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理集团胡伟俊:2021年以来的双轨增长模式面临转型

文摘   2024-11-22 19:45   北京  
近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4上海苏河湾大会成功举办。麦格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在大会的闭门研讨会“政策东风起:中国重磅刺激措施的市场反应与持续影响”上作专题发言。
胡伟俊分析了中国经济双轨增长模式的现状及其可持续性的问题。双轨增长模式下,出口和制造业是经济中偏强的一轨,而消费和地产是疲弱的一轨。虽然GDP增速符合目标,但不同部门体感差别巨大。双轨模式亟待转型:内需疲软导致预期偏弱,通缩风险上升;而制造业和外需受产能过剩和地缘政治的影响,难以长期维持强势。短期需要出台更有力的逆周期政策,推动增长动力从外需向内需切换。长期则需进行财政体制转型,从而释放增长潜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求是



一、当前政策转向的原因
9月末开始的政策转向,原因在于双轨增长模式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020年底开始,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转型。这也是本世纪以来,增长模式的第三次较大的变化。第一次是2001年加入WTO后,增长转向外需驱动;第二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转为内需主导。第三次是2020年底,增长再次转向外需驱动。
从2020年开始,外需开始加速,同时制造业,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出现了新突破。出口和制造业的强势,为政策提供了紧缩房地产的窗口,“三条红线”等政策旋即出台,中国经济进入了强外需弱内需的“双轨模式”。
双轨模式下,弱内需压制了要素成本和汇率,为外需提供了更多动力。与此同时,中国的政策是以实际GDP增速为目标。虽然内外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外需的强劲表现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内需的疲软,因而降低了政策调整的必要性。这使得内外需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
目前来看,“双轨模式”面临的调整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9月底以来的政策转向,说明弱内需导致的地方财政困境、房地产调整以及就业等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程度。另一方面,出口和制造业虽然仍然有韧性,但未来也将面临产能过剩和地缘政治等多重挑战。
相比于2020年,今年制造业投资预计将从21万亿增长至31万亿,而房地产投资将从14万亿下降至11万亿,制造业投资的规模已将近房地产投资的3倍。过去几年制造业投资大幅上升,对冲了房地产的收缩,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领域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出口方面则面临美国新一轮的关税上升,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政策评估指标
评价政策对内需的影响,信贷脉冲是一个有用的指标。简单的说,是比较过去12个月的新增社融与未来12个月的新增社融。
从2008年到2019年,外需整体低迷,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内需驱动增长,期间经历了四次信用周期。在过去几年强外需弱内需的“双轨模式”下,信用周期随之消失。内需复苏,关键在于开启一个新的信用上行周期。
在过去12个月中,我国的新增社融大约是31万亿。启动一个新的信用周期,未来12个月的新增社融需要达到40万亿或更高,这就需要再出台更加有力的逆周期政策。


三、未来的政策方向
逆周期政策可能的方向包括消费、基建和地产。但现实中,消费和基建方面推出大规模政策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地产将是重点领域,收储和棚改则是主要抓手。
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目前的经济压力主要是由结构性原因导致的,所以逆周期政策的作用有限。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疫情前的美国,长期存在低通胀,低增长和低利率的“三低”。当时很多人也都认为这是结构性的问题,像前财长萨默斯就认为,人口变化和技术变革将使美国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但随着疫情期间强有力的刺激政策,美国经济就此摆脱了“三低”,也很少有人再提“长期停滞”一说了。
当然,不能永远依赖周期性政策来解决结构性问题。从长期来看,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释放新的增长动力,而最重要的就是财政体制的改革。
这是因为,自90年代以来的财政改革红利已逐渐耗尽,需要新一轮的改革来释放增长潜力。首先,财政收入的来源从生产和土地,逐渐转向财富和财产性收入。其次,财政支出从基础设施投资,向社会保障支出倾斜。第三,提高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央地关系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转型。例如,土地资源配置应更多基于人口流动,而非行政区划。最后,进一步放松户籍制度,加快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从而创造新的房地产和消费需求。
责任编辑:韩俊禹

推荐阅读

长按图片关注CWM50公众号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 2012 年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www.cwm50.cn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为关心中国经济、金融与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