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姗姗来迟,深秋的阳光与雾气交替,树梢变了颜色,冬天也不远了。微凉湿润的深秋,北京的好展览还不少。我们根据个人喜好,为大家梳理了"北京2024深秋看展指南",希望能为大家的文化生活增添一抹温暖的色彩。
睦野角落:天气渐凉,肥猫贴秋膘
13个房子
宋冬个展
2024.9.11 - 2024.12.1
松美术馆
这是宋冬迄今为止在北京举办的最大的美术馆个展,内容从1966年宋冬出生的人生故事开始,作品跨度长达30多年之久。
展览分成13个空间,其中有80%的新作品。作品件数不好统计,肯定不低于300件。例如,光是一个百货公司一般的“商店”,就有264个空格,等待被填充。
作品的媒介尤其丰富,除了我们惯常说的装置、行为、雕塑、影像、绘画、记录片、档案文献、物件、场景等等,还有许多我实在无法界定的属性,全是“动词”,少有“名词”
“13个房子”之一“客厅”展览现场
“13个房子”里,有室外园林改造的球场,有公共的客厅、80年代的集体宿舍、名为“友谊”的商店,也有糖果屋、游戏室、宋冬50多年人生的画卷,亦有明室、暗室、暗红色的博物馆陈列室,孤岛上的一棵松树,空地上的一块外星陨石。房子之间互为勾连、对照、镜像,也有些房子跳跃开来,从个人走向时代,从现实走向想象,从主题走向意识与感知。
它们暂定的名字是:天地间、客厅、执空、友谊、双魔方、金屋、是我不是我、糖果屋、暗室、天井、明室、博物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13个房子”之一“友谊”展览现场
13个房子,来源于松美术馆原有的13个空间。
最初这是一个客观的描述,直到宋冬为这些空间赋予全新的属性与状态,它原本的功能与含义,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3个房子”展览现场
无忌和禁忌、原创与赝品、自然和抄袭、复制和粘贴、挪用和借鉴、现实和反射、显现和覆盖、加一和减一、极繁和极简、是是和不是、天数和命理、多即是少和少即是多、模糊的清晰和清晰的模糊。
这些看似矛盾的短语词,恰恰是宋冬自90年代开始使用的“矛盾共同体”,亦是无界的思维方式。
“物”在这个展览中有三种维度:
物向内的结构,它的材料、属性,例如玻璃、金、木、镜面等等,散发出的感知,独一无二。
物向外的关系,这些物、现成品和人、时代,一切他者之间的关系,它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美学与道德、伦理与技术,意志与现实。
物自己,它超越前两种关系,便是超越人的认知。就像一块陨石、一片天空、无限自然,你所做的只是去描摹、复制。在人类出现之前,它们早已存在,它们从不取决于我们,它们的出现便是打破时间和人的维度。
“13个房子”之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展览现场
展览有13道门,13个看馆员,请了13个运动员,有一间和各种13有关的房子,我们用了很多个13,有必然,也有巧合。中国里的13代表着“变数”与“可能”,是吉,西方里的13代表着“不详”与“堕落”,有凶。13内外有别,状态不定。于是,13是选择,是天术,是一种不可知晓之力。
宋冬:1966年生于北京的胡同,作品多取材于日常,相信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90年代,在全球化背景中,展开对话性和开放性的思考。千禧年后总是以无界、实验的方式展开创作,作品具有思辩性、通俗化的特征,多使用举重若轻的东方式哲思,进行事件性艺术活动至今。
暖流
2024.10.26-2024.11.26
东艺六号
从伤痕美术开始,中国的画家逐渐从宏大叙事的现实主义美术传统中剥离出来,从关注“我们”开始转变为关注“我”,从伤痕美术艺术家群体到新生代的艺术家,“我”从一代人具体到艺术家现实生活的周围。
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高速发展,个人化的叙事更迭为了以“青春残酷”和“卡通一代”等为代表的艺术家。
那么在今天全球化和数字化生活的情境中,更为年轻的一代人如何讲述“我”的故事?
