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山东文登县石羊村发现一座双顶墩式西汉晚期“一棺三椁”墓葬。当时,由于考古专家赶到调查时大墓已被挖毁,墓主是谁成了一桩谜案。
大墓之北里许古昌山(今回龙山)之阳,即今文登宋村镇驻地,为著名的西汉东莱郡昌阳古城遗址。《汉书·地理志》记载:“东莱郡,高帝置。属青州,县十七。”
其中,设于今威海境内的有三县:育犁(今乳山育黎)、昌阳(今文登宋村)、不夜(今荣成不夜)。“昌阳”条下注“有盐官。莽曰夙敬亭”。
其实,昌阳不仅是西汉初设置的一个县,后来还曾一度成为侯国。然而,由于《汉书·地理志》只记载了昌阳为汉初所设之县,对后来成为侯国的历史失载。
西汉东莱郡昌阳县的设置,《汉书》等史籍记载明确,从来没有异议。但昌阳后来成为侯国,各种史籍却说法不一。
西汉时的泗水国与临淮郡毗邻,距离东莱郡昌阳甚远。远在今江苏地界的泗水戾王,其子刘霸的封地是不可能在东莱郡属地的。
因为西汉自武帝开始实行的“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只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在《汉书》中记载地很明确。
所以,泗水戾王子刘霸的封地应在原泗水国范围之内或靠近泗水之地,比如临淮郡,不可能在远离其父封国千里之外的东莱郡昌阳。也就是说,“泗水戾王子霸”不可能是东莱郡昌阳侯。
西晋初年,东莱郡昌阳县迁址今莱阳境内,所以莱阳志对本源地昌阳也格外关注。民国《莱阳县志》就对把文登昌阳侯庙当作刘霸庙的看法表示了怀疑与困惑:昌阳侯,《方舆纪要》云:昌阳故城,汉置县,成帝封泗水戾王子霸为侯邑。
考《汉书》昌阳侯国属临淮郡,非东莱郡属之昌阳县也。《文登志》以昌阳城俗讹康王城,遂以旧称康王庙为昌阳侯庙之讹为刘霸免爵降为庶人,霸无所归,或寄居于此。
然以昌阳侯庙为昌阳侯国治文登之证,兼证汉昌阳城之在文登,或文登乃汉昌阳侯国由临淮郡徙治,亦或汉昌阳侯国置于文登遥属临淮,所未明矣。
由上可知,除《文登县志》外,其他史料记载都为《汉书》记载的泗水戾王子刘霸所受封的昌阳侯国并非在东莱郡昌阳县地。西汉政区地理》与昌阳侯、昌阳侯国
那么,西汉东莱郡昌阳侯究竟姓甚名谁?其侯国为何时所封呢?
直到《汉书》之后近两千年的1987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先生《西汉政区地理》一书的问世,才给出了较为明确的答案。
周先生考证认为:汉代东莱郡昌阳县,或原为“昌乡”,“因置侯国”而改‘乡’为‘阳’,昌阳侯国,即胶东顷王子宪昌乡侯之封地。
此侯国地望历来无人提及,盖因昌阳县下失注侯国,而又无人注意到地名中‘阳’‘乡’之转换关系的缘故。有盐官,莽曰夙敬亭。治今山东文登区南。
正是由于《汉书·地理志》对东莱郡昌阳县失注“侯国”,加之昌阳名称的变更,以及《汉书·王子侯表》只记载胶东顷王子封为东莱郡昌乡侯,未提及封国后名称的变更,所以导致人们困惑了近两千年。
其实,在汉代,某地成为封国后改变名称的并不少见,例如,鲁王子宁阳侯国,其封地原来也叫“宁乡”,后来才改为“宁阳”。这样,西汉东莱郡昌阳侯刘宪,胶东王子、景帝六世孙的显赫身份就明晰了。
要说清楚昌阳侯刘宪的身世,就要从“胶东王的设置说起。秦朝统一后,在齐地置临淄、琅琊二郡,嗣后,又分琅琊置胶东郡。汉承秦制,仍置胶东郡。昌阳县,时称“昌乡”县,属之。
景帝时分置东莱郡,年仅4岁的刘彻被册立为胶东王,因年龄太小未就国。7岁被册立为太子,胶东国除。中元二年(前148)复置胶东国,以刘彻的弟弟刘寄为胶东王。
刘寄就是刘宪的五世高祖,汉景帝第十二子,皇后王娡的亲妹妹王儿姁所生。刘寄成为实质上的第一代胶东王,开启了胶东王国的辉煌历史。
从公元前148年立国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最后一代胶东王被废,历六代,共157年。刘宪的父亲刘音为第四代胶东王,在位54年,谥号“顷”,史称“胶东顷王”,生有十一子。
嫡长子刘授予成帝河平元年(前28)继承王位做了第五代胶东王,是为“恭王”。其余十子,先有四子于元帝永光三年(前41)分别被封侯。
王子刘回被封于北海郡羊石,王子刘理被封于北海郡石乡,王子刘根被封于北海郡新城,王子刘歙被封于北海郡上乡。十年后,即成帝建始二年(前31),尚余之六子同年被续封。
成帝建始二年正月,刘宪被封胶东国昌乡,“昌乡”同时更名“昌阳”,刘宪成为昌阳侯,昌乡县成为昌阳侯国。按照“王国不辖侯国”的惯例,就在这一年,昌阳始归属东莱郡管辖。
刘宪被封昌阳侯在位30年,于哀帝元寿二年,也就是哀帝驾崩的那一年被免除爵位。刘宪被免爵后是仍留在昌阳还是去了别处,逝于哪一年,葬于何处,以及有无子孙等,史书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后世不得而知。
