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项目文章|氧气通过维持EGLN1催化的IRF3脯氨酸羟化来增强抗病毒的先天免疫

学术   2024-10-09 17:20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研究背景


氧气是需氧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但它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揭示了氧气通过 EGLN1 促进抗病毒先天免疫的新机制。研究发现,在低氧条件下,抗病毒响应基因的表达被抑制,这一效应独立于 HIF 信号传导途径。EGLN1 作为一种关键的氧气传感器,通过催化 IRF3 在第 10 号位点的脯氨酸羟基化来增强抗病毒免疫。羟基化的 IRF3 更容易被磷酸化、形成二聚体并转移到细胞核中,从而激活抗病毒基因。通过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和使用 EGLN 抑制剂 FG4592,证实了 EGLN1 在体内对病毒防御的重要性。此外,携带 Irf3 P10A 突变的小鼠对病毒感染更为敏感。这些发现揭示了氧气与抗病毒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并为氧气如何调节先天免疫机制解析提供了重要线索。


文章标题:Oxygen enhances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through maintenance of EGLN1-catalyzed proline hydroxylation of IRF3

发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 = 14.7)

发表时间:2024.04

贝纳基因协助完成了RNA-seq工作。


主要研究结果


1、氧气增强细胞抗病毒免疫反应 

降低水中氧气浓度会显著降低病毒感染后斑马鱼的存活率,推测氧气与病毒免疫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在低氧条件下(1% O₂),H1299 细胞中 HIF1α 蛋白稳定化,并且典型的低氧响应基因表达发生上调。同时,抗病毒基因 IFN-β  CXCL10 的表达在低氧条件下显著降低。通过敲除 HIF1β 或使用 HIF1α 抑制剂 PX478 排除了 HIF 信号通路对抗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但仍观察到低氧条件下 IFN-β CXCL10 的表达减少。在人单核细胞系 THP-1 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随着氧气浓度从 21% 降至 1%,HIF1α 蛋白稳定增加,而 IFN-β  CXCL10 的表达下降。这些结果表明,氧气能促进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中的先天抗病毒反应,且该作用独立于 HIF 信号通路。


图1 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缺氧独立于HIF信号通路抑制抗病毒基因的表达


2、EGLN1 通过其酶活性正向调控细胞抗病毒免疫反应 

EGLN1 通过催化靶向蛋白的脯氨酸羟基化传递氧气信号。过表达 EGLN1 显著增强了 IFN-β、CXCL10 等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并减少了病毒感染细胞的比例。相反,在 EGLN1 缺失的细胞中,这些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减少,且感染细胞比例增加。使用催化失活的 EGLN1 突变体(H313A)证实了 EGLN1 的酶活性对于其正向调控抗病毒免疫反应至关重要。此外,使用 EGLN 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FG4592 也抑制了抗病毒基因的表达,并促进了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这些结果表明 EGLN1 及其酶活性是氧气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


图2 EGLN1 依赖于其酶活性正向调节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3、体外和体内实验中敲除 Egln1 均导致病毒易感性增加

体外实验显示,敲除小鼠中的 Egln1 基因增加了对致命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表现为病毒诱导的 Ifn-β 表达下降和病毒复制增强。体内实验中,条件性敲除Egln1 的小鼠显示出更严重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和较低的 Ifn-β 水平,同时对病毒感染更为敏感。使用小分子抑制剂 FG4592 抑制 EGLN 活性也导致抗病毒基因表达减少和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在斑马鱼模型中,egln1a  egln1b 双敲除导致对GCRV(草鱼呼肠孤病毒)和 SVC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并伴随着抗病毒基因表达下降。FG4592 处理的斑马鱼同样表现出对 SVCV 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和抗病毒基因表达的下调,进一步验证了 Egln1 在促进抗病毒免疫中的进化保守作用。


