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电子管厂到京东方,从电子管到显示面板,京东方在数十年发展历程中,从跟跑者逐步成为并跑者,最终成为行业领跑者,登顶全球第一,铸就显示面板龙头地位。
京东方成功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持续投入研发,获取技术领先优势;另一方面是在逆周期扩充产能,抢占市场份额,以此获得成本优势,并掌握市场定价权。
京东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电子工业部下属的北京电子管厂。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后,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逐步站稳脚跟,开始开展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于旧有的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在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对电子工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投入,全国电子工业的总投资达到了5.5亿元,其中就包括了1956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厂——北京电子管厂。北京电子管厂由前苏联援建,属于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总投资额超过了1亿元,占当时全国电子工业总投资额的五分之一,被国家赋予了重要使命。北京电子管厂主要负责生产电子管,这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可以应用到国防建设,以及电视机、收音机扩音机等电子产品。从1957到1960年间,北京电子管厂的产值由2847万元迅速增长至3.38亿元,成为了中国最大、最强的电子元器件厂,也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生产工厂。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面对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北京电子管厂不仅为全国科研单位培养了140名中层干部、1181名工程技术人员和1362名技工,还研制出无缝镍管、陶瓷管、大型发射管等500多种产品,为新中国的科技进步,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大规模引进了国外的半导体技术,使得电子管逐渐被半导体大规模替代,而且由于国防需求降低,北京电子管厂的军用品订单也连年下降。为了能改变局面,北京电子管厂想要抓住风口,转型做半导体,可惜由于固定资产老旧,以及惯性思维的阻碍,北京电子管厂最终没能转型成功,在电子管主业萎缩以及外国半导体技术冲击下,北京电子管厂的经营逐渐陷入恶性循环。1986年,政府开始对北京电子管厂实行“大包干”政策,要求北京电子管厂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让本就接近亏损的北京电子管厂雪上加霜,连员工工资都发不上,面临着山穷水尽的境地。1988年,心急如焚的北京电子管厂厂长张红飚开始寻求改变,花了大价钱把厂里的年轻会计王东升送到香港脱产学习国际金融,并且在王东升回来后就让他担任财务处长,负责北京电子管厂的改革。不过,王东升的改革方案对于那些上了岁数的老干部来说,无疑是对牛弹琴,使得工厂改革的事情推进缓慢。面对重重困难,王东升也萌生了退意,但一想到张红飚的期待和厂里无数老职工的困难,又实在又于心不忍,只能一边苦苦挨着,一边不断想方设法为工厂谋出路。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撬动时代巨轮的“南巡讲话”,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发展高潮,激起了无数人的创业热情,许多在职公务员也纷纷辞官下海,或是保留职位经商。此时,厂长张红飚接到了上级的指示,要求他找一个年富力强的干部接班,坚定走市场经济的道路。于是,张红飚选择了年轻的王东升,决定把北京电子管厂厂长的重任转交给他。在王东升上任后,首先便是找了银行谈判。过去几年里,由于北京电子管厂连年亏损,向银行借了不少资金,导致工厂资不抵债,只要稍微有点营收都会被银行划走用以支付利息,严重影响了公司发展。王东升与银行谈判,希望通过债转股的模式免除银行贷款和利息。但银行却表示,除非有新的股本金进入才会答应债转股,不然即便银行同意了,工厂也没钱发展。面对这一情况,王东升大刀阔斧地对北京电子管厂实施股份制改革,在工厂内部集资,动员职工凑钱入股。终于,北京电子管厂的2600多名职工通过东拼西凑,筹到了650万元。1993年,一个包含了职工集资所占员工股份,银行债转股所占法人股份,经营性资产出资所占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简称“京东方”,而王东升将银行绑定在企业统一利益阵线上的债转股模式,是国内在这方面最早的尝试之一,不仅免去了京东方每年需要还给银行的贷款和利息,还紧密了和银行之间的联系,为往后企业发展留下了巨大的腾挪空间。在京东方成立后,王东升对旗下各子公司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模拟独立核算的模式,以减轻京东方经营的包袱,再经过存量调整和资源优化,京东方在成立的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之所以能扭亏为盈,京东方主要是依靠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简称“北京松下”)。北京松下,由北京电子管厂于1987年与日本松下公司共同成立的公司,是当时北京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中,北京电子管厂占有北京松下25%的股权。北京松下成立后,1989年便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CRT显示器生产基地。CRT(Cathode Ray Tube,即彩色显像管),主要用于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等电子产品,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激发屏幕上的荧光粉发光,从而显示出来图像。