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10月21日发布了关于对《北京市扫雪铲冰作业工作方案(试点)》(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该方案明确提出“积雪清理按照‘宜扫则扫、宜留则留’原则开展作业,原则上不使用融雪剂”,尤其要点赞。这在推动北京市扫雪铲冰工作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绿会)“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工作组积极响应号召,经认真研究和讨论,已提交5条建议和意见,供其科学决策参考。具体建议如下:
摄影:Linda Wong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建议一、增强低碳与环境保护措施。草案提出减少和规范融雪剂使用量,选用低氯低钠型融雪剂,但未明确替代性方案的具体措施。建议增加对其他替代性融雪手段的试点;可以在不同区域分别试点不同环保替代材料,并建立反馈机制,积累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的实践数据。另外可尝试融雪剂配方优化,我们建议联合科研机构或融雪剂生产商,研发低腐蚀性、可生物降解的新型融雪剂,适用于首都生态环境,确保在保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建议二、精细化管理与监测机制。草案中提到需精细化规范融雪剂使用,但缺少实时监测手段和数据支持。我们建议,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设置动态监测系统(比如是不是可以在重点道路上试行安装实时监测系统,跟踪积雪量、路面温度和环境湿度,结合智能算法自动调节融雪剂撒布量,通过动态的监测来避免融雪剂过量使用。)二是建立针对不同区域和方法的效果评估体系,及时反馈融雪剂和替代材料的使用效果。此举有助于未来政策优化,实现“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三是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融雪剂污染评估,我们建议在雪季结束后开展融雪剂残留的土壤、地下水和植被检测评估,评估融雪剂对城市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后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据我们了解,这种评估在全球可能也是先例,对于全球人口密集区域(城市地区)的环境治理具有非常良好的指导和借鉴的意义。建议三、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的可持续性与激励机制。草案提出要动员社会力量,但社会参与的激励措施较弱。这个政策文件很好,我们建议促进公众的参与。比方说,1)建立社区志愿者激励机制——可以在社区、街道或村镇设立“环保除雪小队”,对志愿者和积极参与的单位进行积分奖励,比如赠送公交卡积分、环保活动门票等,增加参与的持续性;2)与学校合作推广“环保除雪”理念——可以在中小学校推行环境保护与除雪安全教育,使学生及家长了解融雪剂对环境的影响,并自愿参与到除雪活动中,从而提升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本身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3)采用多元化宣传方式,比如利用社交媒体、环保组织平台等多种渠道传播低碳除雪理念。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平台非常愿意提供公益支持。建议四、创新作业方式,确保效果与效率兼顾。当前草案较多依赖传统的机械和人工作业方式,建议考虑优化机械设备的配置与操作、推广可再生能源的设备,以及在设立积雪储存和消融处理区。比如说,可以在试点区域中设立专门的积雪消融区,对含融雪剂的积雪集中处理,避免融雪剂残留物直接排入土壤和植被中,从源头减少污染。建议五、建议延长公开征求意见时间,至30日。按照国家《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因情况紧急等原因需要缩短期限的,公开征求意见时应当予以说明。这一重大的试点方案作为一项突破性的举动,颇具意义,其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仅有短短5个工作日(2024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很容易让社会各界贻误提宝贵建议的时机,让征求意见流于形式、走流程。绿会海洋与湿地工作组是在10月21日(即公开征求意见的最后一天)才留意到这么一份征求意见稿,此事颇具意义,赶紧组织召开讨论和研究,形成以上建议和意见。可以想见,可能有更多的公众和机构都还未曾注意到此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等发现时早已过了截止期限,为时已晚。基于此,强烈建议延长该试点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以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有足够、充分的时间反应并研究讨论、反馈意见和建议,让征求意见这一举动本身切实落到实处,而不是走流程走形式;从而在集思广益、充分反映民智的基础上形成一份较为全面、完善、可行、有效的《北京市扫雪铲冰作业工作方案(试点)》,进而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摄影:Linda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本文为日常工作记录,不代表平台观点。供参考。
文 | Samantha
审 | Linda
排版 | 绿叶
联系小编/投稿/授权: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欢迎投稿、转发。联系后台长期授权: 18910282583
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 | 支持绿会生态保护公益项目,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