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仅供合格投资者阅读!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 万元的单位;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我是老许,带你稳中求胜
今早看到中信证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国内股票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资产规模约7800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1.21万亿元,降幅超过了35%。多家机构数据显示,资产规模在“600亿+”的量化私募,在一季度还有幻方这个独苗,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却彻底清零。
回顾过去1年量化规模的变化
量化基金在2015年被强监管后,沉寂了许久。直至2019年量化指增类产品因抢眼的业绩再次火热起来,到2021年底量化私募的规模一度超过1.5万亿。即使在过去的艰难的2023年,量化私募基金这边依然风景独好。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市场调整和监管加强或是量化私募遇阻的重要因素。
而老许认为量化规模下滑的主要原因归于监管这不合理。比如,过去几年市场对量化高频交易和量价因子比较友好,因为量化高频交易能够利用其快速、灵活的特点,在市场中捕捉到更多的交易机会,同时容错空间也较大,从而获得了比较客观的收益。这种正向反馈又导致很多量化公司对于交易频率,和量价因子给予更高的权重,最终导致各大基金的因子趋同,最终放大了对市场的影响。而今年初监管对于量化交易尤其是交易频率出台各种监管后,市场上注重量价因子和高频交易的基金的业绩“闪崩”,使得很多投资者甚至从业人员都到了谈量化“色变”的地步。
其实量化策略是一个统称,底层有非常多的子策略,可以做股票,可以做商品,可以做可转债,或者其他套利。回归到投资的理性思维,无论是投资人还是管理人,还是要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合适的决定。也许在行业经历挑战时,才是做出差异化的好时机。
比如:有一些管理人在近几年发行了一些特色指增,比如南华商品指增,红利指增等,近两年的表现也都不错。像小编去年和各位客户推荐过的CTA策略,就表现不错。南华商品指数自2020年以来,截至今年7月5日的累计涨幅为75.18%,远超同期大部分主流宽基指数。。。
老许自去年推荐的某诺CTA策略基金的走势图,数据截止2024年7 月12,走出了今年正回报11.6%,还有50%的超额收益。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并不是所有的量化策略,都是跟随股市走势的!
另有一些量化私募基金公司不仅在做差异化,也打开了降费通道、不收取业绩报酬。昔日某百亿私募对旗下一只红利指增产品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费,均给出了五折优惠,且基金的业绩表现也很亮眼。
而且老许认为,2024年量化私募或许是迈入了实质性成熟发展期,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主要原因如下:
1,行业规范化发展:随着程序化交易新规细则的实施,过去利用各种规则,工具等优势制造不平等的情况将被约束。使得各个管理人更注重研发长周期投资策略,提升基本面策略占比;
2,是更注重对机器学习和另类数据的应用,提升超额稳定性;
3,是更注重风控合规,充分发挥量化在交易风控系统上的技术优势。技术创新与探索: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预示着量化私募行业可能会有新突破。
人,与机器的博弈,可能会日渐精彩!
冒,看的清的风险,
赚,说的明的收益!
小编组建了一个高净值人士交流群三年有余,有诸多干货与高端内容分享,增强投资胜率,防踩雷防掉坑。稳中求胜,让投资者更有力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我请表明来意,及自我介绍,朋友圈打开!入群需严格审核,验证合格投资者身份,介意者略过,同行请特别说明。)
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载资料及说明只可作一般性参考资料来阅读,本公众号不会就文章内容资料,或因使用此等资料正确性、准确性、可靠性或其他方面等导致的后果作出任何保证或其他声明,并有酌情权随时删除、暂时停载或修改本账号上的各项资料而勿须给予任何通知或理由,若资料内容涉及产品资料,一概只做一般性参考并且非适用于各产品及服务的所有条款及细则。详细资料请参阅有关产品及服务之协议。
关注,置顶本公众号,防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