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政府开始重视消费品的生产,彩色电视机也成为了家庭主流。当时,政府通过技术引进,形成了一整条彩色电视机产业链,长虹、康佳、TCL、创维、海信等一批大企业便是在那时候崛起的,占据了中国电子工业比重高达56%,从而带动了CRT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北京松下于1989年投产,1990年便实现了盈利。然而,在北京松下实现盈利后,北京电子管厂得到的分红却不够每年付给银行的贷款与利息,又碍于日本方面的技术封锁,北京电子管厂也涉足不了利润丰厚的CRT零配件业务。在京东方成立后,由于不再需要还银行贷款与利息,而北京松下由于CRT显示器业务的红火,在当年实现了净利润大增,使得京东方得到了巨额分红,成功扭亏为盈。此后,京东方开始着重与日本企业建立合作,为自身CRT显示器生产配套产品,包括CRT的零配件,并派职工去日本企业内部研修,学习和培养人才。1993年,京东方与日本旭硝子公司、丸红公司、共荣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生产CRT所用的玻璃支杆和低熔点焊料玻璃粉,其玻杆市占率一度达到国内市场的62%,国际市场的20%,每年为京东方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利润。1995年,京东方与日本端子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日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端子、连接器、线束及端子压着机、压着模具、压着工具等,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零部件以及电脑等电子产品。1996年,京东方又与日本日伸工业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日伸电子精密部件有限公司”,生产电子精密部件,为京东方的CRT显示器提供高质量的元器件,提升了整体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1997年,京东方与台湾冠捷科技合资成立了“北京东方冠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多种尺寸和不同性能规格的CRT显示器,用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显示器的需求。同年,京东方利用财务规则,成功登陆深交所B股市场,筹集到了3.5亿港元,成为了北京市第一家在B股上市的公司。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京东方在成立之后几年时间里,只用了少量资金便换取了大量的生产力,成功进入到CRT显示器的供应链上下游,培养出了一堆专业人才,拓展了国际化视野。然而,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却要受限于外资合作方的技术严控,京东方全无自主权,这对公司发展根本不是长久之计。为了解决自主权的问题,京东方将合资办企业学到的经验,引入到了京东方旗下子公司,于1998年重新组建了“浙江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即“真空荧光显示屏”),开始进入到了小尺寸平板显示器领域。VFD,是一种利用阴极发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轰击荧光粉使其发光来显示信息的器件,通过电极控制从而实现不同字符、数字或图形的显示。1999年,京东方不再局限于生产显示器与显示器元器件,专门成立了“京东方专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显示系统集成服务,包括工业控制、医疗设备、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客户。2001年,京东方登陆深交所A股市场,每股发行价为16.8元,共发行6000万股,总计募集资金10.08亿元。同年,京东方根据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更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王东升在一次去日本夏普公司参观后,敏锐察觉到了液晶面板技术开始崛起。当时,日韩市场上开始大量出现液晶面板,国内众多彩色家电厂商仍然在沿用CRT显示器,王东升发现了里面存在机会,立马成立了LCD项目研发小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液晶面板”),是基于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来实现显示的,由于液晶分子在不同电场作用下会改变排列方式,利用在两片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可以通过控制光线,再结合背光源等配件,就能显示出图像或文字等信息。LCD技术相较于一些传统显示技术,例如CRT技术等,功耗相对较低,色彩表现也相对较好,可以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液晶面板还包括了TFT-LCD(薄膜二极管液晶显示屏),HTN-LCD(高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屏),STN-LCD(超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屏)等多种类型的技术,京东方想生产出液晶面板并不容易。另外,由于日韩企业在液晶面板拥有先发优势,已经进入到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拥有一堆专利技术,如果京东方仅靠自主研发的话速度太慢,投资门槛高,回报周期又太长。二十一世纪初,由于全球存储芯片的需求持续下降,导致许多日韩芯片制造商订单量剧减,遭遇到了严重的财务困难,其中便包括了全球主要芯片制造商之一的“韩国现代半导体株式会社”(简称“韩国现代”)。为了保持在芯片制造方面的竞争力,韩国现代决定出售旗下的液晶面板业务,缓解资金压力,这给了京东方难得一遇的机会。2001年,京东方收购了韩国现代的STN-LCD业务,并组建了“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负责生产STN-LCD。STN-LCD属于相对低端的液晶面板技术,相比其他类型的LCD技术,STN-LCD的制造成本要低一些,功耗也相对较低,然而由于色彩表现相对单一,视角较窄等缺陷,更主要是应用在一些低端电子产品。