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怎么说,你都不听,非得让我吼吗?!”各位妈妈们,这样的场景有没有经常在你家上演?
谁不想岁月静好,母慈子孝,奈何生活里太多河东狮吼、鸡飞狗跳。当妈的难免都有这样情绪失控、想冲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刻。
以后不用吼了,我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里学到一个万能的“沟通公式”,真的非常好用,分享给你试试看。
这个公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
好好说话 = 说事实+说感受+说需求
对事不对人,只说你所看到的事实,不要批评、不要贴标签。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情绪激动,所以说出的话是带着情绪和评价的。
而说事实就是客观描述看到的情况,而不扩展到对孩子的能力或者性格的评价。
快关灯睡觉了,孩子的书包还没收拾,书本随意散落在桌子上。
错误说法:“你怎么还不收拾书包?老是磨磨蹭蹭的!桌子上乱七八糟的,怎么这么没条理?”
正确说法:“现在已经九点半了,我发现你桌子上的书本还没收拾哦。”
后一种说法,你并没有指责孩子磨蹭拖拉,而是陈述了目前的事实,引导孩子去看到现实情况。
孩子不会感到被攻击,也没有因为被数落产生逆反心理。他会意识到自己的疏忽,更容易接受并改正错误。
在与孩子沟通时,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表达的方式不同其实会有不同的效果。
试试把“你”字开头的话,换成“我”字 开头的。因为这样的表达可以减少孩子的防御性反应,让他们理解我们的情绪,而不是感到被责备。
孩子晚上十点还没睡觉,我们都很着急。
错误说法:“都十点了还不睡,你要气死我是不是?”
正确说法:“都十点了还不睡,我真的会有点着急,怕你明天上学会迟到。”
前者是对孩子的指责,甚至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在针对他。而后者表达了我们的担忧和感受,而不是在指责孩子。这样的表达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同理心,从而愿意配合你的建议。
直接告诉孩子你的需求,你希望他做什么,怎么做,不抱怨也不指责。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行动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错误说法:“每次玩完玩具都不收,懒死你!”
正确说法:“妈妈现在要去准备晚饭了,要是你能把自己玩具收回去,就是在帮妈妈忙了,咱们就能尽早开饭。”
这样说并没有指责孩子做的不好或不对,而是明确告诉孩子你的需求,也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孩子的合作意愿。
“说事实+说感受+说需求” 用这个万能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应对各种育儿场景。不管什么问题,什么时候,都要记得一句话——因为有爱,所以话要好好说。改变一下语言习惯,带娃真的可以不吼不叫。
点个在看,与家长朋友们共勉。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育儿的路上,陪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