同位置,成三角形方位。第一棵在三棵榆树村高丽城子东,第二棵在现三棵榆树镇政府大楼东,第三棵在三棵榆树镇欢喜岭村一组。

三人合抱古榆树

以上两种说法中提到的三棵古榆树都已在多年前枯死或被洪水冲走。现在镇政府办公大楼东桥头的三棵榆树是夏奉齐、夏奉俞家族祖坟原地的树,祖坟起走后留下三棵榆树。后来,有一棵枯死,现在还有两棵。2011年,三棵榆树镇政府在镇东桥头栽了三棵碗口粗的榆树,以延续三棵榆树这个地标。  

三棵榆树地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汉武帝时期曾是从辽东通往高句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障塞长城的重要段落。唐朝后期是渤海国西部重要边地,筑有通往松花江平原的古代驿路。明朝中后期为建州女真东部建州卫的聚居地,是清皇故里的东部领地。清光绪末年,欢喜岭区域成为勇抗俄寇的战场。这里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游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是四保临江战役的主要战斗区域。抗日英雄空军战神高志航从这里走出。  

三棵榆树区域有多处西汉长城遗址遗迹。  

三棵榆树南台古城遗址


关于西汉长城,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有战国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三代相继在辽东地区修筑过障塞长城。《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史记·朝鲜列传》记载:“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初并天下……地东至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蒙恬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汉书·赵充国传》载:“自敦煌至辽东一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有吏卒数千人”等。  

在三棵榆树区域,通过大量田野考古调查与古代文献典籍考证,专家确认的西汉障塞长城遗迹有:  

沿江狍圈沟烽墩:位于三棵榆树镇沿江村南临江阶地,西隔富尔江与辽宁省新宾县旺清门镇孤脚山秦汉烽台相望,距离约4公里。  

三棵榆树南台障城:位于三棵榆树镇政府南约500米处临河平地高台上。东北方向2.5公里与太平沟障堡相望。

太平沟门障城:位于三棵榆树镇太平沟门。 

三棵榆树太平沟门古城崔宇摄

依木树障城:位于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1985年5月县文物普查队发现。南距太平沟古城2.5公里。今依木树村二组张青家原为高丽城子,南院还有一棵百年枯死梨树,一直守望着千年古城。  

还有欢喜岭烽堠和岗山岭烽堠等,形成东西一线,穿越全镇通往浑江河谷。可以想象,当年,东边前哨发现敌情,白昼狼烟燃遍山谷,夜晚烽火点亮夜空,鼓角争鸣,战旗猎猎,好一派汉武雄风。 

古城址一景 

从辽宁省新宾县旺清门渡富尔江就进入了吉林省境内。自三棵榆树镇沿江村东行经下排村、三棵榆树村,再北转至依木树村,在岔路子东西各分出一个岔路,西为鞭杆沟,东为杨宝沟。溯依木树河继续北上,经新立村至增胜村上马道、下马道,再翻越文纪岭古道到四棚乡二棚村,直至柳河县山城镇古镇。  

三棵榆树村北面山叫后山,原名凤凰头山。因该山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主战场,后山也叫尖哨(在最高处站岗放哨),后改名孔大砬子山,海拔270米。  

远眺南台古城

南台子古城址是一处汉长城城障。位于三棵榆树村南台屯,也叫高丽城子。在三棵榆树村南1公里。城内采集遗物包括磨制石刀、石镞、陶网坠、铁器残块及其它陶器残片。陶器具有汉代中原陶器特征。城墙体土石混筑,与通化地区的山城筑造方式存在明显区别,而与辽东地区的汉代平原小城风格相似,且城内出土汉代中原特点的泥质灰陶器及绳纹陶片。南台关堡地处河流冲积带,四周视野开阔,向西最远可见辽宁境内新宾旺清门镇孤角山烽燧,向东可遥望岗山岭。其位置正处于永陵南古城和赤柏松关堡之间,便于管理东西两侧烽燧,同时也作为兵士补给、轮休的固定营所。

三棵榆树南台古城址再现景点

后山根屯位于三棵榆树村西1公里山根下。这里埋葬着民族英雄高志航的祖坟,为其父母及高志航第一任夫人邵文珍坟墓。  

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县后,三棵榆树境内有从教、修教、明教和文教4个保。清宣统二年(1910年),撤保改乡后,为敏树乡。民国十二年(1923年)设区,为六区,设有三棵榆树、鞭杆沟、甸心子3个警察分驻所。沦陷初期沿用旧制,1939年实行村屯制,为三棵榆树村,设有警察第六署。  

1949年解放后,属英额布区。1956年,设三棵榆树乡,仍归英额布区管辖。1959年,成立三棵榆树人民公社。1980年春,三棵榆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公社管委会。1983年4月,人民公社制改革,在三棵榆树开始建乡试点。8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1993年9月30日,撤销三棵榆树乡,设立三棵榆树镇。  

记者崔玉兰闵楠  

图片摄影除署名外梁克弋摄


投稿邮箱:thnews796@163.com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李育莹


通化通
通化日报 - 通化市委机关报,地区新闻风向标!每日呈报通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宣传综合资讯。“自有日报,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