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浴室沉思:新的进化与旧的认知。

文摘   游戏   2023-05-15 01:42   北京  

INTRO.

最近频繁地在思考“未来”,耳朵里面总是响起五月天在《最好的一天》里面唱到的歌词:“未来说/最好那天/还没上演/你说/太难挑选/人生三万多天”,彼时还是 2016 年,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五月天出道近 20 年,刚刚发布自己的第九号专辑《自传》,转眼之间,现在已经成为未来。

时间进入五月,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也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和感悟,以下会是我很少(或者说下意识不愿意)写的个人经历和生活,有道听途说,有亲身经历,如果对故事免疫的话,现在就可以退出这篇文章了。

新尝试 -

五一假期期间,和 2021 年一起在朝阳公园面即过的几个朋友故地重游。同样大到足够绕晕人的朝阳公园,不同的是时间不是清明踏青时节,一起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甚至,有一位之前面即过的网友,因病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最后来的人有 5 个,我们一起聊了会天,玩了会桌游,听了会广场旁边唱的并不是很到位的歌,最后和姗姗来迟的另外一位小伙伴一起去吃了个饭,算是我最近为数不多的“户外活动”。

可能你会奇怪,这流水账和前面说的也没啥关系啊?

别急,关系马上就来了——前面提到的人生三万多天,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常识”,也就是,常人所不具备的知识,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于价格、价值、时间、空间,其实都是不敏感的,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生命长度这件事情。更多的我不做展开,这里单纯聊一下一个小伙伴提到的“你们对如何度过自己出生后的第 10000 天有什么看法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不知道 1/3 的人生刻度,可能也毫无感触,但一旦知道,那么就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日期有种超出“每年一次的生日”的期待感和仪式感,恰好,那位小伙伴就机缘巧合之下注意到了这一天正好是在3天后,并且在筹划做点什么。

我们几个人给他简单出谋划策了一下,而我提出的看法是:去做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尝试过的东西,以此让自己对这一天印象深刻来作为纪念。虽然不知道那位小伙伴最后有没有听取我的建议,但我想无论他如何度过那一天,应该都是开心的,毕竟,提前的准备和日后的提起就已经足够幸福。

而现在,是的,我们终于聊到了第一个话题——新尝试

那天之后,我重新翻找出来自己年初给自己写的一些小目标,也终于开始踏踏实实地想要完成它们——比如,学习速写素描方面的画画;再比如,遵循自己年初定下的“年度主题”——做减法;再再比如,一年只深入阅读 5 本值得一读的书;再再再比如,尽量不参与超过 8 个人的线下活动;再再再再比如,去 3 个值得一去的城市,体验不同城市的生活;再再再再再比如,认识 3 个值得一生相交的朋友(当然,这一点我很随缘)。

不得不说,新尝试的开始,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但作为一个“人形 AI ”,我又在飞速适应当中,因为,这里都是“我”如何做,我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这个范围之内,是我可以决定并且具有高度确定性的。

想明白这一点,我豁然开朗,并且很多事情都可以沉下心来,进入心流状态,比如,画画;比如,读书;比如,见人。

而很多新尝试的开始,其实,就是解决拖延症的 4 个字:想到就做重度拖延症可以再加一句,一次一件)

新视角 -

好的,我们接着说。

最近,我卸载了一个 APP, 原因是因为某个功能总是误触,让我无端进行了 N 次自己并不想进行的操作,加上那个 APP 的社区内容近来感觉有些不对劲,加之我自觉花费了太多闲暇时间在上面,一气之下,这个我每天都会打开的应用,暂时消失在了我的手机里

几天后的现在,我才惊觉:原来,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戒断的;同样,反之亦然,也没有什么习惯是不可建立的。


世界上当然存在着某种“真正赖以为生”的东西,比如食物、阳光、空气和水,一些成瘾性的物品也是一样,但,联想到我认识的一位在经历了巨额资产损失之后毅然成功戒烟的网友的遭遇,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我开始觉得:如果一个人真正想清楚自己的“目的”,那么就可以建立一个新的行为或者戒断一个旧的习惯。


而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对待很多事物、观点以及个人,我也有了不一样的新视角:举个例子,以往我对刘润、王川、吴晓波、罗振宇等这一类人的言论和观点都是不屑一顾的(这是我的个人态度,不影响他们优秀、自律、成功以及被很多朋友喜欢和作为学习榜样),但我现在,逐渐在学会以一个新视角去“理解”。


就像初中时期,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化选修课的时候,有一个单独的章节,叫“知人论世”,原来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出自《孟子·万章下》),读书之前看作者也是一样的道理


身处这样一个剧烈变化乃至激烈变革的时代,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角色、位置处于不同的生态之中,有些话、有些文字、有些影像,或主动选择,或被动接受,总会有人去做,偶然之中又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必然。


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所有人都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理性人”,因而会权衡利弊,评估得失;但现实中往往又是情绪和情感的“奴隶”(无贬义,类似动漫《冰海战记》中提到的‘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隶’)。所以,这很正常( It happens )


比如,让我有了新视角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完美主义”。作为一个非典型处女座(以及星座巴纳姆效应观点持有者),我并不具备处女座的大多数“特质”,但某方面而言,完美主义和“ xue 微”的强迫症确实存在。


具体表现是,写东西,要尽可能字数一致;聊东西,要尽量有一定的结构感;吃东西,要尽量保证搭配合理。


虽然“完成比完美重要”很多人已经听到耳朵起茧子了,但相信多数人还是很难完全摒除完美主义的念头和要求的影响,而后果就是,很多时候都想“做好万全准备,然后一击必中”,但现实是,一拖再拖,草草收场。