2002年,京东方成立了“京东方现代(北京)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移动电子产品所需的液晶面板模组。液晶面板模组,是将液晶面板、驱动电路、背光源等部件集成在一起,直接供货给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制造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京东方还成立了“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显示光源产品,开始布局液晶面板产业链的上游。显示光源产品,是液晶面板的重要元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液晶面板的亮度、对比度等显示效果。2003年,京东方与韩国现代经过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由京东方花费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的液晶面板业务。通过此次收购,京东方成功获得韩国现代高端的TFT-LCD技术,以及其全球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包括IBM公司等知名企业在内的广泛客户群。除了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面板业务,京东方还于2003年收购了全球知名显示器制造商——台湾冠捷科技约26.36%的股份,成为台湾冠捷科技第一大股东,借助其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将京东方的显示器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京东方在收购了韩国现代的液晶面板业务后,获得了三条TFT-LCD生产线。在LCD技术领域,液晶面板生产线有N代的说法,N越高,则便代表生产线能生产、切割出来液晶面板尺寸越大,意味着液晶面板技术越先进。尽管韩国现代这三条生产线都是3.5代及以下的TFT-LCD生产线,与当时日本三星、韩国LG等企业的4代线,甚至是6代线还有一定的技术差距,但却让京东方拥有了相应的液晶面板技术与人员,可以开始自主研发,在中国大陆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液晶面板生产线。2003年,京东方成立了“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北京开工建设5代TFT-LCD生产线。随着京东方的5代TFT-LCD生产线于2005年建成量产,中国无自主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时代也正式结束,填补了国内液晶面板产业的空白,为京东方在液晶面板领域技术和人才的积累打下了基础。2006年,京东方成立了“京东方(河北)移动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移动电子产品液晶面板模组,继续扩大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一年后,京东方成立了“厦门京东方电子有限公司”,扩大在显示光源产品的生产规模,继续完善在液晶面板产业链上的布局,保障供应链稳定性,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此后,中国掀起了一场技术革新换代的风暴,以液晶面板为主的移动电子产品显示器,逐渐替代了过去的CRT显示器,导致中国大陆大批CRT制造厂商于2007年起相继停产倒闭,京东方则因为及时调整方向,从而得以生存下来并壮大。2005年,随着液晶电视在国内流行,国内液晶面板高世代线的产能出现了短缺,许多液晶电视厂商的生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时,长虹、创维、TCL、康佳等国内几家厂商为了解决液晶面板短缺的局面,决定和深圳市政府共同出资,在深圳市建设6代TFT-LCD生产线。当时,京东方在收购韩国现代后,刚好实现了6代TFT-LCD生产线技术的攻克,也顺利地承接下了这个项目。不过,在京东方准备合作时,日本夏普公司却突然杀出,不仅向深圳市政府报了更低的建造价格,还提出要建设一条7.5代TFT-LCD生产线的计划,使得深圳市政府与厂商转头便选择了和日本夏普公司合作,把京东方冷落在了一边。此外,京东方另一个在昆山市的项目,也被日本夏普公司搅黄了。2007年,京东方即将与“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广电”)、昆山市政府三家合作建设6代TFT-LCD生产线,日本夏普公司又找上了上广电提议合作,提出了和之前一样的条件,令京东方被上广电甩掉。然而,日本夏普公司并非真心想与中国企业合作,而只是为了拖延中国进入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时间,为日韩企业技术研究发展留出空间。所以,当日本夏普公司与深圳市政府和几家厂商,以及上广电达成协议后,都会找借口撤出合作,使得中国企业损失惨重。尽管在前面两个项目吃了日本夏普公司的亏,但京东方也没有闲着,而是于2007年在成都成立了“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移动电子产品用的液晶面板及模组。同时,京东方也与成都市政府开展合作,在成都搭建了以生产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为主的4.5代TFT-LCD生产线。由于这种低世代生产线主要生产小尺寸液晶面板,对日韩企业的高世代生产线不会造成什么威胁,日韩企业也没有过来搞破坏,使得京东方的4.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随着苹果推出iPhone,带动了智能手机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使得液晶面板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迅速普及。2009年,京东方在成都的4.5代TFT-LCD生产线建成并实现量产,正好迎合了智能手机小尺寸液晶面板的需求,成为京东方经营的转折点。当时,市场上对于液晶面板需求十分旺盛,连三星都开始出现了液晶面板产能不足的情况,不得不向京东方采购液晶面板,也侧面证明了京东方产品在质量上完全符合三星这样高标准企业的采购要求。