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院和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大洋洲地区秩序研讨会和《大洋洲发展报告(2024-2025)》组稿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成功召开。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和部分大洋洲国家驻粤领事馆官员齐聚一堂,围绕大洋洲地区秩序的“变局”与“新局”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坚守学术初心,深耕区域国别研究
会议开幕式上,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陈诗诗,在致辞中肯定了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上取得的成绩,特别指出连续十一年发布的《大洋洲发展报告》已成为国内大洋洲研究领域的标志性出版物,并认为本次会议聚焦前沿议题,对促进大洋洲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大洋洲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大研究机构积极合作,进而推动对大洋洲复杂局势的深刻理解。他期待未来进一步发挥学术资源优势,回应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的多重需求。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费晟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大洋洲地区在当前全球战略格局中与日俱增的重要性,并重申中心将致力于通过持续的学术努力为中国与大洋洲地区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开幕式上,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陈诗诗,在致辞中肯定了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上取得的成绩,特别指出连续十一年发布的《大洋洲发展报告》已成为国内大洋洲研究领域的标志性出版物,并认为本次会议聚焦前沿议题,对促进大洋洲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大洋洲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大研究机构积极合作,进而推动对大洋洲复杂局势的深刻理解。他期待未来进一步发挥学术资源优势,回应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的多重需求。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费晟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大洋洲地区在当前全球战略格局中与日俱增的重要性,并重申中心将致力于通过持续的学术努力为中国与大洋洲地区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开幕式上,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陈诗诗,在致辞中肯定了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上取得的成绩,特别指出连续十一年发布的《大洋洲发展报告》已成为国内大洋洲研究领域的标志性出版物,并认为本次会议聚焦前沿议题,对促进大洋洲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大洋洲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大研究机构积极合作,进而推动对大洋洲复杂局势的深刻理解。他期待未来进一步发挥学术资源优势,回应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的多重需求。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费晟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大洋洲地区在当前全球战略格局中与日俱增的重要性,并重申中心将致力于通过持续的学术努力为中国与大洋洲地区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陈诗诗副处长
陈弘主任
费晟主任
倡导多边合作,共绘区域发展蓝图
会议期间,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康天慕(Timothy Kendall)、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柯瑞秋(Rachel Crump)及瓦努阿图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吴植佳(Jacques Himford)分别分享了各自国家在大洋洲地区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愿景。
康天慕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澳中双边关系取得重要进展,经贸领域合作稳步恢复,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持续扩大。他表示澳大利亚作为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一员,致力于推动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愿与中国等大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柯瑞秋则表示,新西兰与太平洋国家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联系。她强调气候变化是太平洋地区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新西兰将进一步加大在气候融资、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伙伴国家一道,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吴植佳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近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合作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的务实成果。他表示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中国高校日益重视大洋洲研究,为促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他期待双方在清洁能源、灾害治理、及人文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康天慕总领事
柯瑞秋总领事
吴植桂总领事
发布学术新著,共忆科研似水年华
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发布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前常务副主任喻常森研究员的新著《大洋洲研究文集》。
《大洋洲研究文集》收录了喻常森研究员过去十年中在大洋洲研究领域发表的25篇中英论文。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喻常森在新书发布会的发言中表示,《大洋洲研究文集》的出版旨在纪念大洋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并得到了大洋洲中心费晟主任和“一带一路”研究院陈建洪院长的大力支持。喻常森研究员随后重点分享了他对美澳同盟的演变、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外交以及中澳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这三大议题的研究心得。他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大洋洲区域的理解,并为未来的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中山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何韵表示,《大洋洲研究文集》是喻常森研究员多年学术成果积累的集中呈现,有望为当下的大洋洲研究领域提供重要参考。她特别提到,本书策划始于2022年,恰逢中澳建交五十周年及大洋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在作者和编辑们的共同努力下,本书在今年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正式出版,意义重大。何韵认为,这本书不仅加深了中澳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也为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持。
喻常森研究员
《大洋洲研究文集》封面
何韵副社长
研讨多重议题,共话“变局”与“新局”
围绕《大洋洲发展报告》(2024-2025)的组稿规划,本次会议设置了四个专题,深入探讨大洋洲地区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多重变化与机遇。第一专题聚焦大国博弈、海洋秩序与海洋安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周方银勾勒当前国际秩序转型的态势并深入分析中国的应对策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赵青海研究员系统分析了中美在海洋领域的竞争态势及其对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深远影响;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陈永助理研究员重点分析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调整态势及其战略逻辑。
第二专题着眼于澳大利亚的内政与外交。陈弘教授研判2025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走势及其对对华政策的潜在影响;江苏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颜廷副教授从多元文化社会治理的视角剖析了澳大利亚“亚洲移民”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演变逻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宁团辉副研究员围绕美澳同盟在“印太”地区的最新合作态势及其原因展开深入分析;广州南方学院博雅学院黄家瑜副教授对2024年的澳大利亚政治、外交和经济形势做出精准的回顾与展望。
第三专题聚焦新西兰的内政与外交。厦门大学新西兰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光教授深入分析新西兰新任联合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调整趋势及其对中新关系的潜在影响;华侨大学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黄捷讲师通过详细的民调数据对新西兰的政党政治做出别具一格的解读,并研判新西兰联合政府的可能走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赖格助理研究员系统阐述了新西兰政府对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期望与建议。
第四专题关注“大博弈”态势下的南太平洋岛国。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赵少峰教授回梳理了过年一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和事件,并结合自身的田野调查经历,对双边关系发展的机遇及其面临的挑战做出深刻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吴艳副教授分析了美澳在太平洋岛国政策上的强化措施及其对该地区局势的影响;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谷名飞副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澳法关系在当前大洋洲地区秩序转型中的发展态势;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吴耀庭讲师探讨了佐科时期印尼智库对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注趋势、研究成果及其政策影响。
会议现场
部分会议代表留影
展望未来,通过搭建大洋洲学术圈之间以及与大洋洲各国政府代表间的多层次对话桥梁,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该地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国与大洋洲的合作注入新活力。各方一致认为,随着大洋洲研究的学术资源共享与跨国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与大洋洲地区的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最终为推动大洋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贡献更多力量。中国的大洋洲研究共同体将见证甚至参与到大洋洲地区秩序转型的“变局”与“新局”之中。
来源|大洋洲研究中心
文稿|徐 露
编辑|黄丹萍、尚余子铭
初审|费 晟
审核|吴 滔
审核发布|屈琼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