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发,1963年4月出生。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吉林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理事、高句丽剪纸文化艺术协会会长,吉林省满族剪纸研究会会员。
各地举办的展会李艺发携刻纸作品参加
巍巍大禹山下,汤汤鸭绿江边,坐落着美丽古城集安。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这里曾是古高句丽兴盛之地,这里还是抗联一路军主要活动地、“四保临江”主战场、抗美援朝第一渡。被誉为“墨色精灵的舞蹈”的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安刻纸”,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绽放出一朵剪纸艺术的瑰丽之花。
谈起发扬光大集安刻纸艺术,李艺发的言谈间全是对这项技艺的热爱和不懈追求。
1963年出生的李艺发从小就酷爱中国民间剪纸与刻纸艺术,至今钻研刻纸艺术已40多年。
他的姥姥单秀兰于光绪24年(1898年)生在剪纸艺术盛行的胶东沿海城市乳山,练得一手剪纸绝活。后来随父母闯关东来到吉林鸭绿江边的临江县苇沙河生活,也把胶东沿海地区民间流行的剪纸技艺带到这里。
后来,单秀兰把这一独特的刻纸技法传给了李艺发的母亲宋桂珍。宋桂珍在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尝试着改进刻纸刀具。用裁纸刀、锯条刀尝试刻纸,同时发现,一次刻纸要比一次剪纸成品量高出10倍。1963年,李艺发出生后,年龄稍长即跟随母亲、姥姥学剪纸、学刻纸,逐渐爱上了这一行。十五六岁时,他已经学得“集安刻纸”艺术精髓,作品有模有样,走向了民间和市场。
刀法独特,技艺娴熟
中国剪纸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五幅团花,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刻纸源于剪纸,又不同于剪纸。二者同属“镂纸”艺术,都要求画面线条“线线相连”。所不同的是,剪纸用剪刀剪,多用“阳刻法”;刻纸用刻刀“刻”,多用“阴刻法”。比较而言,剪纸作品多粗放简约,而刻纸“以刻代剪”精细巧密,线条更明快丰富,构图疏密有致,俊秀优美。剪纸幅面不大,常用于宗教活动、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刻纸多用于工艺美术等艺术创作和收藏,具有不可复制性。
李艺发独创了集安刻纸“五步刀法”,分别为“快刀法”“颤刀法”“花刀法”“刀笔法”“三指微刻法”。“五步刀法”以刀代笔,落刀爽利,遒劲有力,且疏密有致,精妙入微,构图明快丰富,线条带芒刺,古朴自然。既有中国书法的笔韵,又有中国画白描韵味,千刻不落,刀剪不断,刻出的图案具有质感和立体感。
李艺发还创造性地把刻纸艺术广泛应用到工艺美术创作中,同书画结合,提高了刻纸的艺术水准。“集安刻纸”作品不仅面向全国,还走向国外,受到收藏界的欢迎。
硕果累累,发扬光大
李艺发借鉴中国画的白描技法,刻意追求虚实、疏密关系的对比,用五步刀法先后创作出长卷《八十七神仙卷》《十八罗汉图》《十二花神》《红楼梦大观园》《十二金钗》《吉祥喜庆系列刻纸》《高句丽人文系列刻纸》《五百罗汉图》《高句丽二十八代王》《朝鲜族风情刻纸》及书法刻纸长卷《好太王碑》等多部刻纸大幅作品。尤其是长55米、宽0.6米的巨幅黑白长卷《五百罗汉图》更被艺界称为“墨色精灵的舞蹈”。
“集安刻纸”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艺术光彩。
投稿邮箱:thnews796@163.com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王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