除了在成都建设低世代生产线,京东方也没有放弃高世代生产线的建设机会,在2008年与合肥市政府达成了协议,成立了“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合肥市建设6代TFT-LCD生产线,生产用于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液晶面板及模组,以满足电子产品对于显示器在显示质量、尺寸等方面日益提升的需求。尽管这次合作也遭到了日本夏普公司的阻挠,但合肥市政府吸取了过往中国企业的经验与教训,坚定地选择了与京东方进行合作。2010年,京东方花费2.9亿元,收购了美齐科技的电脑显示器及电视机制造组装业务,增强了在整机代工业务上的布局,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与此同时,京东方6代TFT-LCD生产线于2010年建成并量产,成功打破了中国液晶电视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在此之前,由于日韩企业对中国大陆的技术封锁,中国液晶电视面板全部依赖进口,这使得中国在液晶电视产业发展上受到诸多限制,不仅成本难以控制,而且在供应稳定性方面也存在风险。随着京东方建成6代TFT-LCD生产线,也为国内液晶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证明了中国厂商已经具备了掌握高世代线液晶面板技术的能力。2011年,京东方在北京建成了中国首条8.5代TFT-LCD生产线,生产大尺寸液晶面板,用于制造各种尺寸的电视机屏幕、电脑屏幕和桌面显示器等。眼见京东方在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取得了突破,日韩企业为了不让京东方顺利活下去,便组成了价格联盟,恶意把液晶面板价格压到低于京东方的成本价,让京东方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在2010年至2013年间,京东方合计亏损20多亿元,好在中国政府及时出手,给予了京东方26.2亿元补贴,才让京东方得以在价格战中存活。此后,京东方在合肥、重庆、福州等厂区分别建成了8.5代TFT-LCD生产线,一方面丰富了京东方的液晶面板产品线,使其能覆盖更多的应用领域和客户群体,另一方面也打破了日韩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的垄断,大大降低了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产成本,让电子产品的终端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到了2013年,京东方累计自主申请专利已经超过了三星、LG和夏普等日韩企业,液晶面板的技术实力也达到了全球顶尖。同时,液晶面板技术成熟的京东方,生产出来的液晶面板成本也非常低,无论日韩企业怎么发起价格战,京东方都能挣到钱。从2004年到2014年间,京东方一共投资了1400亿元,建成了7条TFT-LCD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在投产后的良品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2016年,京东方在合肥建成了全球最高世代的TFT-LCD生产线,也就是10.5代TFT-LCD生产线。10.5代TFT-LCD生产线,具备生产8K超高清液晶面板的能力,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逼真的色彩和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能为客户提供更高端、更优质的液晶面板。同年,京东方收购了“精电国际有限公司”超过50%的股份,并将其更名为“京东方精电有限公司”,增设了车载显示模组及系统运营平台业务,开始进入到车载显示领域。2017年,京东方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超越了三星成为世界第二,大尺寸液晶面板占有率成为了世界第一。到了2018年,京东方的液晶面板出货量约占全球25%,总出货量全球第一,成为液晶面板行业的全球霸主。除了液晶面板对日韩企业实现了赶超,京东方在OLED面板上也通过技术研发,在近年实现了对日韩企业的技术领先。早在2001年,京东方就通过收购韩国现代开始进行OLED面板的研发。OLED(Organic Light - Emitting 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夹入一层或多层的有机材料薄膜,由于有机材料本身可以发光,通过给电极间施加合适的电压就可以使其自发光,而不需要像液晶面板那样依赖背光源。在2010年之前,由于OLED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京东方虽然投入了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但与日韩企业之间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随着京东方于2011年以后在OLED材料、元器件结构、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也开始着手规划建设OLED面板生产线,进行规模化量产。2014年,京东方在鄂尔多斯的5.5代AMOLED面板生产线成功建成并量产,这是中国第一条,也是全球第二条5.5代AMOLED面板生产线,填补了中国AMOLED行业的空白。AMOLED技术,是OLED技术的一种,具有像素控制更精准,能耗更低,响应速度更快,显示效果更好等优势。此后,京东方的6代AMOLED生产线在四川省成都市与四川省绵阳市分别建成,为京东方OLED面板生产提供了强大的产能支持,使得京东方进入到了小米、华为等知名手机厂商的供应链,继续扩大在电子产品显示面板的占有率。在之后,京东方一方面在技术上不断投入,每年保持着几千件的专利申请量,到了2023年时已累计申请自主专利超过9万件。另一方面,京东方通过与政府合作的模式,完成了生产线的一路扩张,也实现了成本领先,开始主导显示面板市场。随着京东方在柔性OLED面板方面取得突破,也为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生产折叠屏手机提供了优质的屏幕解决方案。在大量国产手机厂商开始采用京东方生产的显示面板后,国产手机的生产成本也实现了大幅降低,性价比越来越高,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此后,京东方更是积极探索显示面板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了适用于车载显示的高可靠性、高亮度的显示面板模组,针对安防监控、指挥中心等场景推出大尺寸、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拼接模组。