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时,如果你不小心掉进了误区,不仅要忍受扎手指之痛,还需要浪费血糖试纸,更重要的是您所记录的血糖值没有任何意义,还有可能误导医生,耽误病情。
下面这10个常见的控糖误区,看看你犯了吗?
有的糖友为了测血糖,不吃降糖药,认为停用降糖药后测得的血糖才是真实情况的反映。
殊不知,检测血糖是为了判断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疗效,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多种措施,使血糖控制平稳,远离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随意不吃降糖药,会造成血糖波动过大,因为血糖过高、过低或一天中血糖波动幅度过大(大于4.4mmol/L),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更不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
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故意少吃食物,确实可以使血糖值看起来漂亮,但是,却不能反映平日里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
反而,它会纵容糖友偏离正确的治疗方案,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从长远来看,更是利少弊多,得不偿失。
临床上经常会遇见这样的糖友,早上10:00左右到达病区,说:“我还没有吃早饭呢,给我测空腹血糖吧”。
这是不准确的,此时所测的血糖值,归类为“随机血糖”比较合适。
那么,什么是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8:00点之前采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病人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而不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为什么?
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能力)以及当餐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一般会受到进餐顺序、食物的种类、胃肠蠕动快慢、饭后运动量、餐前血糖水平、药物使用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糖尿病发病时往往是餐后血糖首先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
有数据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46.6%的人空腹血糖<7.0mmol/L,但是做OGTT实验(葡萄糖耐量实验)时,2小时血糖却大于11.1mmol/L,换句话说,只测空腹血糖会导致46.6%的糖尿病患者误诊,错过早期最佳的干预时间。
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前一天晚上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药物过量,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所致。
虽然都是空腹血糖高,但两者的临床处理却截然不同,前一种情况(黎明现象)需要增加降糖药用量,而后一种情况(苏木杰现象)则需要减少降糖药用量。
对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一定要加测夜间(凌晨)血糖,以明确究竟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高血糖。如果贸然增加药量的话,很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加重,甚至会出现意外。
如果只测血糖,没有及时记录,复查时医生一问三不知,那么,测血糖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监测血糖一定要及时、准确记录,记录的内容除了每次监测结果外,还应该包括对应的饮食、运动及用药情况等,这些翔实的资料不仅对患者自我总结控糖规律大有益处,还可以为医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血糖监测应当经常化,具体频次要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病情较重、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为了全面掌握病情,往往需要一周选择两天,测全天的“血糖谱”,包括空腹(或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及凌晨3:00的血糖。
另外,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或者身体出现状况时(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自测频率。
如果病情稳定,一周选择一天,监测一下空腹及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经常听糖友说:“我没有什么感觉,最近这段时间感觉挺好的”,而不测血糖。
殊不知,糖尿病早期确实没有特殊的症状,只有通过化验、测血糖才能及时发现、诊断糖尿病。
并且,需要根据平时记录的血糖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是正道,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感觉。
随机血糖反映的是采血当时的即刻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可反映最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二者不能互相替代。
胰岛素注射完毕后,根据胰岛素种类的不同,需要在5-30分钟内及时进餐,如果不能及时进餐,就会导致低血糖发生,严重的低血糖会引起患者昏迷或者丧失生命。
所以,因为某种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进餐时,一定不要提前注射餐时胰岛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糖友的安全。
作者: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肾病内分泌副主任护师 郭玉佩
“
小编还整理了一些【实用控糖资料】
动态血糖仪测评、血糖控制目标、筛查项目、诊断标准等,10多个实用对照表格,已经整理好一个文件。
联系小助手领取~随时可以翻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