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中拉文明互鉴再起航
00:21
《英汉大词典》中有“From China to Peru”一词,即“从中国到秘鲁”,由于两国间路途遥远,这个短语也被引申为“走遍天下”的意思。然而,“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 拉美也有句谚语:“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到你的心灵。” 中秘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历经岁月洗礼愈加深厚。
文明对话——看中秘如何“从古穿越到今”
秘鲁被誉为南美洲文明的心脏,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古代美洲大陆三大印第安文明中心之一。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曾参观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2024年11月13日,习主席再次开启拉美之行,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
在此次访问前夕,CGTN主持人田薇携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长拉斐尔·贝隆共同观赏了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探寻中秘之间源远流长的文明交流史。在习主席曾参观的博物馆庭院中,主持人与中秘两国文化学者畅谈两国古老文明的深厚渊源,共同探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如何推动中秘乃至中拉关系的蓬勃发展。
中国之船——中拉翻开跨太平洋新篇章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中国与秘鲁等拉美国家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Ruta Marítima de la Seda) 和 “中国之船” (Nao de China) 展开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从1849年第一批中国移民到达秘鲁开始,中秘两国之间的往来不断加强。从1849年至1874年,大约有10多万契约华工移入秘鲁。华工在秘鲁参与修建铁路、建设城镇、开采鸟粪 (guano) 和硝石、种植棉花和水稻。
秘鲁文化交流机构“秘从中来”负责人甘子涵表示,太平洋对秘鲁来说非常重要。甘子涵的父亲是秘鲁人,母亲家族源自广东客家。对秘鲁华裔而言,海洋就是他们祖先来到秘鲁必经的路径。大海宛如一条纽带,将中国和秘鲁紧密相连。大量中国产品漂洋过海进入秘鲁,而秘鲁的珍品也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如今,随着巨型港口钱凯港的建成,距离秘鲁首都利马80公里的钱凯市将成为南美洲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钱凯港口西接中国上海,横跨太平洋,连接起大洋两岸的国家。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创始人、前院长邓如朋相信,钱凯港满载希望与机遇,将成为南美和亚洲之间的海运枢纽,不仅将缩短两地运送货物的时间,还将为秘鲁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跨越山海——他们织就中秘友好的纽带
1849年,首批华人移民秘鲁。如今,秘鲁是拉美地区华人最多的国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据估算,约有8%到10%的秘鲁人有一位直系祖先是中国人。华裔秘鲁人已成为秘鲁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秘关系的稳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作为华人后裔的邓如朋和甘子涵分享了自身家族中代代传承的中国习俗。邓如朋回忆道,上世纪30年代,他的祖父母移民至秘鲁。作为第三代秘鲁华裔,他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同时他也为身为秘鲁人而感到骄傲。这样的双重身份激发了他对两国文化交融的探索之心。
作为第四代华裔,甘子涵自称来“土生”家庭,这是秘鲁华裔对自己的亲切称呼。他在融合了客家话、粤语和西班牙语的三语环境中成长,并在多元美食中感受中秘文化的交融。无论是对秘鲁华裔还是整个秘鲁社会而言,两国在美食与文化上的完美融合早已成为生活的日常。
昔日,华人远航海上丝绸之路,肩负希望,跨越茫茫大洋;今日,钱凯港如同一座跨越太平洋的桥梁,紧紧相连中秘的繁荣未来。
万里同风,千山共月。中秘两国的文明互鉴在时代洪流中徐徐展开。这份穿越山海的深厚情谊,将在未来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亚太和拉美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CGTN民调|“利马时刻”开启!全球受访者期待中国为亚太合作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