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李永健78岁了,可是,今年的八一把他忙得够呛:到学校讲党史、军史,到部队讲传统教育,到社区普及传统文化、讲收藏,还要接受来之烟台等地的记者采访。
作为一位老兵和一名民间收藏爱好者,李永健算得上一个“痴人”, 他花了40年的时间,用四处收集来的上万件藏品装满自己的屋子和人生。
用整整三间储藏室的藏品,诠释了自己40年收藏生涯的意义。
意外摔伤,结束军旅生涯
李永健,1945年10月生,原籍文登县天福山下的马家岭村。谈及为何要捐赠文物时,他表示,一方面希望下一代能因此更了解革命历史,感受当时的艰苦岁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这些文物更好地实现其价值。
说起李永健的捐赠历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
为什么老人如此热衷红色文物收藏?这与他的军人情怀有着密切关系。1965年,是年 20岁的李永健参军入伍,在部队他勤奋刻苦,却在一次驯马中意外摔伤,自己主动结束了5年的军旅生涯。
退伍后,他被安排到刘公岛甲午海战展览馆工作。在那里,他亲眼看到展览馆里陈列的历史文物所带来的感人力量和教育意义,文物概念从此融进他的心里。
后来,李永健辞去了工作,蹬上自行车,开始了他的文物收藏之路。“我开始收藏是1984年前后,现在想想,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2014年2月,他搬到威海高区定居。与他一同迁居的,还有他那些数不清的收藏品,如天福山起义时的大刀和长矛,抗战时期的报纸、茶碗、军用铁铲等老物件,这些东西占据着屋子的大部分空间。不过,这也只是李永健众多藏品中的冰山一角,其余的东西则被他安置在三个储藏室里。
每回说起自己的藏品,李永健总像个话唠,每件物品的来历他都一清二楚,一说就停不下来。虽然家里的藏品种类繁杂,但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物品,始终是他的最爱。
为了收藏,花费一百万元
对于自己想搞收藏的想法,家人只以为他是“三分钟热血”,岂料李永健真的开始走街串巷打听老物件。
“我在农村长大,我知道每个村子都有老物件,只是不确定到底哪家有,于是就只能采取地毯式地搜索,挨个村、挨家挨户地打听。”李永健骑着摩托车跑遍了文登、荣成、乳山的村子。
一开始,村民都觉得李永健很奇怪,在他们看来不值钱的东西,李永健还要花钱收购。“我从来不白拿村民的东西,所以村民有了什么好东西,都愿意找我。”
李永健笑着说,八路军给百姓打的欠条、盛子弹的箱子、抗战时挖地道用的小铁铲,都是这样被他一点点收集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