事实上具体的自我叙事和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艺术家的叙事和抒情比以往更具有公共性——至少绘画的讨论与传播都极为容易的发生在社交网络中。艺术家不再具体的讲述“我”的故事,而是再一次把自我叙事隐藏画面中,看画的人看到的不再是具体的画家的故事,同时也共情为自己的故事与情绪。
黄晓亮,《少年时》,收藏级喷墨打印
尺寸可变(L:W=3:2) 100 cm ≤ L ≤ 200cm,3/3版,2021年
韩修智,《双鹊》
150×150cm,布面丙烯,2022年
刘艺超,《栖居》
布面丙烯,150x180cm,2023年
本次展览展示的是六位艺术家创作中的两个方面:
黄晓亮、韩修智、刘艺超的作品描述的都与自己现实生活的场景相关,他们尝试从个人体验的特殊性中找到普遍性;
王一帆、陈鸿志、张钊瀛三位艺术家似乎在普遍性中建立特殊性。
王一帆,《在冬季一二月的天,到处都是新落的雪》
60x60x4cm,2021-2024年
陈鸿志,巴别塔NO.2
布面油画,150X200cm,2024年
布面油画,160×140cm,2022-2024年
无论是从个人体验的独特性中寻找普遍性,还是从普遍性中建立起特殊性,六位艺术家提供了不同的叙事方式和情绪表达方式,他们提供给观众的是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
吕克·图伊曼斯:过去
2024.11.16-2025.2.16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即将呈现当今世界重要画家、被媒体誉为“具象绘画的救世主”比利时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在中国的首个全面回顾展。本次展览以时间为序,精选约80幅艺术家代表作品,带你走近图伊曼斯冷静且克制的艺术世界。
冷静、克制且令人不安的画面是他标志性风格其作品引人注目且富有表现力,画面下内敛缄默的本质邀请观者进行多样化解读。
他重建取材自日常多种媒介的图像元素,探索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复杂性对 1990 年代的绘画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英国《艺术评论》杂志评为百位国际艺术界权势人物之一。
“绘画不死”言论的有力证明者:“绘画的记忆感是任何其他媒介都无法复制的,有些感觉只有绘画能表达。”
“高级灰”的钟爱者:“个别的灰色可能难以被记忆,但这些灰色的作品聚集在一起,就凝固住了,不会让人有情绪波动。“
吕克·图伊曼斯《审视之五》,布面油画,57.9×43.2cm,1992年
《弗兰德村庄》,1995,布面油彩,1107x1451cm
《非正当Ⅲ》,1997,布面油彩,160x136.8cm
《佣人》,1990,布面油彩,612x 63cm
《血迹》,1993,布面油彩,575x475cm
《深圳》,2019,布面油画,213.2x156.4cm
《朝阳》,2003,布面油画,156x180cm
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见证者
“在中国,文化的共鸣与西方完全不同这种共鸣可以追溯至帝王时代,并与古老的血脉相连。”图伊曼斯从小对中国传统艺术兴趣浓厚曾对众多中国艺术家产生广泛影响近年来他以画家和策展人双重身份屡次到访中国并在国际参与策划多场中国艺术展览本次展览将特别呈现中国主题画作。
张培力 ZHANG Peili
同名个展
2024.10.29-2024.3.2
红砖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将于10月29日推出艺术家张培力同名个展“张培力”。本次展览由张尕策划,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人物张培力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个展,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从大型作品到单体物件的机械、录像与互动装置作品。
在张培力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便是“重复”,通常带有一种仪式般的精确以及特有的模糊。这种重复在操作上准确无误,但其蕴意则不一而足,而冗余和递归的概念使其变得更加复杂。在这重复、冗余和递归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一个被激活的格子系统——有时表现为单一的网状结构,有时则展现为矩阵网络,或者通过建筑、声音、身体的形式变异,打破对格子的常规理解。
《压字机》,2024
《海上》(截屏),2024
三通道录像投影,彩色,有声,运用AI技术
张培力的系统因此毫不意外地成为这种庞大结构纠葛中的一部分,既是一个设立秩序的格子系统,也是有着精神情感的抛物状格子——一个偏离直线,因速度而扭曲的拓扑线框。通过重复它被强化,通过冗余它会演变,通过递归它得以重构。格子既束缚了他,也解放了他的创造灵感,激发起观众的身体反应与心理共鸣。
观·近远
方力钧个展
2024.10.25 — 2024.12.8
凯旋画廊
凯旋画廊荣幸宣布将于2024年10月25日推出艺术家方力钧在画廊空间的最新个展「观·近远」。本次展览由杜曦云担任策展人,集中呈现艺术家近几年来创作的20余件作品,展期将持续至12月8日。
