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为什么这么扫兴啊!”
之前看到过的一则新闻,一个初中男孩在母亲节那天给妈妈买了一大束花,结果被妈妈大骂一顿。
儿子只是希望妈妈开心,妈妈只看到这束花不实用、浪费钱,还逼着孩子去花店退掉。孩子委屈得一直哭。
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孩在家族群里高兴地说自己得了三等奖学金,本想得到家人的鼓励和表扬。
没想到女孩的爸爸妈妈开口就是:“怎么不是一等?争取二等一等!”
我们都能够想到女孩原本的开心肯定瞬间消失,失望和窒息的感受多么强烈。
有个网友的评价是这样的:
扫兴式父母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向他们倾诉烦恼,烦恼就会加倍。
期末考了98,他们会说:“又不是100分,有什么好高兴的,不要骄傲!”
表示最近学习有点困难,他们会说:“有什么好难的,你上课能不能认真一点?”
说和同学关系出现了问题,他们会说:“怎么就和你关系不好?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
开心地分享美食,他们会说是“垃圾食品”。
分享喜欢的的动画片,他们会说是“胡编乱造”。
和好朋友玩得很开心,就是“玩物丧志”。
上面这些话大家是否也会觉得耳熟?
有时候觉得父母才是最“叛逆”的人群。
因为当孩子充满期待跟父母分享时,他们总会习惯性地唱反调。
“不扫兴的父母”式怎样的?
有喜欢的人她会去努力争取,如果遇上糟糕的关系也能果断退出。年近40却依然活力满满,朋友聚会出游时她也总是积极响应和策划的那一个。
当我们好奇她如何能做到这样自信自洽,且对一切保持好奇和热情的时候,她笑着说:“大概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就算是三分钟热度,也不会被泼冷水的童年吧。”
小冉说小时候自己就会对音乐舞蹈有浓厚的兴趣,虽然看不出是否擅长,但父母总是支持她去学习和探索。
即使老师和其他长辈说她总是玩这玩那,对学习也没啥帮助。
她的爸爸妈妈也会笑着说:“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可贵。自己喜欢就很好了,至于学会多少,慢慢来就行。”
“喜欢就够了”这句话,成了小冉内心的一股力量。因为她知道背后有父母无条件的支持。
比起正确和有用,喜欢其实是更重要的事。
只有当我们尊重自己的喜好时,我们才有自信去选择过怎样的一生。
小冉的父母,大概就是我们羡慕的那种“不扫兴的父母吧!”
“扫兴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
一次次“扫兴”的对话背后是孩子一次次的失望,越来越多的沉默和越来越远的距离。
无数个没能被倾听、被理解、被认可、被支持的瞬间,都会给孩子留下创伤。
在“扫兴”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很难活得自信从容,却容易活得拧巴又自卑。
不然在那些视频下的留言不会那么让人心酸:
“我有扫兴的父母,如今我好像也变成了一个扫兴的人。”
“想起曾经买过一件吊带,开心穿给妈妈看,她却骂我乱花钱还不知检点……”
“这是长大后我唯一不能补给自己的。”
“如果我有那么好的爸爸,那么好的家庭,我绝对不会13岁就辍学。”
著名作家三毛,她的作品和才华被大家喜爱和认可,却花了大半辈子与父亲抗争。
她曾在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一生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
每一个被否定长大的孩子,终其一生,都在苦苦追求父母的认同。
理解我们的父母,
但我们能可以做的更好
从孩子长成大人,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和父母想法不同,甚至会产生冲突和矛盾,这都很正常。
我们也知道,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有时候他们的的扫兴也并非故意。
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语言方式,是那一代人成长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背景所造就的。
一方面,他们更注重父母的权威,所以“无法蹲下来”感受孩子的情绪。
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快乐的情绪太过陌生。
老一辈的教育以“吃苦为荣”,他们没有体会过快乐,甚至没有人在意他们是否快乐。
所以,我们也不用太去抱怨自己是否曾经拥有过同样“不扫兴”的体验。放下与过去的纠缠,接纳现在的一切。
从今天起,
做一个不扫兴的人,也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
只有父母不扫孩子的兴,孩子才能一点点地学会不扫自己的兴。
不和自己对抗,去过一个不内耗的人生。
温暖的童年是一生的铠甲,愿我们都能成为鼓励型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为他本来的模样。
育儿即育己,与你共勉~
如何做不扫兴的鼓励型父母,请点击下方好文推荐↓↓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