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口袋”兜住民生“大幸福”——马鞍山市政协聚焦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建言献策

文摘   2024-11-01 15:00   安徽  

马鞍山市政协日前反映,口袋公园是规模较小、具有游憩功能的公共绿化场地,“小口袋”的方寸天地,可传递可感可及的“大民生”,建议升级打造口袋公园。全省各地口袋公园建设可嵌入文化、休憩、游乐、体育等要素,探索将城市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名人轶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作为口袋公园的命名或者主题,实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打造具有“皖风徽韵”口袋公园品牌,持续提升城市的“颜值”和品质,以及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我省以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目前已建成口袋公园1000余个,“开窗见绿,出门赏景”已逐渐成为我省广大市民的标配。以马鞍山市为例,该市精心打造本土口袋公园品牌“马小白”(马鞍山的“马”、小而美的“小”、李太白和白菜心的“白”),康泰游园等28座城区口袋公园成为新生活场景和“网红”打卡地。从今年6月网络调查问卷来看,马鞍山市民对口袋公园现状的整体满意度达98.8%。

马鞍山市政协认为,在总结我省口袋公园建设成效的同时,也要重视解决一些城市口袋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城市的角落更有温度。

谨防设计施工“标准不一”。我省尚未制定口袋公园建设相关标准、导则,各地口袋公园建设和管理标准不一,在绿化、设施、铺装等设计方面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仍处于探索借鉴阶段。

谨防运营维护“易建难管”。国内一些城市口袋公园选址、设计、建设等过程中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不足。此外,一些市民无绳遛狗、电瓶车随意进入、绿化踩踏、噪声扰民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让“小而美”变“脏乱差”。

谨防资金保障“难以为继”。口袋公园作为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依赖财政投资,引入社会资本渠道单一,如何平衡公园的公益性与商业性,始终是各地口袋公园在活动策划与落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谨防文化呈现“千园一面”。部分口袋公园存在设计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的情况,其设计理念主要以休闲健身为主,未来感、科技感体现较充分,但历史文化元素明显不足。

为此,马鞍山市政协建议:

出台技术指南

让口袋公园建设更“有据”


2021年上海市出台《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2022年江苏省编制《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2024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可借鉴上海市、江苏省经验,尽快出台我省口袋公园规范建设技术指南,明确分级分类、建设程序、建设要点、实施保障等方面要求,设置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全过程指引口袋公园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等工作,提高口袋公园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特色性。

创新运营模式

让口袋公园管理更“有方”


学习借鉴上海市制定“一园一方案”落实精细化管理、山东省青岛市面向社会招募“市民园长”等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共治共享长效维护机制,加强口袋公园精细化管理。参照江苏昆山市引入“公园+商业服务、办公、展览展示”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口袋公园规划建设及后期运营,实现口袋公园运营自我平衡、自给自足。

强化资金投入
让口袋公园保障更“有力”

参考上海市给予一次性市级补贴、广西玉林市采取市场化融资等经验做法,设置省级口袋公园建设专项资金,对验收达标后的口袋公园项目实施以奖代补,并给予一次性投资补贴。省发改、金融等部门积极支持地方将口袋公园纳入综合项目融资渠道范围,与能源站、停车泊位等城市公共盈利项目相结合,捆绑申报金融贷款,保障口袋公园建设资金投入长期稳定。

植入文化元素

让口袋公园打造更“有味”


马鞍山市学习沪苏浙口袋公园建设经验,融入长江文化、李白文化、诗歌文化、钢铁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定制化设计口袋公园,让广大市民转角就能遇见“诗和远方”。建议全省各地口袋公园建设可嵌入文化、休憩、游乐、体育等要素,探索将城市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名人轶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作为口袋公园的命名或者主题,实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打造具有“皖风徽韵”的口袋公园品牌,持续提升城市的“颜值”和品质以及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者:马正勰

编辑:王悦  郑亮


江淮时报
这是江淮时报创办的公号,江淮时报是安徽省政协的机关报,围绕大局,服务政协,关注民生是我们媒体的定位。订阅号的创办,将进一步致力于打造融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