直到,我开始把完美主义看作是憋大招,并且想起了 N 年前思想品德课本上提到“不同消费观念的买房子的老年人”案例,两者相结合,我一下子破除了原有的固化视角——正如选择分期付款买房,还是攒够全款买房的不同观念一样,某种程度上来说,憋大招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等攒够钱才买房子”(这里不讨论复杂的现实情况,比如分期付款买到的是烂尾房,比如攒钱买房的人租房住也很滋润等等)。


所以,下次遇到“完美主义观念”作祟的时候,不妨对自己说一句:早买早享受,早种早结果。


新进化 -

(曾经无数人追逐的“机会”)

有一种观点是这样说的,人这一生有 7 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每 10 年一次,从 15 岁开始,到 75 岁结束。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人体细胞每隔 7 年则会更新一次,所以,每隔 7 年,我们其实变成了另外一个‘我’。”( 当然,这个观点后来被证伪了,事实上,人体的不同细胞有着不同的更新速度,短则几天,长则数年)后来,也有人提供了一个视角,也就是不仅将 7 年看作是人生的一部分,而是将每一个 7 年都看做“一整段人生”,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拥有 10 段乃至更多段“人生”。

对于第一个观点,刨除掉极端个例,我觉得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甚至要更少,大概只有 3 次——第一次,是“自我的真正觉醒”,也就是达到“认识你自己”的初期阶段;第二次,是“找到自由密码”,无论是财富自由(宽泛意义上的收入>支出的状态),还是精神自由(广泛视角下的各种自洽状态);第三次,则是“明确自己的目的”,类似于人生使命、人生目标和人生愿景,但又远远不止于这些,我一下找不到更加贴切的描述,但更接近解决自己给自己、而非别人强加于自己或者社会规训下的核心命题。(分别对应三大哲学元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对于第二个观点,我想结合那句听起来有点自我 CPU 的“如果你不认为一年(或几年)前的自己是白痴,那说明你毫无进步”来聊聊。

我总是觉得自己开窍太晚,虽然从小到大都有很多人夸过我聪明,包括但不限于在村里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能回答三年级答不上来的问题;因为读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小说和“闲书”,所以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或者知识;能够快速掌握别人说话的重点和意图等等(当然,我也知道,这些只是一些小聪明)。

我个人有意识的、真正意义上的“开窍”,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准备考研的阶段,在某一天的商务英语课堂上,老师讲他的,我在下面看我的考研资料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很神奇且玄虚的“开窍”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有了一种揭开面纱的清晰感知。

再就是那一年考试结束后,我拎着一行李箱的资料和书走在寒风刺骨的大街上的时候,感觉有种类似“心锁打开”的阻滞闭塞感顿时消散的感觉。那之后,我对信息、知识有了“质量认知”的觉知。

那之后,那种“茅塞顿开”的爆炸级顿悟就很少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积累太少,也或者是我想的太多,反而难以聚焦一点,力透纸背。至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开窍”,是否“觉知”,有点像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觉知态”——自己能够清晰感知到的不同。


(人的九窍:一窍不通可以是8/9,也可以是0/9)

但最近一段时间,或者说,在经历过一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为山,看水仍为水”的曲折后,我有了一种自己重新开始进化的觉知,而且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那种空中楼阁的“架子货”,而是真切实在的“囊中物”。

就像是之前和一位网友聊到“觉醒”这个话题时,我说的一样:

觉醒的感觉就像是,你一瞬间就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变化的感觉。虽然别人看不出来,但是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和之前的你不一样了,你的感官或者思维有种通透感。

多做超出自己极限的事情,不是生理极限(或者说不止是),是精神极限,或者完成一个很大的目标或完成一个执念已久的心愿,重要的不是成败,是完成,或者说,是度过了那一道线。

(PS:我是“灵感总在聊天交流时”的启发型人格,也就是,我很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各种各样的新奇话题,有的是满足我的好奇心,有的是为我带来信息增量,有的只是单纯打发时间,也有的是表达欲溢出,不一而足。所以很多时候聊天会激发我有一些不一样的表达,虽然,不太喜欢聊太久。)

所以,现在的我,对于已有的旧的认知,反而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进化,也就是,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很重要。如果我是为了记录、积累以及表达自己、影响他人,那么,就无须刻意追求什么,反而可以“从心所欲”。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上周六(2023年5月13日),我去参加了一个自由作者专栏的线下活动,主题是“与珍藏的宝贝连接,助力达成年度目标”,活动的最后,组织人不二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张用来记录自己年度目标的明信片,我挑了一张,因为很喜欢上面的字,感觉有种同时容纳极大与极小、宏大与细微、粗粝与细腻的共存感,所以,把这 4 个字送给我,也送给你,我的读者朋友:

山河浪漫。

预告:下一篇文章,会继续讲讲「 我 」,比如,被称为“人形 ChatGPT” 的我能做什么。

对了,以后会多写一些付费文章,感兴趣的欢迎阅读。

就这样。

END.



(扫码添加)

注:我的微信-wenser8,添加请备注“公众号读者+ID”,谢谢。

II· 转发即最高赞赏 ·II

我从来没见过,也不会去懂你,
我只是发出我自己独有的“频率”,
接收与否,选择权在你手里。


©️版权所有,禁止随意转载及盗用,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
支持朋友圈、社群、好友转发,谢谢!


温伯恩先生
一个热衷新奇体验的多面体骰子。 你能看到的每一面,都只是我的侧面。 陈述对世界的偏见,然后以其为利剑斩开执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