4、EGLN1 与 IRF3 相互作用以增强 IRF3 的激活 

EGLN1 增强对 RNA 和 DNA 病毒的抗病毒反应,推测它可能通过调节 RLR 和 cGAS-STING 信号通路下游的共同因子发挥作用。IRF3 作为这两个途径的共同效应因子和 I 型干扰素的关键转录因子,成为 EGLN1 调节的潜在目标。通过 GST pull-down 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EGLN1 与 IRF3 在细胞质中共定位并直接相互作用,且EGLN1 的 C 末端 PH 结构域和 IRF3 的 IAD 结构域对于互作至关重要。仅 EGLN1 而非 EGLN2 或 EGLN3 能够增强 IRF3 对 IFN-β 表达的诱导。在 IRF3 缺失的细胞中,EGLN1 过表达不影响 IFN-β 表达,病毒复制也不受抑制,这表明 IRF3 对 EGLN1 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使用缺乏 I 型 IFN 产生的 Vero 细胞进一步证实了 I 型 IFN 在介导 EGLN1 功能中的重要性。这些结果表明 EGLN1 通过调节 IRF3 的活性来发挥其在抗病毒免疫中的特定作用。


5、EGLN1 羟基化 IRF3 的脯氨酸 10 号位点

通过质谱分析,作者鉴定出 IRF3 可以被 EGLN1 在脯氨酸 10号位点 (P10) 羟基化,这一位点具有进化保守性,并使用特异性识别 IRF3 脯氨酸羟基化的抗体得以证实。在外源表达的 EGLN1 催化下,IRF3 发生了脯氨酸羟基化,而催化失活的 EGLN1 突变体 (H313A) 或 IRF3 的脯氨酸10号位点突变为丙氨酸 (P10A) 时,则没有观察到羟基化。低氧条件或羟基化酶抑制剂 DMOG 的处理显著降低了 IRF3 的脯氨酸羟基化水平。体外羟基化试验进一步证实了 IRF3 是 EGLN1 的真正底物,并且可以在 EGLN1 的催化下被充分羟基化。


6、EGLN1 促进 IRF3 的磷酸化、二聚化及核转位 

EGLN1 不影响 IRF3 的蛋白稳定性,但在病毒感染过程中,EGLN1 的存在促进了 IRF3 的磷酸化和二聚化,这对于 IRF3 的激活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在 SeV、VSV 或 HSV-1 感染后,EGLN1−/− 细胞中的 IRF3 磷酸化和二聚化水平低于 EGLN1+/+ 细胞。过表达野生型 EGLN1 能够促进 IRF3 的磷酸化和二聚化,而催化失活的 EGLN1 (H313A) 则不能。此外,EGLN1 还促进了 IRF3 的核转位。


图3 EGLN1 增强 IRF3 的磷酸化、二聚化和核转位


7、在细胞抗病毒免疫反应中,IRF3 在脯氨酸10号位点的羟基化增强了 IRF3 的激活 

启动子实验显示,过表达的 P10A IRF3 的转录活性远低于过表达的野生型 IRF3。过表达 EGLN1 增强了野生型 IRF3 诱导的 IFN-β、Cxcl10 ISG15 mRNA的上调,但对过表达P10A IRF3 没有影响。此外,外源表达的野生型 IRF3 比 P10A IRF3 能够更有效地抑制 VSV-GFP 病毒感染,并更容易进入细胞核,与 TBK1 的相互作用也更多。


8、小鼠Irf3 脯氨酸羟基化缺陷减弱抗病毒先天免疫 

在小鼠中,Irf3 在脯氨酸10号位点的羟基化在 VSV 感染 24 小时后减少,推测可能存在负反馈机制调节 Irf3 羟基化以响应病毒感染。使用 CRISPR/Cas9 构建 Irf3_P10A 突变小鼠模型,结果显示这些小鼠在标准饲养条件下正常生长和繁殖。在 Irf3_P10A 小鼠中未检测到 Irf3 的脯氨酸10号位点羟基化,并且与野生型小鼠相比,Irf3_P10A 小鼠对 VSV 和 HSV-1 更敏感,且在病毒感染后表现出更严重的肺部损伤。