方力钧的作品中,贯穿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好奇。亲切的靠近人,让他能更深的了解人,看到别人未曾看到的许多生动微妙之处,充满人情味地表达出来。
他近年来绘制的大量肖像,更加自觉地推进着当年的觉察。投身局中,热情地和朋友们朝夕相处,多方位感受他们的状态和意识,在表达时牵动自身的本能和积淀,让艺术语言浓郁地散发着他的个性和认知。
2013-2023.12.4
2023.8.16
2021.1.12-2023.4.7
2015
心系旷野:
从藏北到山南
2024.10.19-2024.11.10
coznap展厅一层
一条毯子,精选藏北羊毛,经由21道工序、手工编织700小时诞生于藏地山南。女工将藏区的山川日月与大地生灵一起编织在其中,寄托着她们的信仰,传递着朴素的祝福。
coznap诚邀你和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故事,它来自CHANGPHEL山赴,一个将藏地美学与工艺带到我们身边的独立品牌。希望你能亲自来触摸和感受,能与我们一起在城市中与旷野相连。
在藏地,织造是一种艺术。染色、编织、清洗、平剪雕花……一张CHANGPHEL山赴手工藏毯的诞生,历经20多道工序,耗费700多小时。
筛选、梳绒、纺纱、染色、编织、平剪是手工藏毯最高品的关键工艺流程。用传统手法在铜锅中手工染制纱线,创造出独有的“包芯纱”效果,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编织则是手工藏毯中最为复杂的步骤,匠人需要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修剪线圈,并用一种叫“加格达”的铁片工具把毛线压实,再采用双面结扣的方法进行加固,以此保证藏毯的密实、厚重与耐用。
现代的回望:
非洲艺术展
2024.9.28-2024.12.15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本章侧重展示神话、宗教仪式中的面具、雕像和相关器物,力图呈现非洲艺术的信仰系统。
祭祀顶饰,马里,班巴拉族 木制,21cm×21cm×99cm,18世纪
祭祀权杖,刚果,坎萨卡族,木制 11cm×6cm×114cm,9cm×12cm×119cm,18世纪
豹头,尼日利亚,黄铜 26cm×24cm×40cm,18世纪
皇家雕像鼓,尼日利亚,卡拉巴族 木制,30.4cm×47cm×70.6cm,18世纪
第二单元 人与人:权力与情感
非洲艺术通过雕像、面具等形式,成为人与权力及社会关系的重要象征。
母后铜头像,尼日利亚,黄铜 27cm×34cm×100cm,18世纪
国王雕像,尼日利亚,黄铜 36cm×13cm×64cm,19世纪
家族兴旺雕像,尼日利亚,伊多玛族 木制,52cm×34cm×72cm,19世纪
第三单元 人与万物:有灵的世界
国王豹头盒,尼日利亚,黄铜 21cm×31cm×98cm,18世纪
祭祀铜罐,尼日利亚,黄铜 26cm×26cm×36cm,18世纪
多角顶饰,尼日利亚,伊加甘族 木制,58cm×57cm×81cm,19世纪
第四单元 美的形式:现代艺术的挪用
古诺面具,科特迪瓦,木制 20cm×15cm×51cm,20世纪早期
吉米尼面具,科特迪瓦,吉米尼族 木制,21cm×21cm×51cm,19世纪
鲍勒面具,科特迪瓦,鲍勒族 木制,25cm×22cm×55cm,19世纪
俄罗斯的心灵
2024.9.25-2024.12.8
首都博物馆
作为中国之旅的首站,该展由首都博物馆和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主办,汇聚了阿列克谢耶夫、特罗皮宁、谢德林、艾瓦佐夫斯基、萨夫拉索夫、希施金、库因吉、马克西莫夫、苏里科夫、莫伊谢延科等众多俄罗斯著名艺术家的杰作,涵盖范围从16世纪至今长达500年,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艺术风格迥异,展示了俄罗斯绘画艺术的多样性与深厚内涵。
小国巨制:
西周早期噩侯四器
2024.9.12-2025.1.5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在人类古代文明中,中国古代青铜器虽未先声夺人,却能后来居上,创造出造型怪异、装饰独特、工艺精湛、数量巨大的青铜艺术。
据文献记载,姞(jí)姓的噩在商代是地处山西乡宁一带的方国,噩侯与姬昌、九侯并列三公。随州安居羊子山西周早期墓葬的发现说明此时噩国已迁封到随州,其东二十公里即是曾国叶家山贵族墓地。曾国是一个方圆不过二百公里的“大国”,噩当然是一蕞尔小国。
然而,羊子山噩侯墓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尤其是一对卣、一件尊和一件方罍组成的一组神面四器,奇特、奢华、精美、工巧,不仅是西周早期,也是商周青铜器中的杰作和奇葩。蕞尔小国能拥有如此精美的极品,对商周青铜器功用、生产及物质文化提出了若干重要问题,何人设计?哪里生产?如何使用?等等。
神面纹尊
神面纹噩侯方罍
噩侯四器
湖北随州羊子山墓地M4出土全部器物
虽然目前西周王陵还未发现,内涵不能知晓,但西周早期的诸侯墓总有若干精美青铜器随葬,当然,多数是普通之器,噩侯墓也不例外。本展呈现了以神面四器为代表的羊子山噩侯墓全部青铜器,还囊括了若干叶家山曾侯墓出土的青铜器,精品和凡品共现,以期观众更好理解西周早期青铜艺术和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