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今文提示 ideogram生成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郅慧、滕文强和周敏教授的研究聚焦于网络疑病症的影响因素与机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揭示认知闭合需要、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以及信息加工流畅性在其中的作用。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网络疑病症理论模型的理解,也为互联网时代的健康传播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特征(如信息来源、信息超载等)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而较少关注信息类型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引入信息类型(叙事型、案例型、信息型)这一关键变量,丰富了网络疑病症的研究视角。
理论框架的构建
研究结合了认知闭合需要理论,探讨了个体特质与信息类型在网络疑病症形成中的作用。认知闭合需要理论强调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心理动机和行为反应,为理解网络疑病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中介效应的检验
该研究引入信息加工流畅性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其在认知闭合需要与网络疑病症之间的中介作用。这一创新点不仅揭示了网络疑病症形成的内在机制,还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者采用了2(认知闭合需要:高/低)×3(信息类型:叙事型/案例型/信息型)的组间实验设计。这种设计允许研究者同时考察两个独立变量(认知闭合需要和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潜在交互作用。
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六个不同的实验组中,每组45名,以确保每个组别在年龄、性别和专业上的均衡。这种随机分配的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变量测量
研究者使用了Likert 5点量表来测量认知闭合需要、信息加工流畅性和网络疑病症。这些量表经过了本土化改编,以适应中国的文化背景。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研究者还对被试进行了筛选,排除了那些已经确诊胃部相关疾病的个体,以减少被试先前的健康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数据分析
研究者运用了方差分析(ANOVA)来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交互效应的存在。此外,为了探究信息加工流畅性的中介作用,研究者使用了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这些统计方法的选择使得研究者能够全面地分析数据,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
以网络疑病症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闭合需要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显著(F=130.32,p<0.001),高认知闭合需要组的网络疑病症程度显著高于低认知闭合需要组。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也显著(F=6.39,p<0.05),但只有信息型信息与案例型信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信息型信息导致的网络疑病症程度显著高于案例型信息。
自变量对信息加工流畅性的影响
以信息加工流畅性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闭合需要对信息加工流畅性的影响显著(F=83.06,p<0.001),高认知闭合需要组的信息加工流畅性显著高于低认知闭合需要组。信息类型对信息加工流畅性的影响也显著(F=12.03,p<0.001),信息型信息的信息加工流畅性显著高于案例型信息。
认知闭合需要和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交互效应显著(F=9.29,p<0.001)。在低认知闭合需要条件下,案例型信息导致的网络疑病症程度显著低于信息型和叙事型信息。信息类型和认知闭合需要对信息加工流畅性的交互效应也显著(F=10.33,p<0.001),在低认知闭合需要条件下,案例型信息的信息加工流畅性显著低于叙事型和信息型信息。
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信息加工流畅性在认知闭合需要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值=0.918,95%置信区间为[0.238,0.508]),但在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中没有发挥中介效应。
主要发现
结语
郅慧、滕文强和周敏教授的研究通过实验设计验证了认知闭合需要和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研究发现,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网络疑病症,信息型信息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最强。信息加工流畅性在认知闭合需要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上发挥中介效应,但并未中介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
研究结果为理解网络疑病症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健康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文收集自网络,非本号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前沿论文解读,请每日关注AI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