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上海:游泳消夏的日子

旅行   2024-09-13 07:00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游泳消夏的日子


早些年,在那些没电扇更没有空调的夏季,到游泳池去游泳、嬉水、洗冷水浴,是比其他方法更直接的取凉之法,喜水者在游泳池可以泡上数小时,甚至一整天,对他们来说,炎热的夏天,反而成了快乐的日子。


上海第一个游泳池是由游泳总会于1892年,建在上海跑马厅内,为外国人的私人会所,不对外开放。1907年公共租界(英、美两租界合并后的名称)工部局在北四川路底,建成上海第一家公共游泳池,虽说是“公共”,却不对华人开放。



1909年上海青年会健身房内建了一个游泳池,供会员使用,这是华人接受现代游泳技术训练的先河。上海确实是一个对游泳运动有着特别热爱的城市。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办,中国队在游泳项目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


1929年,上海还成立了“中国游泳会”,对学习游泳者进行义务指导,当年会员就达500余人。



1922年工部局在今虹口公园建造第二个公共露天游泳池(即现在的虹口游泳池),也不对华人开放。英美租界当局的这种歧视华人的无耻行为,激起上海人民的愤慨和抗议。工部局被迫于1928年宣布,其所属的二家公共游泳池对中外人士开放。




作为历史见证的虹口游泳池,依旧保留了当年的“四大原貌”。首先便是机房,这是泳池的心脏。虹口游泳池现在的水循环处理系统依旧是初建时英国人建造的机器,采用类似沙滤水原理的水处理方式。虹口游泳池保留下来的池水处理方式可能在全中国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机房里的阀门、马达都是当年留下来的。



躲在一条弄堂里的“鲁班游泳馆”,从外观上看毫不起眼,仅在弄堂口铁路售票处的招牌下写着“鲁班游泳馆”几个字样。

该馆的内部跟外部一样“低调”,全馆只有一个泳池,长度不过25米,但庄泳、熊国民、蒋承稷等一批昔日叱咤国际泳坛的名将,最早都是从这里游向世界的。



鲁班游泳馆每天只开放三场,每场1~2小时,其他时间都用于训练。穿过长长的弄堂,不时有大人领着训练的孩子出入。家长们聚在门口一边等孩子一边闲话家常,卖茶叶蛋的老奶奶静静煮着一锅鸡蛋,仿佛正等着这座设施并不先进的游泳馆走出下一位泳坛名将。


毫无疑问,这些国营游泳池是幸运的,而更多的游泳池已先后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牺牲品”。上世纪70、80年代曾红极一时的新成游泳池、复兴路上的上海跳水池都伴随着大上海的发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来源:影像上海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