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至尾声,各家媒体都在盘点一年来收获。有人说,这是过去10年中最难的一年;也有人说,这是未来5年里最好的一年
主流媒体如何推进系统性变革?
“从1994年互联网传入中国开始,媒体就已经在尝试与互联网融合。到现在30年过去,依旧没有完成整体性的蜕变。”丁和根指出,媒体融合的目标是实现彻底的互联网化,“这需要通过组织架构、治理模式、制度建设等系统性融合来实现。”
“综合三位专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周劲说,主流媒体用不着纠结在第三方平台或者在自建平台上做转型,而是要有彻底互联网化的转型思维,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制度变革和深化改革,进而推进系统性变革。
进入AI时代,数智化转型是主流媒体的必答题。转型节奏是“快跑”还是“慢跑”?
面对扑面而来的数字化浪潮,嘉宾们的共同答案是“能快则快!”
但是,换道赛跑是打破淘汰旧的传播场景、旧的广告模式、旧的产品渠道、旧的内容产业,换到新的增长方式,也就是新质生产力赛道上。既要打破老规矩,又要建立新常态,这些新赛道既可能是蓝海,也可能是一个大坑。
“要找到适合自身的数智化转型之路,用彻底的互联网思维快跑。”丁和根指出,虽然时机稍纵即逝,但客观上也要尊重事实,打法上要扎实推进。
“基础雄厚、技术实力强的媒体,可以建立技术监测与反馈机制,快速试错、快速迭代。资源技术较弱的媒体,需要借助行业研究、专家咨询等方式,稳扎稳打,避免盲目跟风。”张健提出建议。
淘汰落后产能,在2025年可能会被很多主流媒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晚报停不停?印刷厂业务要不要缩减?客户端要不要关?“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淘汰落后产能要大刀阔斧,问题是到底什么是落后产能?”薛陈子认为,不是所有报纸就是落后的,也不是所有新媒体就是先进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传统产业也有独特优势。
以晚报为例。虽然面临挑战,但它们在特定受众群体中仍有一定影响力,也有着多年积累的品牌价值。可以通过逐步转型,向数字化新媒体融合方向发展,利用其原有的采编团队优势,打造线上优质内容平台,而不是简单地关停。
“观念要硬,策略要软。”丁和根说,在平稳淘汰还是迅速淘汰的抉择中,考验的不光是工作能力,可能还有政治智慧。
结合近年来省级媒体推进客户端APP改版的情况,张健认为,“可以整合同质化的资源,把产能发挥到极致。”
现在的AI已经是推动内容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利用AI技术可以生产出很多以前没有用过的内容产品,如何使用AI?什么是能教给它,什么是不能教它的,那它到底是陷阱还是陷阱呢?
“一味追求AI技术可能是陷阱。”张健坦言,“大多数媒体可以先通过小工具、小应用,去尝试用AI来赋能,从这个陷阱里面把馅饼给取出来。”
“我觉得现在AI在整个产业中使用的场景,更多的还是应用层面。如果说一家媒体还去幻想自己去进行底层的开发,这绝对是一个陷阱。”薛陈子有同样的担忧,他建议主流媒体避免盲目追求技术投入,更注重团队培养,适应人机协作。
“比写作更重要的是协作,比协作更重要的是合作。”在周劲看来,内部协作是新媒体的工作常态,人机协作是AI的工作常态,内外合作是主流媒体的常态,怎么小步快跑,怎么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怎么避免这个陷阱,特别是加速应用场景的闭环,可能是对我们为未来主流媒体赢得传播的主动权、主导权夯实了基础。
“未来的20年,人工智能将会带来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巨大的变革。当然真正决定这场变革胜负的关键,是传统媒体人能不能离开舒适区,到新的这个蓝海中去探索,”周劲最后说,未来将继续推出传媒融中对节目,与大家共同寻找一往无前的变革力量,最终看到胜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