据周振鹤先生关于《汉书》中的“昌乡侯”即东莱郡“昌阳侯”的考证可知,西汉成帝时期,并存着一东一西两个昌阳侯国——东莱郡昌乡(阳)侯国和临淮郡昌阳侯国。关于石羊西汉晚期木椁墓为昌阳侯刘宪墓的推断
1955年昌阳城南里许的石羊村挖毁了一座双顶墩式西汉木椁墓,当时探明封土下并排有五座同样的大墓,挖毁的是正中间的墓葬及其南邻的一座。
两墓都是一棺三椁,正中间的墓葬较大,外椁与二重椁之间分为前后两室;南邻的一墓略小,二重椁外只有一室。
高规格的葬制和出土的精致漆器及彩画陶壶,使当时到现场做调查的文物专家都感觉意外。这种类型的墓葬和出土漆器,在山东还是第一次发现,就是陶器上面的题字,在山东也属初见。而其彩画、题字的格式,也和他省出土的有些不同。
由于调查时大墓已被毁坏,没有发现任何能反映墓主身份和姓名信息的随葬品,到现场调查的山东省文物管理处蒋宝庚和殷汝章两位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该墓葬属于西汉晚期。
根据当年的结论并结合近年昌阳侯国的研究成果来看,被挖毁的西汉墓应该与昌阳侯国有关。特别是中间那座较大的墓葬出土了包括漆案、漆羽觞、漆奁、漆三格盒、漆虎形器、漆盘、漆碗、漆杖等在内的众多精美漆器和12件彩画陶壶等高档酒器。
据此推断,墓主很有可能是昌阳侯刘宪。如此推断的依据有四:一是人物身份相符。此墓为西汉晚期一棺三椁墓,并且棺椁“统以楸木做成”,有资格享受如此高规格葬制的墓主符合刘宪昌阳侯的身份;
二是墓葬位置合理。大墓距离昌阳城500米左右,昌阳侯有可能安葬于此;三是墓葬时间与刘宪做昌阳侯的时间相吻合。当时到现场做调查的考古专家对墓葬时间做出这样的判断:“两个墓葬的时代,据遗物和文字书体推证,大抵属于西汉晚期。
这个时间判断与刘宪在西汉成帝建始二年被封侯、哀帝元寿二年被免爵,直至最后去世,在时间上是吻合的。四是墓中还发现了八个近似近代神主牌位的木牌,这是很不寻常的。
最奇的是棺四周放着八个牌位(棺两端各1,两侧各3),素木未漆,上有墨书文字,形状和近代牌位差不多。一般掘墓者都言之凿凿,调查时在堆积的破碎木板里细找未获,上面可能会有墓主的身份和姓名信息。
据推断,这八个木牌或有可能是刘宪的先祖八代帝王的神主牌位,即从其太祖汉高帝刘邦到其父第四代胶东王刘音,四帝四王,正好八代。
他们是:高帝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一代胶东王刘寄—二代胶东王刘贤—三代胶东王刘通平—四代胶东王刘音。牌位“素木未漆”,可能系遵刘宪遗言而临时赶制的。
随葬先祖牌位,刘宪墓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古墓葬唯一一例。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刘宪家人对逝者在天之灵的一种慰藉。爵位被免,侯印被收缴,身份被降为庶民,刘宪及家人受到沉重打击。
刘宪下葬的时候没有侯印随葬,只得临时赶制了八位先祖的牌位,让他们在阴间陪伴这位被朝廷抛弃的子孙。
爵位被免,侯印被收缴,身份被降为庶民,刘宪及家人受到沉重打击。刘宪下葬的时候没有侯印随葬,只得临时赶制了八位先祖的牌位,让他们在阴间陪伴这位被朝廷抛弃的子孙。
表明墓主身份的侯印未见出土,最大的可能性是与刘宪被免爵有关;当然,也不排除大墓被挖毁时丢失的可能,虽说这种可能性极小。
文登地处汉代东部边陲,远离帝都,西汉晚期在此僻远之地有资格享用一棺三椁高规格墓葬的人,极有可能就是昌阳侯刘宪,应是最合理的解释。
本公众号刊发此文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部分资料图片来源《木沐历史》;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删除。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和“在看”,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学术交流‖投稿‖商务合作,联系方式
邮箱943237848@qq.com,微信tzc067259。
【敬请关注】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现在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如果您想及时收到《威海记忆》公众号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
【如何星标】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非常感谢在文章尾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