京东方生产的显示面板,由于受供需关系的影响,经常会有出现价格波动的情况,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也会随着显示面板行业周期波动产生变化。当市场上显示面板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产生阶段性下跌,导致京东方营收和净利润下跌,而当供小于求时,面板价格的阶段性上涨,也会带动京东方营收和净利润暴增。此外,当面板价格下跌时,行业内企业为了降低亏损则会缩减、出清产能,当面板价格上涨,行业内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则会扩建产能,这种产能的变化也加剧了显示面板价格的波动。2000年至2009年间,显示面板的主要产能集中在日韩企业,京东方尚处在技术研发升级阶段,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小,无法主导显示面板的价格,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波动。在2003年到2005年间,由于液晶电视出现,液晶面板需求旺盛,产品价格较高,京东方在收购切入液晶面板领域后,通过新建生产线量产液晶面板推动了营收增长,分别实现营收111.8亿元、124.42亿元和134.62亿元,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也影响了京东方营收,在2006年至2009年间的大部分时间里,营收都没能突破百亿。在2012年之后,由于技术上不断突破,叠加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量产,京东方在显示面板行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开始与日韩企业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此外,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以及液晶电视依然保持着渗透,液晶面板行业进入到了上行周期,显示面板价格也进入到了上涨阶段。2012年至2014年间,京东方分别实现营收257.72亿元、337.74亿元和368.2亿元,保持稳定增长;实现净利润2.58亿元,23.52亿元和25.6亿元。净利润的大幅上涨,主要取决于液晶面板技术的提高和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的建成,带动了京东方毛利率的改善,从2012年11.57%增加到了2014年的23%。尽管由于全球新增液晶面板产能集中释放,使得液晶面板行业供过于求,导致京东方在2015年净利润仅实现16.36亿元,同比下降了36.14%,但京东方依然实现了扩张,在市占率提高的同时,营收也保持增长,实现了486.24亿元。京东方显示面板业务的良好发展,也影响了股价的上涨,从2012年到2015年,京东方的股价保持了持续上涨,从1块多上涨到了最高5.27元的价格,实现了超过4倍的涨幅。之后,在2016年和2017年的两年时间里,由于日韩厂商开始去产能,使得液晶面板供给收缩,令液晶面板的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价格也开始回升,同时,由于智能手机行业发展景气,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京东方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689亿元和938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8.8亿元和75.68亿元,股价从2016年末到2017年末也上涨了180%。在2018年以后,随着大陆其他厂商看到液晶面板的发展机会,陆续投入资金扩建产能,叠加上各类电子产品需求增速开始放缓,使得显示面板行业再次进入供过于求的局面,显示面板价格也跌至历史低位。2018年至2019年,京东方虽然分别实现营收971.09亿元和1160.06亿元,保持稳定增长,但在净利润上却分别同比下降了54.61%和44.15%,仅分别实现了34.35亿元和19.19亿元。在2020年以后,随着京东方占据了显示面板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拿到了绝对的定价权和市场主导权,使得显示面板行业脱离了原来的周期性,只要京东方不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显示面板就不会出现供需失衡,价格也不会大幅波动。同时,伴随京东方在液晶面板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也带动了京东方营收稳定上涨,以及盈利能力的大幅提高。不过,京东方的业绩,依然会跟随着电子产品行业的景气度而产生变化,在2020年至2023年间,京东方分别实现营收1355.53亿元、2210.36亿元、1784.14亿元和1745.43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50.36亿元、259.61亿元、75.41亿元和25.4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京东方实现营收1437.32亿元,同比增长了13.61%;实现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了223.8%。目前,京东方在全球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30%,在OLED面板的全球市占率也有约17%,是显示面板领域毫无疑问的全球霸主。同时,也因为有京东方不断挑战日韩企业,在显示面板技术与产能上的不断突破,才有了如今实惠的国产智能手机、大尺寸液晶电视等电子产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推动了小米全面屏手机、华为折叠屏手机等令中国人骄傲的智能手机出现。回顾京东方几十年来的发展,这是一个梦想不断实现的过程。展望未来,京东方依然面临着许多未知的困难,但只要保持着过往坚持技术研发的决心,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制造能力,京东方依然会无往不胜,克服一切,带领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最大面板厂京东方23年发展史,与时代成就彼此》《平均每天创造15件发明专利,京东方创下五个“全球第一”》