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 | 病由“网”生:一项关于“网络疑病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文摘   科技   2024-11-20 10:59   上海  

图源:今文提示 ideogram生成



言:网络疑病症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已达3.63亿,占网民整体的34%。全球范围内,超过半数的成年人在线寻求健康信息。
互联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风险——网络疑病症(cyberchondria),即个体因过度或重复性搜索健康信息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健康担忧或焦虑。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社会医疗资源造成压力。因此,研究网络疑病症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健康传播策略、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郅慧、滕文强和周敏教授的研究聚焦于网络疑病症的影响因素与机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揭示认知闭合需要、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以及信息加工流畅性在其中的作用。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网络疑病症理论模型的理解,也为互联网时代的健康传播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信
郅慧,滕文强,周敏. 病由“网”生:一项关于“网络疑病症”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 新闻大学,2024,(07):55-73+119. DOI:10.20050/j.cnki.xwdx.2024.07.006.

论文的新颖性
研究视角的创新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特征(如信息来源、信息超载等)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而较少关注信息类型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引入信息类型(叙事型、案例型、信息型)这一关键变量,丰富了网络疑病症的研究视角。

理论框架的构建

研究结合了认知闭合需要理论,探讨了个体特质与信息类型在网络疑病症形成中的作用。认知闭合需要理论强调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心理动机和行为反应,为理解网络疑病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中介效应的检验

该研究引入信息加工流畅性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其在认知闭合需要与网络疑病症之间的中介作用。这一创新点不仅揭示了网络疑病症形成的内在机制,还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的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研究者采用了2(认知闭合需要:高/低)×3(信息类型:叙事型/案例型/信息型)的组间实验设计。这种设计允许研究者同时考察两个独立变量(认知闭合需要和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潜在交互作用。

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六个不同的实验组中,每组45名,以确保每个组别在年龄、性别和专业上的均衡。这种随机分配的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变量测量

研究者使用了Likert 5点量表来测量认知闭合需要、信息加工流畅性和网络疑病症。这些量表经过了本土化改编,以适应中国的文化背景。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研究者还对被试进行了筛选,排除了那些已经确诊胃部相关疾病的个体,以减少被试先前的健康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数据分析

研究者运用了方差分析(ANOVA)来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交互效应的存在。此外,为了探究信息加工流畅性的中介作用,研究者使用了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这些统计方法的选择使得研究者能够全面地分析数据,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论文的研究过程

自变量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

以网络疑病症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闭合需要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显著(F=130.32,p<0.001),高认知闭合需要组的网络疑病症程度显著高于低认知闭合需要组。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也显著(F=6.39,p<0.05),但只有信息型信息与案例型信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信息型信息导致的网络疑病症程度显著高于案例型信息。

自变量对信息加工流畅性的影响

以信息加工流畅性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闭合需要对信息加工流畅性的影响显著(F=83.06,p<0.001),高认知闭合需要组的信息加工流畅性显著高于低认知闭合需要组。信息类型对信息加工流畅性的影响也显著(F=12.03,p<0.001),信息型信息的信息加工流畅性显著高于案例型信息。

交互效应分析

认知闭合需要和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交互效应显著(F=9.29,p<0.001)。在低认知闭合需要条件下,案例型信息导致的网络疑病症程度显著低于信息型和叙事型信息。信息类型和认知闭合需要对信息加工流畅性的交互效应也显著(F=10.33,p<0.001),在低认知闭合需要条件下,案例型信息的信息加工流畅性显著低于叙事型和信息型信息。

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信息加工流畅性在认知闭合需要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值=0.918,95%置信区间为[0.238,0.508]),但在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中没有发挥中介效应。


论文的结论与展望

主要发现

研究结果揭示了认知闭合需要与网络疑病症之间的密切联系。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在面对健康信息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担忧,从而增加了网络疑病症的风险。此外,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信息型信息相较于叙事型和案例型信息,更容易导致个体产生网络疑病症。
这一发现挑战了以往认为叙事型信息更具说服力的观点,指出在健康信息传播中,信息的呈现方式对受众的影响可能与预期不同。
研究还发现,信息加工流畅性在认知闭合需要与网络疑病症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表明个体在处理信息时的流畅性体验可能影响其对健康信息的感知和反应。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尽管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样本主要集中于18至40岁的青年群体,未来研究可以扩展到其他年龄段,以探讨不同年龄群体在网络疑病症上的差异。
此外,研究主要关注了胃癌这一特定疾病,未来可以探讨其他疾病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这些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疑病症的理解。

结语

郅慧、滕文强和周敏教授的研究通过实验设计验证了认知闭合需要和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研究发现,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网络疑病症,信息型信息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最强。信息加工流畅性在认知闭合需要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上发挥中介效应,但并未中介信息类型对网络疑病症的影响。

研究结果为理解网络疑病症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健康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文收集自网络,非本号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前沿论文解读,请每日关注AI今说~

AI今说
每天发布AI相关资讯,让您了解AI世界的最新发展。同时,周一至周五关注AI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论文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