图4 Irf3 的脯氨酰羟基化缺陷减弱了小鼠中的抗病毒先天免疫


研究结论 


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一个氧气增强抗病毒先天免疫的机制模型:在正常含氧条件下和病毒感染期间,由于氧气充足,EGLN1 的活性得以维持,导致 IRF3 在脯氨酸10号位点的羟基化并促进其发生磷酸化、二聚化和核转位,进而激活 IRF3 以通过转录激活 I 型干扰素基因及相关基因,从而引发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然而,在缺氧条件下,EGLN1 的活性被关闭,阻碍了 IRF3 的脯氨酸羟基化,导致 IRF3 的磷酸化、二聚化、核转位及其后续激活的减少。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氧气如何通过调节EGLN1的活性及其对IRF3的脯氨酸羟基化直接影响抗病毒免疫反应,强调了氧气在调节先天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氧气如何影响免疫反应,也可能指导未来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此外,研究还强调了细胞内氧气感应机制的重要性,并可能对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如通过调节IRF3的羟基化来增强抗病毒反应。


参考文献:

Liu, X.. et al. Oxygen enhances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through maintenance of EGLN1-catalyzed proline hydroxylation of IRF3.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814-3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文献链接









往期精彩:


多组学方案——植物(非)生物胁迫机制研究专题

NAR解读|Direct RNA测序揭示U6 snRNA m6A 修饰在mRNA准确剪接中的关键作用

Nature子刊解读|基于单细胞长读长测序揭示了发育中及成年小鼠和人类大脑中的特定剪切模式

PCE解读|全长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揭示了甜瓜对蔓枯病的防御响应

NC文献解读| Direct RNA测序能够消除传统抗体方法检测m6A修饰的假阳性问题

文献解读|小鼠肝脏对反复毒性损伤的耐受性与脂肪变性和炎症有关

文献解读|单细胞多组学揭示异常剪接对人类造血分化的影响

Plant Cell文献解读 | 稻瘟病菌侵染植物的转录组景观揭示了时间共调控和结构保守的效应因子家族

文献解读 | The Plant Cell期刊发表十字花科植物基因间区长链非编码RNA的鉴定与功能注释成果

项目文章 | 纳米孔长读长RNA测序揭示人类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功能性的可变剪接变体

m7GHub V2.0:一个用于解析表观转录组m7G甲基化修饰的数据库

项目文章|贝纳基因Direct RNA测序助力牛脂肪细胞成脂机制研究




武汉贝纳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贝纳基因")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武汉高农生物园,是一家专注于Nanopore测序、二代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核心团队拥有多年高通量测序、Nanopore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经验,在Nature和Science系列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博士、硕士学历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72%。拥有自主测序平台(国内首批引进Nanopore PromethION平台)和专业的生物信息分析团队。


贝纳基因使用Nanopore平台完成全球第一个大型复杂植物基因组(菊花基因组)的组装和后续分析工作。提出并推动千种本草基因组计划,并构建药用植物基因组数据库,推动药材研究的发展。


贝纳基因使用Nanopore平台完成数千份细菌基因组、宏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完成数千份全长转录组和Direct转录组测序及分析。提出并推动基于Nanopore测序的万种微生物基因组完成图计划和十万人的Nanopore宏基因组研究计划。


贝纳基因开发了基于Nanopore平台的微生物检测体系,自主开发的数据库涵盖现已正式发表的所有微生物基因组,大型测序仪单机一次运行可以产生7.2T数据,小型便携式测序系统可用于临床检测和野外作业。


服务类型



网站:www.benagen.com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888号高农生物园总部B区12C栋
电话:027-62435310 
手机:15337161420
邮箱:service@benagen.com

贝纳课堂-Nanopore交流QQ群:992789813(本群已满)

贝纳课堂-Nanopore交流QQ群2:923119248

生物信息交流QQ群:198746977

客服QQ:3277498363


贝纳基因
贝纳基因拥有Nanopore测序平台,专业提供基因组、转录组、宏基因组、重测序、蛋白组和代谢组等服务。贝纳基因愿景是“多场景测序应用方案引领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