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在中文中称为“流行性感冒”,由于其中带有“感冒”两个字,所以很多人以为它是普通感冒在流行,对流感掉以轻心,但其实,得了流感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表现是咳嗽伴呼吸困难、呼吸急速(>24次/分)、缺氧和发热(>3天)。肺炎类型包括:
流感发作3~5日后仍持续存在高热,以及有上述肺炎表现。通常很严重,进展可能很快,不积极干预会有生命危险,特别是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流感症状有所好转(包括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和咳脓痰。通常出现在流感数天后(7~14天),最常见,在重症流感中约占1/3,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往往危重。
参考上两者,可表现为症状逐步加重,也可表现为短暂好转后加重。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约占成人流感的12%,但流感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罕见。
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和癫痫患者,流感相关性脑病更常见于儿童,流感导致成人脑炎、脑血管意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总体上不常见。
重度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极度肌痛、无力、尿色加深)更常见于儿童。虽然肌痛是流感的突出特征,但真正的肌炎并不常见。
在最近几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暴发期间,既往健康的儿童和成人中出现了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多与继发感染有关。
包括肺炎(其他病毒、细菌、真菌)、菌血症、脑膜炎和曲霉菌病。对于发热超过3~5日、退热后再次发热,或病程3~5天后症状仍持续加重的流感患者,需要警惕。
从流感治疗来看,一般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气短、基础病加重等情形,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特别是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建议当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如被诊断为流感,及早用抗病毒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基础病的加重。
感冒三天以上,吃了家常抗感冒药物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
青壮年出现胸闷心慌气急、乏力尿少伴脸肿,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等。
饮食应当以易消化和营养充足的食物为主。保持房间通风消毒,多饮水。
可有效减轻流感的不适症状,缩短流感病程,减少出现重症流感的情况。
应用解热药物减少高热不适症状,应用止咳药物减轻咳嗽、咽痛不适,同时可适当应用镇痛药物缓解周身肌肉酸痛、头疼等不适。
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是无效的,仅在有明确细菌感染表现时才选择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情变化,如果症状越来越重,或者持续高烧不退等要及时就医。
快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吧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公众号未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青岛电视台内部版权,若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其它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综合整理央视新闻 科普中国
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